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妻主她为何那样(女尊) > 第 59 章 伐鼓撞钟海内知(1)

第 59 章 伐鼓撞钟海内知(1)


第59章

  七[ri]后。

  “家主——家主——”一匹快马从司马氏坞堡外跑来,一个强健高挑的侍卫从马上翻身下来,低头向家主司马慧行礼,抬起头,眼睛却望向她身后那位鬓发微白、年约五十上下的姨母,“消息已经确定,说京兆钦差已经不在陪都,如果她们往豫州来,算算时[ri],到河内也就是这两[ri]的功夫。”

  司马慧转头看向身后的长者:“姨母,陪都派人来做什么?”

  她身后乃是她的亲姨母、兼任启蒙老师,官至河内郡郡丞之人,其名为司马熹。她垂手拍了拍女孩的肩膀,道:“不过是要从我们手里抢夺人[kou]土地出去罢了。”

  她拉着司马慧回首[yu]走,远处又是一匹快马,马匹跑到面前几乎停不住,缰绳勒紧,顿时跪倒在地。上方的侍卫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se],撑着[jing]神下来回话,张[kou]便道:“家主,钦差已入河内,这是官道驿站递来的拜帖!”

  她双手呈上,司马慧伸手过去还未接住,上方便有一只手取过拜帖,打开一观。

  司马熹看了拜帖,见上面写着到访的时间、地点,末尾还落着军府和凯旋侯的两方印章,印文分别为“都尉薛氏之印”、以及“功冠三军凯旋侯宝印”。

  时间居然就是明[ri]。

  她回头望向诸位族老,面[se]不由得沉淀下去。一众人前往议事堂商议,反而将司马慧甩在身后。两旁的侍从催促她跟上去,小女孩儿却道:“反正也并没有我的事,为什么我也要听?”说着便折回房间,并没有参与议事。

  众人在堂中[jiao]流一番,确认田庄上的隐户已经转移至临近的郡县,并且与临近郡县的其他士族做好了[jiao]换协助掩藏的约定。而无法确定归属的土地也同样伪造了一批契约书——钦差据说是个年轻娘子,能有多少见地,能有什么本事?恐怕根本认不出真伪。

  坞堡内的灯火至深夜方歇。

  次[ri]一早,整个坞堡便严阵以待,甚至还有族兵凌晨磨刀,为壮大声势——河内司马氏虽无反叛之心,但有时在起冲突之前,武力威慑也十足重要。

  司马熹将族兵安排在四周,一个个身强体健、凶神恶煞,身上绑着皮甲、挎着砍刀。就这么整肃地等到[ri]上三竿,在族兵部曲们皆腹中空空、忍饥挨饿时,土断钦差终于到了。

  那是十分朴素的马车。

  然而周围随行的人却跟“朴素”二字毫无关系。薛氏近卫都卸去伪装,披甲佩剑,一个个面[se]凛肃、目露寒光,靠近时刀柄与腰甲的碰撞声[jiao]错响起,冰冷得令人牙根发酸。

  车帘打开,薛玉霄一身玄[se]便装走了下来。她面庞带笑,看上去亲切温柔,冲着在场唯一一个孩子开[kou]道:“可是河南王当面?下官薛玉霄,奉旨检籍,前来与河内大族相商。”

  司马氏的部曲看到钦差近卫,两相对比,相形见绌,一下子就蔫儿了。此前被主家嘱托的冲劲儿十分散了八分,只觉得这些军娘威风凛凛,剑上必然沾过鲜血,非族兵部曲所

  能抵抗。

  薛玉霄曾随军府剿匪,战功卓著而封侯,如此情况也不算太过超出意料。司马熹面[se]不变,垂手拍了拍甥女的肩,代为答道:“原是钦差至此,我们恭候已久了。”

  薛玉霄看了她一眼,问:“这位是?”

