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面食世家 > 第二百八十五章:祝由祭奠

第二百八十五章:祝由祭奠


  逝者入殓以后,入殓师傅的事情,基本上就结束了,只需要在出殡的当天,前来盖棺封口。而现在的棺材盖,只是半合上,露出逝者的上半身,以供亲属朋友前来祭奠瞻仰。

  这是去世后第一天的情况。

  第二天,往往是请祝由师来专门祭奠,祝福,在龙城,祝由师往往由神婆往往是女性担任;而负责查看风水土地,具体到亡者,就是选墓地决定墓穴位置的事情,由神汉往往是男性担任;而这神婆,其实就是祝由师。

  而在影视剧中,为亡者祝福的,往往是和尚,或者道士出现。

  但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华夏大陆北方大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情况。死者逝去后的祭奠、祝福工作,均是由祝由师来负责的。神婆神汉虽然有“婆汉”二字,但未必一定就非得分男女。

  只是,神婆通常为女性,神汉通常为男性罢了。

  现在的祝由过程,已经非常简化了。

  早在崔凌玉遗体到达董家大院的时候,祝由师就在董家大院两扇大门上,各贴上一张四方形的大约半米乘半米的白表纸。这种表纸,要比平常见到的a4纸薄、软而韧,在光下,是通透模糊的。

  祝由开始。

  大抵就是,先用黄表纸折成一个酒盅或者说是古华夏大陆酒蛊形钱币的形状,用胶带分别一路从大门起,二进门,东间房,三对,粘在门的左右两侧。

  之后,在棺材前摆放上一应祭奠物品,大抵是剪好的纸衣物,用红、黄、蓝、土褐色、白色五种黄表纸,以及金箔和银箔两种纸,以及大量的纸钱。

  再供奉丰盛的菜、饭、水果时鲜等。

  待焚上香烛,祝由师就开始吟唱一种奇怪的,人听了之后顿时肃穆的曲调。

  这曲调,只闻其调,但词语,一个都不得分明。

  或许,在最久远的过去,这些曲调,都是有词的,但万年下来,只留得曲调,不见得词语了。

  这曲调,是为祭奠,是为祝福,是为让亡者安息,生者坚强。

  这奇异的吟唱,往往短则半小时,长则两个多小时,期间,祝由师滴水不沾,一直是静静打坐的状态,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奇异境界。

  而此时的整个董家大院,则笼罩起一种独特的肃穆、庄严、祥和的气氛。

  祝由,祝由,亲人的最美好心愿。

  ……

  神婆祝由事宜完毕,叮嘱董承乾和董啸,出殡当天,这一应事物,包括她贴在三道门上的黄纸,以及崔凌玉贴身的物品,比如衣服棉被等,按照风俗,都应该被烧掉。

  但事实上是,这些贴身用的物品,除涉及**的,依旧会被烧掉外;剩下的通用的物品,则全部由交给闲人,由闲人带走,任凭处置。

  另外,闲人还负责最终寿材下葬时,带人把寿材推入已经砌好的墓穴当中。其实,这闲人干的活儿,真正得要求心细、胆大、身体好。

  这样的饭,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得上的。

  所以,一次白事的差事所得,钱、烟、酒、物,也足够闲人好好生活上个把两个月了。而大抵在龙城区域,尤其是乡镇村,这样的白事,那真是少不了。

  这闲人,也是比较受欢迎的红人。毕竟,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干这白事营生的。

  祝由生还留下了两张黄表纸,一张是一整张,上边详细注明了崔凌玉的出生时辰和逝去时辰,以及未来需要进行祭奠的重要日子,叮嘱家属不要忘记祭奠。

  另一张黄表纸,类似于经常在影视剧中见到的道符,但比道符要长得多,也折剪成了串串圈圈的样子。

  祝由师说,等下葬落土后,将此符挂在种在坟墓旁边的柳木上。这是招魂符,下葬落土,亡者归位入墓。

  亡者安息,生者平安。

  祝由完毕,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是砌墓穴了。

  墓坑在十几个壮汉的劳动下,一上午的光景,深度和宽度,均已经打好了。

  按照神汉的风水堪查,最终确定了崔凌玉下葬的墓穴位置。其实,董氏家族的祖墓,本就是风水宝地,背靠着漫漫四百公里大梦山腹地,脚枕着奔腾不息的浊漳江水,旁边是清清叮咚的桃清河水。

  虽然,因为人为的原因,由大梦山至高点五十亩泉涌湖形成的下边桃清湖,再流泻而成的桃清河,原流已经干涸。但凰落村引浊漳江水入五十亩,新流向形成的桃清河,更是势大,最终,流经整个大梦山东北半座山区后,重新汇入到浊漳江。

  这新引入的浊漳江水,也大大改善了大梦山的自身水循环系统,让大梦山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现出大大小小的湖泊几十个,更适宜了动植物生存。

  尤以东北半座山区人类活动的地方五个湖泊为大,均形成了以至高点五十亩,一路往下到凰落村,再到龙城城区的沿线风景名胜点儿。

  ……

  龙城人的砌墓穴方法,也真正体现了这个古老行省人们“天人合一”的真正思想。第一,砖最好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烧制的青砖,这种砖,虽然结实度,跟90年代之后的红砖、煤矸石砖,强度硬度比要差多了,但在百年千年之后,却几乎完全能够融入到泥土大地中去。

  但现今,这种砖,除非你把像董家大院这种古董的三进落院子,或者别人家的四合院给拆了,否则,你真还就找不到了。

  所以,退而求其次,用普通建筑用红砖。

  墓穴,肯定是双人墓,最终,夫妻两人,是要使用同一墓穴的。

  于是,按照两人两棺的面积,再有富余能够容几人转身的地方。于是,南北为短边,东西为长边,头朝东南,脚往西北的一个斜向,就跟董氏先祖们的墓穴同样的方位。

  就地取材,挑来浊漳江的水,和起脚下的黄土高原泥,四堵两砖长度的墙,给砌到了成年人的腰部高。

  独朝北一面,留了一个进出棺材的空档,大小为棺材大头大小,再留有两个人进出的空隙。

  再往上砌,就是见证华夏大陆老工匠神奇技艺的时刻。

  以四堵墙为基准,红砖横着拿过来,继续摸上红泥,然后一块一块的砌了起来,一砖一砖,沿着四堵墙的边缘,一圈一圈的砌起来,直到在最中心点最高处汇合。

  最终,要形成一个锅盖式的”天空”的形状,整个罩在四堵墙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墓穴。

  这大概是取天圆地方之说了。

  而这四堵墙加上其上罩着的“天空”,在未来几百年,上千年,甚至更悠远的未来,将始终承受着其上几百上千公斤泥土的压力。

  甚至,直到永远。


  (https://www.shubada.com/20414/391808534.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