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黄帝内经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问:我听说古代治病,只需转移病人的精神,并改变病人气机的运行,用“祝由”的方法就能使病痊愈。而现在治病,内服药物,外施针石,还未必能治好,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古代人穴居野外,生活在飞禽走兽间,天气冷了,就活动身体来抵抗严寒,酷暑到了,就到阴凉之处避暑,内在的精神上没有眷恋思慕的情志牵挂,外在的形体上没有四处求官奔波劳累之苦,生活在安闲清净、不贪名、不夺利、精神内守的境界中,外邪因此很难侵入体内,所以不用内服药物,也不用外施针石。一旦发生疾病,只需转移病人的精神并改变其气机的运行,用“祝由”之法就能把病治好。

现在的人们则不一样了,在内遭受忧愁思虑的牵累,在外遭受疲惫劳役之苦,不能顺应四时时令的变化,又常常违背寒暑养生的原则,经常受虚邪贼风的侵犯,正气衰竭,外邪则趁机侵入,在内深入五脏骨髓,在外损伤孔窍肌肤,这样,病势轻的会发展成重病,病势重的会死亡,用“祝由”的方法就不能治愈了。

黄帝说:说得好!我想在为病人治病时,能察出病人的死生,明辨疾病的疑似,如果掌握了这个要领,心中就像有日月照耀一样明朗,你能把这种诊法说给我听吗?

岐伯说:望色和切脉的方法,远古帝王十分看重,这是先师教授给我的。

上古时候有个叫僦贷季的名医,他探求望色和切脉之道,通晓阴阳变化的道理,并把色脉和金木水火土五行、四时、八风、六合相配合,应用这些自然现象的正常规律和异常变化来综合研究声色,观察它的奥妙,了解要领。而您想知道的要领,其实就是辨察面色和脉息。面部的气色犹如太阳一样,有阴有晴,脉息则犹如月亮一样,有盈有亏,能从四时阴阳的变化来掌握色、脉的变化,正是诊病的重要关键。

面部气色的变化是跟四时的脉象变化相应合的,这受到了上古帝王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是符合自然界规律的。如果能懂得这个道理,心领神会,就能运用无穷,知道如何使病人规避死亡达到安全,健康长寿。您若能做到这点,就会被人们奉为“圣王”。

中古时期的医生,在疾病初发时就能及时治疗,首先服中药汤剂十天,驱逐“八风”“五痹”之邪。假如十天后不能痊愈,再根据病情,配合使用草药,使其互相佐助。医生能掌握疾病的根本和表症,标本兼治,因此邪气被制伏,疾病被治愈了。

可是后世的医生就不同了,他们诊治疾病时不能以四时的阴阳变化为依据,不懂阴阳变化与色、脉的关系,不能辨识病情的顺逆,等疾病已经形成时,才用微针从外部治疗,用汤液从内部治疗。这些医术粗浅、草率莽撞的医生,自以为这样做能够治愈疾病,可结果不但不能治愈旧疾,反倒因治疗失误而又添新病。

黄帝说:我想听听临症诊治的要领。

岐伯说:诊治疾病最重要的是不能在望色和切脉上出错,只有熟练掌握望色和切脉的技术,才不会被疾病的假象迷惑,这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法则。医生如果不能掌握望色和切脉的方法,就不能正确诊断疾病的顺逆,在治疗时就有可能倒行逆施,使病者陷入危险。这就好像治国时施法不得当,则国家必亡!所以,现世的医生一定要尽快丢掉旧知识,研究望色和切脉的新学问,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赶超远古真人。

黄帝说:我从你那里听到了这些重要道理,你所说的诊断疾病的关键是注重色、脉,这个我已经明白了。

岐伯说:诊治疾病还有一个关键。

黄帝问:是什么呢?

岐伯说:这个关键就是问诊。

黄帝问:怎么去做呢?

岐伯说:选择环境安静的地方,关门闭户,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但一定不要让病人有任何疑虑,要使其畅所欲言,以了解详情。经过问诊后,还要参考病人的色、脉,若病人面色润泽,脉象平和,就是得神,则预后良好;若病人面色无华,脉逆四时,言语模糊,就是失神,则预后不良。

黄帝说:说得太好了!


  (https://www.shubada.com/68238/1860986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