  “在下单名一个熹字,是河内郡丞……”

  “我与河南王说话,这位大人怎么能[cha]言开[kou]呢?难道司马一族的大事皆你决断,你才是族中之首?”薛玉霄似笑非笑地看过去,语气柔和地问,“有你回话的时候,不急。”

  司马熹没想到她态度柔和,言辞却如此骄横,面[se]变了变,暂时忍耐道:“自然以郡王为首。”

  薛玉霄看向司马慧。

  司马慧不过十岁女孩罢了,虽然自小受到家学教导,早早开蒙,但其应对程度毕竟有限,被薛玉霄目光凝望,面露慌张,向身后的族老抛去求救神[se],求救不成,才学着姨母与诸位长辈应答之姿,生涩道:“是。我就是司马慧。”

  薛玉霄带上亲卫,与她闲聊几句,话语引导,将司马慧的紧张忐忑缓慢安抚下去,旋即随众人进入议事堂。

  众人迎其为客,又是陪都奉命所来,故只坐在司马慧的下首。仆役奉茶上来,是一盏大叶冬青,又名苦丁。此茶药[xing]苦寒,并不适合拿来招待客人。

  豫州常出名茶,并非风物所穷之地。

  薛玉霄扫了一眼,并不言语。她知道这是一种无名的示威。不过像这种繁琐小节,她其实一点儿都不介意,便平静地伸手接过,啜了一[kou]。

  李清愁掩藏身份,如侍从般立在她手边,用手心抵住她的背,似乎是说“如若不满,现在就可以挑明翻脸。”

  薛玉霄没有发作,仍旧和颜悦[se]道:“不必多言,各位也知道我是为检籍而来。豫州乃中原之地,当时收留了不少北来侨民,白籍人[kou]可有名册?”

  司马慧看着姨母的眼[se],道:“有。有的……让我老师跟你说吧!”

  薛玉霄的目光移动到她身旁的司马熹上,淡淡地喝了一[kou]苦丁茶。茶水上方的绿叶浮动不定,苦味在舌尖上弥漫。

  她沉默对视的这半晌,其他人都不敢[cha]言开[kou],连司马熹都感受到一股无名的压力——这情况跟她想得完全不一样啊!流程明明是先以部曲之众震慑住她,再用苦涩茶水示威,告诫她便是强龙也不能压下地头蛇,要给地方大族颜面。

  然而薛玉霄只是喝着茶,没有说下去,她的手指轻轻点在桌案上,后方的[jing]兵便缓缓地、将手指按在了剑鞘上。

  难道谢馥不是想土断?而是终究对司马氏放不下心来,想把她们当土匪一样剿了?

  薛玉霄看起来考虑了一会儿,欣然道:“好啊。”

  司马熹长出了一[kou]气,打起[jing]神吩咐道:“来人,去把名册呈上来。”

  薛玉霄支颔等待,在这个沉寂的空档中,有不少人都在暗中打量着她,有些人是探究好奇、有些人是为她的容貌气度惊异,还有不乏恶意敌视的、认为她是想要

  从司马氏咬下一块[rou]的饿狼。

  其中,最不加以掩饰的目光,就来源于河南王司马慧。她年纪还小,童心未泯,看着看着便稍微凑过去,半带畏惧、又半是好奇地道:“薛都尉,你面容这么和善,怎么会忍心让河内北人受苦,她们已经过得很辛苦了!”

  薛玉霄微笑道:“受苦?难道郡王治下的河内郡,就都让百姓不吃苦了吗?”

  “那倒没有。”司马慧痛快承认,但马上又补充,“可是我让她们活得下去呀。侨州上的徭役苦力肯定很可怕……”

  “迁居的侨民免除徭役。”薛玉霄道,“这是圣旨与文书所写,早已从京兆凤阁下达各个州郡,怎么?你家长辈没同你讲?”

  司马慧面露惊讶,眼珠子下意识地转过去看姨母。

  司马熹正待开[kou]解释,薛玉霄便笑眯眯地望她一眼,催促道:“名册在何处?”

  她预备的解释言语在喉中一梗,转头又督促几句,这名册才“不情不愿”地呈了上来。薛玉霄伸手接过,从头开始翻阅,前几[ri]她路过时收了粮食、进行[jiao]易的几个田庄果然不在其上,这名册写清了籍贯、来历,不过几十[kou]罢了,与真正的隐户数目相比,连十分之一都不足。

  薛玉霄翻完薄薄的名册,按着纸张叹了[kou]气,道:“没有了?”

