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黄帝内经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黄帝说: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能够发生各种疾病,但各种疾病的发生,又有虚实的不同。现在您说有余的实症有五种,不足的虚症也有五种,它们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岐伯说:都是由于五脏发生的。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由五脏所藏的神、气、血、肉、志组成了人的形体。但是必须保持志意通达,内与骨髓联系,才能使身形和五脏之间相互为用。五脏相互联系的通道都是经脉,通过经脉来运行血气。人如果血气不和,各种疾病就会由此发生变化,所以有病时,诊断、治疗都要以经脉为依据。

黄帝说:神有余和不足的病症分别有什么表现?

岐伯说:神有余的疾病。会嬉笑不止;神不足的疾病,会心有哀伤。如果病气还没有和气血相互并聚,五脏尚属安定。这时邪气只是停留在形体肤表,恶寒只是起于肌表毫毛,还未侵入经络,属于神的微邪所伤,因此叫神之微。

黄帝问:如何进行补泻治疗?

岐伯说:神有余的病症,应该针刺病人的细小脉络放血,但不要针刺太深,不要刺中大经,这样神气自然能平复。神不足的虚症,经络之气一定虚弱,应该先用手按摩病人的虚络,使气血充实,再用针刺,疏利气血,但不要放血,也不要使经气外泄,疏通经脉,这样神气就能平复。

黄帝问:如何刺微邪?

岐伯说:按摩的时间长些,针刺不要过深,导引病人的气移行到不足的地方,就能平复神气。

黄帝说:说得好。气的有余和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

岐伯说:气有余时,会出现喘咳气上逆的症状;气不足时,会出现呼吸通畅,但气息短少的症状。如果病邪还没有和气血相互并聚,五脏尚属安定。这时皮肤只是微病,其势尚轻,因此叫白气微泄。

黄帝说:如何进行补泻治疗呢?

岐伯说:属于气有余的实症,应该泻其经隧,但不可损伤经脉,不要使其出血,不要使经气外泄。属于气不足的虚症,应该补其经隧,不要使经气外出,

黄帝说:如何刺其微邪?

岐伯说:先用手按摩,时间长些,然后把针拿给病人看,说我要刺得深一些,但在针刺时还是浅刺,达到病处即可,这样就会使病人集中注意力而精气深伏于内,邪气散乱外泄,无所停留,邪气从腠理外泄,就会使真气顺通,恢复正常。

黄帝说:说得好。血的有余和不足的病症是怎样的?

岐伯说:血有余的症状是发怒,血不足的症状是惊恐害怕。如果邪气还未与气血相互并聚,五脏尚属安定。这时只是有孙络邪盛外溢,络内会有血液滞留的现象。

黄帝说:如何进行补泻治疗呢?

岐伯说:治疗血有余的实症时,应该泄其血液充盛的经脉,放其血。对血不足的虚症,应该审察虚弱的经脉,再进行补法治疗,针刺经脉后,要长久留针观察,待针下得气,待到脉搏盛大时立即出针,但不要放血。

黄帝问:这种血络中血液滞留的病症,应该如何治疗?

岐伯说:诊察有留血的血络,针刺放血,避免恶血进入其他经脉,引发其他病症。

黄帝说:说得好。形有余和不足时分别会有哪些症状?

岐伯说:形有余的疾病,会表现为腹部胀满,大小便不利;形不足的疾病,会表现为四肢无法运动。如果邪气还未与气血相互并聚,五脏尚属安定。这时肌肉中会有蠕蠕微动的感觉,因此叫微风。

黄帝问:如何进行补泻治疗?

岐伯说:形有余的疾病,应该泻足阳明的经脉,使邪气从内向外泻出;形不足的疾病,应该补足阳明的络脉,使气血能够向内聚敛。

黄帝问:如何刺微风?

岐伯说:应该刺病人的分肉之间,不要刺中经脉,也不要刺伤络脉,卫气得到恢复后,邪气就能消除。

黄帝说:说得好。志的有余和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

歧伯说:志有余的病症,会表现为腹胀飧泄;志不足的疾病,会表现为手足逆冷。如果邪气还未与气血相互并聚,五脏尚属安定。这时骨节中会有物鼓动的感觉。

黄帝问:如何进行补泻治疗?

岐伯说:志有余的病症,应该泻然谷,放其血;志不足的病症,应该补复溜穴。

黄帝问:当邪气还未和气血相互并聚,邪气只侵犯骨骼时,应该如何针刺?

岐伯说:应当立即针刺骨节中有物鼓动的地方,但不要刺中经脉,则邪气自会消散。


  (https://www.shubada.com/68238/1860981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