书吧达 > 黄帝内经 > 胀论第三十五

胀论第三十五


黄帝说:在寸口出现什么样的脉象,即表明罹患了胀病呢?

岐伯说:大、坚而滞涩的脉象,就是罹患了胀病的信号。

黄帝说:如何知道罹患胀病的部位是五脏还是六腑呢?

岐伯说:五脏胀病表现为阴脉,六腑胀病表现为阳脉。

黄帝说:因气运行不畅而导致的胀病,其病是在血脉中,还是在腑脏中呢?

岐伯说:胀病的成因与血脉、腑、脏都有关系,但这三者都不是胀病的病所。

黄帝说:希望你能解释一下胀病的病所。

岐伯说:胀病的病所在腑脏之外,因其挤压腑脏、扩张胸胁、胀在皮肤腠理而得名。

黄帝说:脏腑处于胸胁腹腔之中,就好像禁器收存在匣柜之中。不同的脏腑各有各的名称,各有所处的位置,虽然都在胸胁腹腔之中,却有着各异的功能,希望能听你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  “胸腹就像是脏腑的外城,膻中就像是心脏的宫城,胃就像是粮仓,咽喉、小肠就像是运送粮食的道路,胃的五窍——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就像是乡里的门户,廉泉、玉英是津液流泻的通道。五脏六腑各有所处的区域,发病后的症状也各不相同。营气顺行于脉中,卫气反而逆行,便会造成脉胀;而若卫气并入脉中,于分肉之间循行,则会造成肤胀。可以通过针刺三里穴,同时施以泻法加以治疗。发病部位距离穴位较近者针刺一次便可痊愈,如发病部位距离穴位较远,则需针刺三次,而治疗的关键在于当胀病初发之时,迅速用泻法去其邪,无论虚症实症,都是如此。

黄帝说:希望能听你描述一下胀病的症状。

岐伯说:患心胀病者心烦气短,睡眠不安;患肺胀病者咳嗽气喘,胸部胀气虚满;患肝胀病者胁下胀满,而疼痛感会牵引至小腹;患脾胀病者呼吸急促,睡眠不安,身体有沉重感以致感觉连衣物的重量也难以承受;患肾胀病者腹胀,牵引背部、腰部和大腿疼痛。

六腑胀中的胃胀病者腹胀、胃脘疼痛,鼻腔有嗅到焦臭味的感觉以致影响食欲,大便不畅;大肠胀病者肠腔有鸣响而腹痛,如在冬季感染寒邪,便会出现完谷不化的泻症;小肠胀病者小腹胀牵带腰部疼痛;膀胱胀病者小腹胀,并伴有小便不利;三焦胀病者皮肤之间有气胀满,用手按压时触感空而不实;胆胀病者胁下胀痛,口腔中有苦味,频繁深呼吸而叹气。

所有这些胀病,其病理都有相通之处,只要能明晰血气运行的顺逆,施以相适宜的针刺,便不难治愈。但若虚症错用泻法,实症错用补法,导致病人神气损耗,邪气旺盛而正气折伤,真气不得安定,便是低劣的医术,必将使病人的寿命缩减。只有虚症用补,实症用泻,才能保证神气内藏,正气充盈而令肌肉、腠理保持充实,这样治疗才能算得上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黄帝说:胀病是因何而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胀病呢?

岐伯说:人体中的卫气,在正常情况下是于分肉之间依靠经脉循行的,运行轨迹的顺逆亦有内在规律。营、卫二气一在脉内,一在脉外,相伴相随,方能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合,五脏之气交替运转,好像四季更迭有序一样,才能从饮食中生化营养。一旦气逆于下,营、卫二气被阻滞不能流转,寒邪上逆侵体,正气与邪气纠结相攻,便产生了胀病。

黄帝说:说得很好啊!那么如何才能明晰其理呢?

岐伯说:邪正相攻,分别纠结于血脉、五脏、六腑三处。综合观察这三处反映出来的症状,便可以知道是否有胀病发生。

黄帝说:原来如此。

黄帝问岐伯说:你之前说过,无论虚症实症,治疗胀病的关键,都在于当胀病初发之时,迅速用泻法去其邪。对于发病部位距离穴位较近的病人针刺一次便可痊愈,即使发病部位距离穴位较远,针刺三次亦可痊愈。如今针刺三次却还不见效,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之前我所说的方法,要求针必须能够穿过肌肉间的缝隙,准确地刺中气血流输的穴位。无论是针未能穿过肌肉间的缝隙,还是刺穴不准,都会造成经气依旧不畅,邪气仍然存于体内,若邪气上越,误中肌肉,就会使得卫气运行更加混乱,营、卫二气相攻更剧,就胀病而言,当泻而不泻,未能使厥逆之气下行,疾患自然无法治愈。针刺三次仍然不见效,就必须要更换针刺的部位了,直到使厥逆之气得以下行,胀病方能痊愈,只要厥逆之气不得下行,便需更换部位重新针刺。只要能准确地按我说的方法而行,就必能将胀病治愈,绝不会有何危害。治疗胀病,必须准确地理解脉象,采取正确的泻补之法。只要做到了这些,它的效果便如鼓槌落下时鼓一定会有响声一样,绝无不除之理。


  (https://www.shubada.com/68238/18609765.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