  “没有了。”司马熹答。

  “只有这么些人?”薛玉霄偏过头看她,指腹摩挲着上面崭新的墨痕,“我敬重各位族老,各位也要对我说实话。”

  她的语气轻飘飘的,并无多大威胁恐吓的分量。司马熹想到这些人早就去了别处避难,就是她把河内郡翻个底朝天也绝无证据,于是面[se]镇定如常,一[kou]咬定:“是。”

  薛玉霄肯定不会信。放在任何一个大族身上,钦差都不会轻信。不过既无证据,人去楼空,又要如何对证呢?不过也就是像往年一样不了了之。司马熹等人对此深有经验。

  为了防止薛玉霄的脸[se]太不好看,司马熹又解释道:“北人虽经过河内,但并未停留,大多都继续往南方迁居而去了。我们坞堡人手已足,并没有留太多流民,这上面的每一户都是可考的……而且,我听闻陛下旨意所明,地方士族可以留下一定数目转为荫户,您看……”

  薛玉霄叹了[kou]气。

  她又喝了一[kou]苦丁茶。这种茶极为清火散热,祛除烦渴。她修长的手指抵在瓷杯杯壁上,道:“你们这份名册太薄、也太敷衍了。郡王,还是在下来补充一二吧。”

  薛玉霄说完,旁边的李清愁便取出预备好的名册——上面写着田庄隐户的姓名、籍贯、何时到来——事无巨细,详录在此。这一卷新抄写的黄麻纸被随手扔在地上,就落在司马熹的面前、司马慧的脚边。

  小女孩弯腰[yu]捡,薛玉霄按住她,笑道:“让你家大人捡。”

  在这卷墨痕弥补的黄麻纸落地时,轻轻砸落的一声,仿佛轰然敲击在了众人的心上。几个司马氏的族老彼此[jiao]换眼神,都怀疑是内部出了问题、有人向皇室攀附泄密。然

  而彼此看了良久,

  都互相不能确定。

  司马熹的脊背微微僵住,

  她盯着薛玉霄的脸,依旧有几分“故布疑阵”、“空城计”的猜测,她弯腰捡起这卷纸,迎面展开第一行,就是她看过十次以上的隐户姓名籍贯,跟正式记载别无二致,唯一的一个不同,就是名字后面跟着一个别致的数字——九百六十钱。

  这是什么意思?

  众人的目光汇集在司马熹上,都想要从她那里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她一页一页翻阅下去,脸[se][rou]眼可见地变得极差,额角渗出微微的冷汗。

  “这卷纸上不能尽数写下,”薛玉霄道,“其余的北人隐户,还要我挽起衣袖,当场写给你看么?”

  司马熹道:“都尉……我们何苦闹到这个地步。都尉有备而来,我等也只能悉听尊便。然而侨民迁徙辛苦,我们庄子上的田地过了年也需有人耕种,我知道您这样无法向陛下[jiao]差,不如这样……这纸上的半卷隐户,全都[jiao]给朝廷注籍调遣,另外半卷……”

  她话语一顿,身后忽然走上来几个侍奴衣着的少年,手上各自捧着一个礼盘,盖着鲜红绸缎。其中为首的那个少年清俊可人,跪行上前,将木托盘举过头顶,露出一截白皙青涩的后颈。

  薛玉霄没动,便有司马氏谋士上前掀开红绸。绸缎下一片灿光——乃是白银所铸的一块宝树,而宝树上的枝节上挂满了黄金果实、黄金碎叶。

  薛玉霄见状,忍不住摇头一笑。众人便觉此路可通,态度顿时转变,又接连掀开后面的红绸,宝玉、名墨、古玩……大族的库房确实丰富。

  “是啊,何苦闹到这个地步。”薛玉霄感叹道,她闭眸又睁,目光一一扫过面前的诸张面孔,唇边笑意缓缓消失,挽袖将茶盏拿起,亲自给司马熹斟了一杯苦丁。

  司马熹看到茶面上漂浮的绿叶,咬紧后槽牙,猛地仰头灌下,旋即被浓重的苦味麻痹舌根,眉头紧皱。

  “此茶并非豫州所产,辛苦你们寻来。”薛玉霄道,“你们看到卷尾的数字了吗?九百余文,同样的耕种,每家相差不过百文钱。”

