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396章 那没事了(42k)

第396章 那没事了(42k)


第396章  那没事了(4.2k)

    面对陶谦,张温也是体会到了扯大旗的好处。

    反正天子同意了他的建议,明确希望他借着此案告诫一下陶谦。

    至于其中的把握,那自然是由他张温来定了。

    他肯定是能把握住的。

    不至于翻车。

    所以他对陶谦说的话虽然并非天子亲口所说,可也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才出口的,必然遵从了天子的旨意。

    而陶谦乍闻噩耗,知道自己的要害被张温拿捏住,又见张温一口一个莫急莫慌。

    他怎能不慌?怎能不急?

    可他见张温似是早有准备,情知今日只怕难以破局,索性强行压下惊悸的心情,等着张温继续出招。

    陶谦遂故作不解道:“不知司隶校尉遣人捉拿我京兆尹府吏,所为何事?又是以何种罪名?”

    “原来恭祖还不知道?彼辈贪墨救灾物资,罪大恶极!”张温注视着陶谦说道。

    陶谦登时震怒,三分假,七分真……曹宏他们贪墨瞒不住功曹杜畿也就罢了,竟然连司隶校尉部都知道了,当真是蠢材!

    平日里在他面前的机灵劲都哪去了?

    ——“值此天灾之时,他们竟为自己谋利?当真难以容忍!只要查实,必定不饶!”

    “不过……”陶谦看着张温,面露难色,“负责统筹救灾物资的曹侍中如今正在长安……此事既然牵扯到救灾物资,私以为还是应当派人去寻曹侍中做个见证,也便于取证,不然恐怕不妥……司隶校尉以为如何?”

    陶谦可不愿意让接下来的审判变成张温的一言堂。

    他自认在曹嵩抵达长安的这段时间自己与曹嵩建立了不小的交情,以他所知道的曹宏等人贪墨的钱财,不过救灾物资的九牛一毛,以曹嵩仗义疏财的性格,应该不会在意。

    而此刻,被陶谦认为仗义疏财的曹嵩的确在散财。

    当然,散的不是他家的钱财。

    时值冬日,临时搭建的住所大都四处漏风,长安附近的树木经过这么多年人们的砍伐使用,早就不足了,煤炭成了最好的取暖燃料。

    曹嵩正在安排人发放煤炭。

    按理说,这种事曹嵩顶多来看一看便可以离开了。

    但他却一直留在了现场。

    至于原因,也不复杂——在场的百姓看着官吏们的态度,哪里不知道曹嵩是个高官,尤其是曹嵩将代表他承自父亲曹腾的费亭侯爵位的金印紫绶和代表他侍中身份的银印青绶清晰地露了出来,领了煤球的百姓们都挨个朝他行礼后才离开。

    曹嵩乐在其中。

    他对着身边的少子曹德说道:“瞧着吧,京兆百姓固然会记得天子的恩惠,可他们同样也不会忘记,为他们带来天子恩惠的是我们姓曹的……”

    “将来你若是有机会在京兆为官,只要让人知道你姓曹,那么受过恩惠的百姓都会顾念今日的恩情。”

    “这,就是声望!”

    曹德尚有些懵懂,却重重点头,将父亲的话记在心头。

    眼前这他从未见过的一幕,正冲击着他幼小的心灵。

    曹嵩教育完儿子,又继续享受起众人感激的目光,然这他自觉十分和谐的一幕,很快就被人打断了。

    “你的意思是,司隶校尉抓到了几個京兆尹府吏贪墨救灾物资的罪证?想要邀请我一同审理,做个见证?”

    “岂有此理!”曹嵩当即跳起了脚,这些物资可都是他呕心沥血从各处调拨的,连他都没敢贪呢,几个小吏竟敢如此明目张胆?

    “快,速速带我过去!”

    布迷见曹嵩如此表态,心中暗道糟糕。

    他倒不担心曹宏几人的下场,甚至连陶谦他都不太担忧,只是担心当初征他为吏的当朝太尉皇甫公会受到牵连。

    可他人微言轻,只能压下担忧,与曹嵩一同前往京兆尹府。

    这一回,曹嵩就没带曹德同去了。

    路上,曹嵩问起布迷此案的具体细节。他与张温的关系不错,毕竟张温当初便受过曹腾的举荐,后来两人也有交情。

    可在知道以曹宏为首的京兆尹府吏们贪墨并不多时,曹嵩倒不怎么生气了。

    他也是听过过张温与陶谦之间的爱恨情仇的,知道张温虽然也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借着此事扳倒陶谦,可这样,也就意味着以前张温原谅陶谦的大方行为白做了。

    这样思索着,曹嵩觉得张温同意自己过去,应当是想让自己作为一个说客,帮忙撇清陶谦在此案中的嫌疑。

    而他自己,正好还能让陶谦欠下人情。

    毕竟陶谦有着三辅屯田的功绩,前途十分远大,将来成为九卿乃至于三公都并非不可能的事。

    能得到陶谦的人情,这结局,简直不要太美好!

