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388章 反思

第388章 反思


枣祗离开后,刘辩问郭胜道:“方才朕有要发怒的迹象吗?”

    见郭胜脸上堆着笑,刘辩强调道:“说实话!”

    受情绪影响,刘辩说话的语气不可避免的有些冲,吓得郭胜立刻跪伏在地。

    这下,不用郭胜说实话,刘辩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郭公,快起来吧!”

    刘辩亲自上前搀扶郭胜。

    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郭胜竟这样怕自己了?

    反思,必须得反思!

    “出去走走吧!”刘辩说道。

    这一走,便来到了濯龙园。

    入冬之后的濯龙园别有一番萧瑟景象,刘辩踱步来到躺椅旁,躺了上去。

    御寒用的氅裘马上就铺在了刘辩的身上。

    这些待遇刘辩早已习以为常,但正是这份习以为常在今日忽然让刘辩警醒。

    他不得不承认在枣邸义正辞严地回答他的玩笑话后他有些生气,毕竟他说的话又不是需要劝谏的话。

    刘辩意识到,他越来越适应自己皇帝高高在上的身份,习惯于所有人都围着他转,稍微有点不顺意就会激起他的怒火。

    尤其是今年的天灾不断,更让他心烦。

    刘辩有些担心,自己在将来的某一日会在一怒之下做出迁怒他人的事。

    刘辩忽然理解为什么古今那么多帝王“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或许,在皇位上待久了就会这样吧!

    汉武帝听闻刘据的死讯,唐太宗知道李承乾谋反,想必都会心生悔意吧!

    ……好吧,以上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咱们的大汉天子在有了小情绪后自我开导时的自怨自艾。

    不过经过这一场反思,刘辩决定重新出发,他想到自己初次监国时曾下诏让百官上书议论朝政之过失。

    当时因为先帝还在,许多朝臣都没敢上书多说什么,生怕先帝归来后清算他们。

    倒是荀彧借着此次上书在刘辩面前崭露头角。

    如今上计已毕,朝臣百官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给他们找点活……

    于是,emo时间刚过,刘辩就躺平不下去了,掀开盖在身上的氅裘起身一路回到云台殿,传令给尚书台拟定诏书——六百石及以上在京官员必须在年前上书,六百石以下及上计吏,亦可上书!

    既然要反思,那么大家就一起反思吧!

    群臣的反思奏书还没有结果,关于关羽和吕布出塞作战的公文就已经出现在了刘辩的案头。

    让刘辩愈加坚定他派关羽和赵云去幽州的决定是对的。

    胜败乃兵家常事,吕布此战也不能算没有斩获,但也的确有贪功冒进的嫌疑。

    若非时机不对,刘辩都想把吕布召来雒阳专门培养一下了!

    而让刘辩emo的根源之一——长安地震,此时的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之中。

    相比于四个月前的华阴县,长安的底蕴要深厚得多,京兆尹陶谦也如同王宏一般亲自坐镇,这天,一直为长安重建提供各种物资的曹嵩亲自来到了长安。

    对于这位财神,陶谦自是欢迎地很,亲自出城十里相迎。

    生怕麾下的小吏或是军中的粗人贪图曹嵩带来的钱财物资。

    面对陶谦的重视,曹嵩很是受用,下车后就上前拉住了陶谦的手不放,叙起旧来。

    所谓上行下效,天子常常喜欢拉人的手以表重视,久而久之,这种原本就有却不太热门的社交方法竟逐渐被曹嵩这样的官吏推广开来了。

    言谈间,陶谦注意到曹嵩乘坐的车驾之上,正有一个模样俊俏的少年悄悄掀开车帘朝这边张望。

    陶谦是见过曹操的,深知曹嵩父子的长相,当即就在心中怀疑起了少年的身份。

    可他本就与曹嵩面对面,眼神别离岂能瞒过拉他手的曹嵩?

    他一转头,少年立刻缩了回去。

    但晃动的车帘却告诉了曹嵩发生了什么,他立刻叫道:“曹德,快下车来拜见你陶叔父!”

    陶谦闻言,不知为何,竟觉得有些失望。

    其实曹嵩本可以继续留在雒阳不来的,但曹嵩不知道是谁给皇帝出的馊主意,竟然要求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必须上书言朝政之过失。

    曹嵩别说言不出来,就算能言出来,他也不想言啊!

    于是他索性趁此机会来到长安,准备躲到年后再回去。

    此时,过年已经被视作与亲人团聚日子了,曹嵩考虑到曹操过年时是回不来的,所以才会把他的小儿子从雒阳带来了长安。

    曹德作为少子,又因长得好看,被曹嵩认为类己,多重原因下最得宠爱,被曹嵩带在了身边教养,很是知礼。

    在他下车拜见陶谦之后,曹嵩与陶谦便没再聊什么公事。

    这对原本的苦主和可能的凶手反而聊起了家长里短,子嗣教育……并准备在旁边的驿舍稍事休息。

    两人一个想在长安多加停留,一个想着小钱钱,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有说不完的话。

    这边两人正在驿舍收拾好的房间内说着话呢,忽然听到驿舍养的几只鸭子忽然“嘎嘎”乱叫起来,他们带来的马匹也有不断嘶鸣的。

    曹嵩和陶谦对视了一眼,皆立刻起身冲出了房间。

    未久,他们都感受到了地面的摇晃。

    两人皆震惊地看着对方,这下再也没有闲聊的心情了。

    光熹四年十二月初,京兆地再动。

    陶谦立刻快马回长安城去了解何处为震中,曹嵩则立刻派人返回雒阳,要求加派物资供应。

    百姓尚未从十月的地震走出,便又来了一场。

    祸不单行啊!

    曹嵩觉得,他似乎阴差阳错来对了地方。

    都不用思考他都能明白,年前天子要求的论朝政过失的奏书,必然还会有人不记得过去的教训去将地震同朝政联系起来。

    届时天子会什么反应呢?

    曹嵩不知道。

    这与他无干,他只管调集物资,救助灾民。

    这就足以成为他的功绩了!

    想到这,曹嵩拉过被吓得不轻的曹德,嘱托道:“莫慌,莫慌。接下来,好好看,好好学……将来你能否继承阿父的衣钵,就看你学的怎么样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bada.com/31533/1111096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