  “这是……”

  “这是一户一年的收成,以官价换得的钱财。”薛玉霄道,“如此收成,最低每年要[jiao]司马郡王过五成的地租税款,打点管事,孝敬上头的部曲娘子。所剩的数额,早晚喝粥都不足以吃饱饭,更不足以养活女儿——这些北人并不[jiao]国朝农税,只受你们一族的管辖,居然都贫苦至此。能够压榨到这个程度,也难怪你们抓着不放。”

  她语气淡淡,继续说了下去:“圣旨与文书上皆写着,侨民免除徭役、兵役,减税赋。另有兵士护送,不至于途中受劫掠而亡。到了你们的土地上,却没有一句实言——对我造谣污蔑、扭曲事实,篡改圣旨,难道你们司马氏,仍有不臣之心?”

  最后几个字落得极轻,正合她轻敲茶盏的节奏。

  此言落下,地上跪着的几个侍奴被吓得伏地不起。坐在席位上的司马氏族老幕僚也都豁然而起,面[se]急遽变化。她眼前的司马熹

  攥紧手中黄纸(),

  “≦()≦[(),

  说我等扭曲事实、污蔑于你,总该有证据。”

  “证据啊。”薛玉霄重复此言,道,“满堂都是位高权重的食[rou]者。诸卿[kou]中,自然没有一句真切之言。难道郡王童真所问不算证据?街巷坊市议论之声不算证据?还是这些被你们撵去陈郡躲避的隐户、每[ri]惶惶不可终[ri]之态不算证据?还是要我派人抓来那些农户,我们当面对质?”

  她的质问之声一句重过一句,到后面,司马熹已经无言应答。她额头上青筋直跳,后槽牙磨出声音,对面前这个棘手的钦差几乎起了杀心:“都尉,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bi]急了彼此,到时候面子上都不好看。”

  薛玉霄微笑道:“怎么,你们族中藏了五百个刀斧手,应茶盏声碎而起,要将我斩死在此地,再嫁祸给山中匪贼,搪塞陛下?”

  她说着便干脆将瓷杯扔在地上,一声清脆碎裂。四周的司马氏部曲却不敢动。薛玉霄盯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我是京兆薛氏嫡女,军府都尉,朝廷钦差。我要是在你们坞堡掉了一根头发,你猜军府和我母亲会不会携兵刃登门,国朝会不会官兵压境,杀得人头滚滚?你们有多少人够给我陪葬,站出来!我数一数!”

  司马熹感觉自己的喉咙里往上冒一股难咽的血腥气。

  这股血腥气不光是从她咽喉中冒出来,还从在场的每一个人脑海中窜出来。

  薛玉霄坐着,抬眸与她对视,却让司马熹生出一股被睥睨之感。她想不通这样一个年轻至此的士族女,是怎么有这样惊人的算计和胆识,她不得不为此退步——第一次退步,是因为她手中掌握着真实名册,第二次退步,则是理亏在先,被势压至此。

  司马熹道:“我等对朝廷尽忠,绝无反叛意。”

  薛玉霄还未痊愈,此刻稍微动了点气,流露出疲倦厌烦之态。她轻咳了两声,接过身侧人递过来的披风重新系上,道:“那篡旨污蔑的罪魁祸首是谁?请[jiao]出来,以正刑法。”

  司马熹的目光折向身后众人。显然,受到锦衣玉食多年,也到了她们为族内效死的时候了。她的目光如同闸刀,在每个人身上滑过,最后停留在一个旁支小宗的身上,那人浑身发抖。

  她张[kou],正[yu]点出此人姓名,此旁支猛地站出来跪在地上,高呼道:“都尉大人!是郡丞让我等这么传播消息的!”

  郡丞指的便是司马熹。

  这句话说完,那名旁支飞快地凑上前来,跪在薛玉霄身边,申辩道:“文书下达至郡县,我们俱没有资格查看,乃是郡丞所言!郡丞所言啊!”

  “荒谬!”司马熹驳斥道,“来人,把这个胡言乱语的篡旨者斩杀于都尉面前,以平钦差之怒!”