    布迷不知道为什么曹侍中问着话的功夫,情绪忽然就由阴转晴了。

    他只希望这是对皇甫公的好事。

    京兆尹府,在等到曹嵩的时间,曹宏几人已经被押过去了。

    他们仗着陶谦的放任,对自己的罪行丝毫不加掩饰,贪墨的证据在他们的家中就能轻松的搜出来。

    当部京兆从事魏杰带着这些证据出现时,曹宏等人已经没了辩驳的余地。

    等到曹嵩赶到之时,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魏杰在堂上高声列举着曹宏几人的罪证,厉声斥责他们的恶行。

    曹嵩见罪行如板上钉钉,并未多言,只是忍不住对着为首的曹宏骂道:“就你,也配姓曹!”

    由不得他不气,寻常百姓可不见得能分清沛国曹氏和丹阳曹氏,万一将两者搞混了,他这些天不就白在外辛苦了嘛!

    骂完之后,曹嵩想起了自己的任务,若想要陶谦不受牵连,最好的办法就是减轻对曹宏几人的处罚,反正他们现在贪的还不多——

    “诸位,我奉命统筹物资运输,知晓物资从各处府库运到灾民手中的难处……其中路途损耗,要远甚于几人的贪墨!而最近我日日向百姓们分发物资,深知其中的辛苦。以我观之,京兆的赈灾情况远超预期,受灾百姓并无冻饿之虞……”

    张温望着曹嵩,忍不住苦笑一声,没想到曹嵩竟然在这时做起了好人,也不知在长安的这些日子陶谦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

    可念及交情,他还是打断了曹嵩的话:“巨高,此事已上达天听,吾乃是奉皇命而来!”

    曹嵩的话戛然而止。

    陛下也知道这事了?

    那没事了。

    曹嵩当即话风一转:“话虽如此,却不能因为他们贪墨的钱财少而姑息,这可是灾民的救命钱!”

    原本以为事情会有转机的曹宏起初还感激地盯着曹嵩,陡然见曹嵩冒出这么一段话,登时又羞又恼。

    曹嵩也注意到了曹宏,别人倒也罢了,你曹宏哪有脸来看我?立刻斥责道:“你看我作甚!今日你罪责难逃!”

    曹宏马上又转头看向陶谦,求道:“府君,救我!”

    陶谦也偏过头去。

    可他终究有些不忍心,也怕曹宏因为没了希望随意攀咬,斥责道:“既然罪证确凿,就该依律惩处。数年前重修汉律,以臧满三十万钱者为死罪,今曹宏等人所贪墨的虽远不足三十万,然罪责难逃!”

    “京兆尹所言差矣!”

    陶谦回头看过去,说话的乃是部京兆从事魏杰,魏杰乃是右扶风名士,面对陶谦丝毫不惧。

    “吾在来之前曾询问曹宏手下小吏,得知他等虽如今还未贪臧满三十万钱,却已经有了此项谋划,只是因为曹侍中尚在长安,彼辈胆怯,才在实施恶行被逮捕。”

    “不然,只待曹侍中离开长安,彼辈必然会依照谋划贪墨物资,彼时灾民的生计必会受到影响!”

    说着,魏杰从怀中掏出了一纸文书,乃是证词。

    在张温的示意下,他先把证词交给了陶谦:“此中谋划,皆记于此上。其中所涉及到的人,京兆尹一看便知真假!”

    陶谦接过,细细观之,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曹宏的手笔,他不信张温能作假作的这般真。

    “曹宏!此事当真!你怎敢如此?”

    不待曹宏回答,便有另一个陶谦的乡人承受不住压力,率先松了口:“府君明鉴,当初曹宏他说要这么做的时候,属下是极力反对的。”

    陶谦愤怒地质问道:“伱既然反对,那你为何不告诉我!”

