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午夜送魂
逝者去世后的第二夜,是送魂夜,顾名思议,就是把逝者的亡魂,送到天老爷那里,报个道。
仪式时间很长,但相对也比较简单。
孝子贤孙们身穿孝衣,由董啸和董颜带头,也不用哭泣,手中各拿一扇铜锣,由祝由师在前边领着,其他亲属,则拿着供奉的物品,比如,用祭奠用黄、白、土褐等表纸剪好的纸衣服、纸钱,以及由纸扎师提前扎好的假马、假鹤、假童男童女一对,以及大量的纸钱。
祝由师轻声的吟唱起来后,后边跟着的亲属,就需要开始悲伤的哭泣。
整个送魂仪式,需要从董家大院出发,然后经过董家大院外的陌油路,顺着龙城区逐渐向东南走高的方向行走,直到到达董家祖先墓地不远处的土地爷庙。
但按照风俗,需要八音会乐队在前边打头,吹吹打打着,祝由师吟唱着跟在八音会乐队后边,孝子贤孙一路悲伤的哭泣跟在最后边。
一行人走到龙城老年活动中心前的空旷地带的时候,就有非常多的看热闹的市民、镇民,甚至附近的村民,把八音会乐队给拦停了下来。
当然,就算没有人拦停,这八音会乐队,也会在这里停下来,先是吹八音会的曲调,然后是演唱流行歌曲,再之后是类似于现场脱口秀的集二人转说书小品相声等元素于一体的演员说笑专场,之后,才能最终拉下帷幕。
这个过程,持续时间最短两个小时,长则达四个小时。在八音会乐队最野蛮发展、恶性竞争的时候,有的八音会乐队,为了争夺生意,吸引人们观看,甚至一度有脱衣舞的表演出现。
而这在于逝者主家来讲,这送魂夜的传统,那是来看的人,越多越好,越热闹越好,八音会表演的时候,只要不是真的到凌晨两三点了,那当然也是越长越好。
往往是晚上六点多晚餐一结束,送魂队伍就出发了,但真正在闹市中心结束表演,早则凌晨零点,晚则凌晨一点出头了。
而这种脱衣舞、黄段子式的恶劣表演,一度乌烟瘴气的笼罩在晋川大地上,但还好,龙城政府果断出手打击整顿,让这种传承了几千年的民间艺术形式,不至于因为恶俗低俗而沦落下去,重新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到了午夜时刻,在围观人群不住声的“再来一个”“再来一个”的喊叫声中,在祝由师的要求下,八音会乐队,还是停止了演奏,送魂队伍,于是得以继续往前行进。
这种暂停和停止,客观讲,也只能由祝由师来喊。因为,不管你是普通人也好、流氓混混也好,还是达官贵人,都没人敢得罪祝由师。
祝由师,可以给你祈福,当然,也可以给你祈灾了。
……
在万簌俱寂的午夜时分,祝由师及孝子贤孙一行,祝由师身穿着白袍,孝子贤孙身穿着白色刺眼的孝衣,而孝子贤孙们手中举的祭奠之物,则多由白表纸糊扎而成。
在午夜时刻,如果过路的行人车辆,撞上这样的场景,确实是比较心惊肉跳的。
而这时,为了提醒过往行人注意避让,董啸和董颜手中拿的铜锣,开始发挥作用。他们每走几步,就用小木锤,敲打一下铜锣,在清晰的午夜时,发出“当……当……”悠长的声响。
听到这样的声响,还有伴随着孝子贤孙们的哭泣声,人们均紧闭门窗,行人过往车辆,也缓缓绕着队伍通过。
按照当地风俗,送魂夜,要让逝者,安宁而无打扰的离去。
这个时候,总有家长对哭闹的小孩子说道,“不要闹了,今天是某某的送魂夜。”
如果小孩子还要闹,那肯定会迎来家长的一顿喝斥,“怎么这么不懂事,闭嘴,送魂夜都不消停。”
到了离祖先墓地处不远的土地庙前,焚香供奉,然后开始烧化带来的纸钱,纸扎的鹤、马和童男童女。
边烧化,董啸边得拿在手中,轻轻转一个圈,口里说道,“妈,给您烧化的纸鹤,你乘着它,到天老爷那里去啊。”
“妈,给您烧化的纸马,您骑着它,不用劳顿。”
“妈,给您烧化的童男童女和纸钱,在老天爷那里,好好享福啊。”
这些仪式举办完了以后,董啸从祝由师手中,接过一个有盖的瓦罐,然后用力的摔在了土地爷庙前。
这样,整个送魂仪式,就结束了。
至于为什么要摔这个瓦罐,祝由师没解释,董啸也没心思问。
或许,这是象征着逝者灵魂,真正离开家和家人,回归到老天爷那里去吧。
……
回到家以后,一般选主卧的西南角,座西朝东,放置两门,约半个成人高的一个俗称为“财神柜”或“祖先柜”的柜子,上放香炉,逝者遗像,以供奉先辈。
这个供奉的位置,往往也是家神的位置,但放置的遗像,多以爷爷奶奶,或父亲母亲为主,而在家族内部,实质上,不管是供奉爷奶,还是父母,其实都是对过往所有祖先的集体供奉了。
当逝者去世一年之后,除去清明时节,亲属亲自到逝者坟墓上祭奠之外,其余的时间,比如逝者的生日、忌日、七月十五中元节、中秋节、春节大年三天的祭奠,则均在家里进行了。
……
八音会乐队的第二场表演,是第三天上午,出殡下葬的时间,由祝由师选定时间,但基本上均以午饭后正午或稍后的响午时光为宜,极少正午偏前,或响午偏后的时间。
于是,在正式出殡和下葬之前,八音会乐队,在董家大院里,卖足了力气,吹吹打打,将熟烂嘹亮的曲调,吹了个遍。
这个时候,则是真正体现八音会乐队真正水准的时刻,吹得好吹得妙,主家往往会在八音会原本谈好的价格上,多给一成到三成不等的增额。
出殡下葬,为体现一步一步,从家门口到墓葬地的隆重,均是将棺木固定在铁支架上,然后使用圆木绳索,由八到十二人不等,肩扛手扶起圆木,一步一步,从董家大院,直至抬到墓地。
当然,少则有三拔,多则五拔人,轮换着前进。一路上,只准停两次,而这两次,都需要祝由师陪同吟唱。
(https://www.shubada.com/20414/391808450.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