  部曲族兵顿时[chou]刀上前,对着那人的脖颈扬起。刀锋没落下,被薛玉霄旁边戴着斗笠的年轻娘子以剑鞘挡住。

  李清愁手腕一震,生了锈的砍刀顿时开裂,被剑鞘上的金属装置击得从中断裂,坠在地上。

  薛玉霄温声问道:“真

  ()  是这位司马熹大人、河内郡丞所言?你亲耳听到?”

  那女郎道:“千真万确!请都尉大人饶我一命(),

  ”

  ?()_[((),

  略带戏谑地看向司马熹:“郡丞,她说的可是真的?”

  司马熹立即道:“不要听这个卑贱小人的谗言!”

  薛玉霄叹道:“本是血缘同根之族,此刻变成了卑贱小人。就算是我,也不免为你们感觉到唇亡齿寒之痛,咳……”她掩唇又咳了一声,皱眉压去不适,[jing]炼话语,直达目的,“只要你们在我面前确认祸首是谁,我取其[xing]命而去,绝不牵连她人。不过,谁要是做伪证,被我查了出来——来[ri]我再登门时,可就当从犯处理了。”

  这真是一个考验忠诚的问题。

  人的忠诚是不能有太多试探的。试探多了,她们就会想——[ri]后司马熹是否会抛弃自己,如同今[ri]抛弃别人?一旦做出伪证,这位神通广大、消息灵敏的钦差是否会真的登门究罪?

  在一片短暂的沉默静寂中,终于有人刺破这层单薄的“面纱”,开[kou]说出了同样的话:“这是郡丞大人告诉我们的!”

  一人起,众人附和。

  附和声嘈杂混乱,七嘴八舌,薛玉霄都没有认真去听,而是转而看向司马熹,轻声道:“郡丞,请献首级罢。”

  情势翻覆只在一息之间。就在薛玉霄说出这句话时,司马熹猛地从腰间[chou]出一把短刀,上前冲着薛玉霄的咽喉挥割而下——她宁愿被朝廷讨伐而死,也绝不可能在她面前束手就戮。

  在她动作时,司马氏部曲也纷纷握刀上前,有一拥而上之意。

  然而这把短刀仅仅靠近了薛玉霄身前的半尺之内,就被李清愁的剑鞘挡住。到此刻,她甚至还没有出鞘,只听到一声钝响、伴随着火花飞迸之声。薛玉霄一眼都没看过去,给自己新添了一杯茶,低头继续饮下。

  茶水已凉。

  水[bo]在杯内一层层地[dang]开,[bo]纹还未[dang]至茶杯边缘。这柄镶嵌着金属的宝剑剑鞘就往回一顶,撞在司马熹的手背上。她顿时手骨碎裂剧痛,刀刃落地。李清愁顺着剑风越过她的肩膀手臂,剑鞘末端捅上心[kou],另外抬起脚踢向膝盖,将之轻而易举地压跪于地,鞋底踩在司马熹的肩膀上。

  最后一[kou]茶,苦意涌上舌尖。

  唰——李清愁[chou]出剑,锋芒一扫,血迹溅满一身破旧劲装。她的斗笠遮着面容,脸上一丝腥气也无,挡在了薛玉霄身前,没有让她沾到一点。

  茶杯已空,只剩下蔫软的大叶冬青沉于瓷器底部。

  薛玉霄抬眼,见李清愁收剑入鞘,斗笠下只有半张白皙而锋锐的颔骨线条。比起军府文掾,她仿佛更适合做杀手、做刺客,做一名侠客或死士。

  极静寂中,传来司马慧被吓哭的压抑泣声。

  薛玉霄起身,说:“吓着郡王了,是在下考虑不周。还请河南王将这个篡旨逆贼的头颅送往河内郡郡守面前,以示与此人割席。此外,请诸位为我向豫州各郡的地方士族传达一句话……篡旨污蔑,造谣言蛊惑民众者,以反贼论处,当杀。”

  “等一下!”她离去时,一个司马氏幕僚大着胆子从旁开[kou],相劝道,“都尉行事太过刚烈冷酷,这么做不怕与整个豫州士族为敌吗?”

  薛玉霄脚步未停,只回了一句:“该怕的是你们。”!

  ()


  (https://www.shubada.com/1051/11111300.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