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明末汉之魂 > 第四百二十七章:运粮

第四百二十七章:运粮


  大明跑倭国航线的二号福船普遍的载重量也就在二百到三百五十吨之间,黄汉用于商贸的老闸船排水量也跟二号福船差不离。

  少有能够装运超过四百吨货物,以二百吨左右的载重计算也就是装载两千三百石精米,四百吨计算就是四千六百石。

  一石精米的差价即便高达一两银子这生意也不能做,跑海贸一趟才弄两三千两银子的毛利还不够给郑芝龙的买路钱呢,岂不是要亏死?

  况且损耗、到港后的卸货力钱、从港口运去京师销售的运费都不是小数目。

  贩卖粮食没有过硬的后台还得花银子给上上下下打点,因为不摘下走私、夹带的帽子,随时都有被官府查扣法办的可能性。

  黄汉大规模运粮根本不怕谁来查夹带,辽海现在乃是旅顺口氺营一家独大,也无需太过在意运输成本,因为卖给倭国大量产品,其中瓷器、铁器比较笨重,运输时需要太多吨位。

  返航时购买倭国的铜锭、铅、硫磺、硝石等等资源根本不能满足船队过剩的运力,因此往回带精米可以不计算运输成本。

  这个时代都是使用风力驱动,属于可以无偿使用的动力,又不存在后世的船上载重大了会多消耗柴油增加运输成本。

  紧靠虎穴城港口已经修建了一百个桶式粮仓,金州、旅顺口、狼窝堡、宁远、觉华岛都在修建新粮库,今年不会少于一百个筒式粮仓交付使用。

  每一个筒仓都能够储存五千石以上的粮食,这样的新式仓储能够较好的减少损耗,从底部出粮使得粮食的保存期放大了一倍有余。

  这些粮库的建设都紧靠海港,短驳之时都有推车给力夫免费使用,免得他们扛着麻袋运粮的距离太长降低工作效率。

  入库的力钱不低但是还能够承受,毕竟给没有技术只有一身蛮力的壮劳力提供了收入不错的工作岗位。

  因此黄汉运粮食回去不会亏本还能够赢取社会效益,这不是主要的,而是因为大明多了一石粮食,最起码能够救活一个汉人。

  其实在最困难的时候,说不定一石大米熬十锅粥能够让一千人不至于在第二天死去都大有可能。

  一个面临饿死的壮汉得到两碗粥救命能够活下来,说不定以后得到“红旗军”分配的五十亩田地,每年能够贡献出超过二十五石粮食,这些粮食又能够救活多少汉人?

  竭尽所能往回带粮食是黄汉的主要目的之一,他已经在测算运力。国与国的贸易计量单位很重要,石这个体积单位折算出倭国精米一石一百五十三明朝的市斤,换算成后世的九十二公斤。

  德川家能够筹集的二十五万石倭国精米换算成吨位就是两万三千吨足,运走这些粮食就得一百艘载货吨位超过二百吨的福船。

  三十万两银子买到手的铜锭是五百一十万斤达到三千零三十吨左右,一百四十几艘商船、战船都扔下压舱石换上铜锭后就搞定,因为一艘船上压舱石的重量十几二十吨很正常。

  在加上花十五万两银子购买的硫磺、硝石、铅、腌鱼、干贝等等用去七八千吨吨位,来江户城的所有船只都拥有了接近九成的舱位。

  这一次由于要给倭国施加压力,刻意跑来江户湾耀武扬威,因此要多跑三分之一的海路,来回最少多花半个月。

  以后就可以在长崎跟德川家光委派的贸易代表交易,价格已经在《江户协定》中定死了,双方只存在数量的交割、质量的检验。

  船队回到九鬼私港之时,王玉琪等等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大家齐动手,只花了一天就搬空了这个海盗小镇,值钱的东西都带上了,返航的一百七十艘海船满载还应该超载一成左右。

  返航的路上由于所有的战船都是吃水很深影响了船速,因此一直保持在四节不足的航速。

  黄汉没有节外生枝继续抢劫遇上的船只,因为远远的瞧见如此庞大的船队,遇上的武装商船早早的扬帆逃之夭夭。

  要追上它们完成打劫在超重的情况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黄汉选择护送船队回家。

  在朝鲜全逻道港口补给并且休息了一天,船队继续航行,出海八十几天终于在七月十二日到达虎穴城港口。

  有两个人在这里等了足十天,急得都快犯心脏病了,这俩人乃是孙元化的长子孙和鼎和次子孙和斗,还有阁老徐光启的心腹管家徐来福陪同。

  黄沂州和黄汉这两位总兵官肩负重任,人马都部署在对阵建奴的前线,在朝廷极度不信任以祖大寿为首关宁军的情况下,“红旗军”无疑就是定海神针。

  因此登莱乱军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兵部也根本不考虑调“红旗军”入援。

  朝廷重臣和皇帝共同采取了釜底抽薪之计对付祖大寿,现在关宁军有六七千在山东跟李九成和孔有德的叛军激战。

  主要将领有祖大弼、吴襄、祖宽、吴三桂等等,被黄汉从宁远逼走的关宁军旧将如靳国臣、何维忠等等都带着家丁在登莱搏军功。

  说实话,李九成和孔有德的叛乱真的不是谋而后动,连他们都不知道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更加想不到拥有大明最多炮火,拥有葡萄牙雇佣军的登州居然轻而易举被拿下。

  有了这个大城、坚城做根据地,有了无与伦比的炮火,李九成和孔有德等等反骨仔有了新想法。

  此时由于叛乱发起人李九成每战必然身先士卒得到了造反军的爱戴,被大家推举为大元帅,孔有德只能屈居副元帅。

  他们准备自立为王建立一个割据势力,为了增加人气希望能够得到文官支持,因此李九成和孔有德多次劝城破之时自杀未果的孙元化加入造反阵营,

  孙元化没有领导才能并不表示他是个软骨头,他的回答很干脆“唯有一死尔!”

  李九成和孔有德等等东江镇旧将见到孙元化往往被骂得狗血喷头,但是他们都忍住了不发作,因为凭良心讲,孙元化确实对他们不薄。

  


  (https://www.shubada.com/9276/441842225.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