    “属下,属下……猪油蒙了心,愧对府君……”那人说罢泣不成声。

    陶谦见到这一幕,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待他猛烈地咳嗽两声,气息恢复正常,仿佛一瞬间老了好几岁。

    曹宏对财货的野心出乎陶谦的预料。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失去了对曹宏的掌控,而被他带来的乡人们竟都跟着曹宏欺骗他。

    陶谦忽然想到了杜畿辞任功曹前劝谏他时说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或许,当初他第一次知道曹宏贪墨了那十斤煤炭的时候,就该及时制止,这样,今日的事情大概就不会发生了。

    可惜,世间没有后悔药。

    念及此处,陶谦哀叹一声,承认道:“我确有御下不严之罪,愿上书陛下,请陛下责罚!”

    虽然认了栽,可陶谦也有他的硬气。

    天子可以责罚他,但你张温……不行!

    但……

    张温回应道:“恭祖上书陛下请罪自无不可,然等待责罚就不必了。”

    陶谦正要借此讽刺一句“汝岂可替天子决定”,却猛然想到张温此行从一开始就言必称陛下旨意……

    他意识到了什么。

    正了正支踵上的坐姿,看向张温。

    张温也在此时正襟危坐,指着曹宏说道:“曹宏此辈焉能值得我专门来一趟长安?”

    “我此来,正是因为陛下念及恭祖劳苦功高,所以才要在恭祖铸成大错前亲自来此,点醒于你!”

    “须知二千石者牧守一方,些许懈怠便会影响百姓生计!绝不可有一丝大意!”

    “……”

    虽说此次长安之行对于张温来说是为了躲避雒阳潜在的风波,可他对着陶谦说教了这么一通,而向来对他不假辞色的陶谦面对他的训斥只能受着。

    这滋味,让张温别提有多开心了。

    等到张温将圣贤道理连同治政理念说了一大通,自己都口干舌燥,方才停下。

    又说道:“此次京兆再震,陛下十分重视,命吾至此留意灾民安置,日后,还望恭祖务必记住今日的教训!”

    对此,陶谦心里再憋屈也只能受着。

    谁让他犯错在先呢!

    ……

    雒阳。

    近日,新组建的羽林郎中出了一桩新奇事,让不少羽林郎心生不解。

    他们中或是高官子弟,或是军中可造之材,混杂在一起,久而久之,在孙策马超这样算是两者兼顾的俊杰的带领下,也能和谐共处。

    甚至于因为五什之间隐隐的竞争关系,让他们内部能够不分出身的团结。

    可典韦和许褚的出现却打破了之前的和谐。

    因为两人并不属于这五什羽林郎的两种来源。

    但很快,羽林郎们就明白这两人为什么能来到这里了。

    ——“佑维,你这次是大意了,下次,下次做好准备,一定能将典韦给揍趴下!”

    张绣面对来人的关心却一点都不领情,毫不客气地揭破了来人的虚情假意:“曹子脩,莫要装模作样,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去找了皇甫司马,想要把典韦调去你那一什!”

    两人虽都是从并州而来,但却是在出发之时才互相结识的。一个是高官子弟,一个是军中良才,后来两人都被选为一什之长,彼此之间虽有竞争,关系亦颇为亲近。

    曹昂见自己做的事被张绣戳穿,却一点都不尴尬,为自己辩解道:“上个月我什中张式因病而退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有了新人,怎么说也得补齐吧!”

    张绣冷哼一声,忽然牵动了被打留下的淤青,又倒吸了一口凉气。

    “佑维,别想太多了,安心养伤才是要紧,我瞧着你麾下的李利可是巴不得借此机会将你取而代之呢!”

    “哼!”张绣这回倒是吸取了教训,只轻哼一声,“你的事还没完呢?你不就是看重典韦的勇力吗?要不然,在我与典韦对战之前你怎么不去找司马?”

    曹昂这时却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起身道:“这么说来,佑维,我还欠你一声谢!”

    说罢,竟朝着张绣拱手行礼,道:“若非佑维,怎能让我什中实力更上一层楼呢?下次考核,第一必是我!”

    张绣怒极反笑,问道:“你莫要高兴地太早,那典韦就连我也不得不承认他勇武非凡,可他却是个不识字的,武试好过,文试呢?”

    曹昂却胸有成竹:“这就不劳佑维费心了,佑维有这心思还是好好想想你麾下的李利吧!”

    说罢,告辞离去,只留下了躺在榻上的张绣无能狂怒后恢复了正常,心想——李利既然将曹昂都骗过了,那一定也能骗过其他人。那么他们什说不定能借着被忽视的机会一鸣惊人!

    (本章完)


  (https://www.shubada.com/31533/11110958.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