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黄帝内经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黄帝说:五运相互交和主岁,太过不及相互交替,这些我都已经了解了。六气分时主治,其司天在泉之气到来时所起的变化是怎样的?

岐伯拜了拜,回答说:您的提问太高明了!这是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也是人体与天地变化相适应的规律。

黄帝问:人体是怎样与司天、在泉之气相应的?

岐伯说:这是由自然规律所支配的,是很多医生都困惑不解的问题。

黄帝说:我想听听这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厥阴风木司天时,气从风化;少阴君火司天时,气从热化;太阴湿土司天时,气从湿化;少阳相火司天时,气从火化;阳明燥金司天时,气从燥化;太阳寒水司天时,气从寒化。根据客气所临的脏位,来判断疾病。

黄帝问:在泉之气的气化情况如何?

岐伯说:与司天之气的气化情况相同,间气的气化也是如此。

黄帝问:什么叫间气?

岐伯说:间隔于司天和在泉的左边和右边的气,就是间气。

黄帝问:间气和司天、在泉之气有什么区别?

岐伯说:司天、在泉之气是主岁之气,主管一年的气化,间气则主一步(六十天)的气化。

黄帝说:好!一年之中气化的变化情况怎样?

岐伯说:厥阴风木在司天为风化,在在泉为酸化,在司岁运为苍化,在间气为动化;少阴君火在司天为热化,在在泉为苦化,不司岁运之化,在间气为灼化;太阴湿土在司天为湿化,在在泉为甘化,在司岁运为羚化,在间气为柔化;少阳相火在司天为火化,在在泉为苦化,在司岁运为丹化,在间气为明化;阳明燥金在司天为燥化,在在泉为辛化,在司岁运为素化,在间气为清化;太阳寒水在司天为寒化,在在泉为成化,在司岁运为玄化,在间气为藏化。

因此身为医生,必须了解六气所司的气化,以及五味、五色的产生和五脏之所宜,然后才熊理清气化的太过、不及以及疾病发生情况的关系。

黄帝说:厥阴风木在在泉为酸化,我已经知道了。风的气化运行情况怎样呢?

岐伯说:风气行于地,这是本于地之气而为风化,火、湿、燥、寒等气也是女口此。因为六气本于天的,就是天之气;六气本于地的,就是地之气。天气和地气相互交合,于是六节气分,万物得以化生。因此说:要谨慎地审察六气之所宜,不可延误治病的良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六气司天在泉而发病时,如何用药?

岐伯说:依据每年司岁之气的情况,收备相应的药物,就不会有所遗漏。

黄帝问:每年与岁气相应的药物是怎样的?

岐伯说:得岁气的药物都得天地纯净之精气。

黄帝问:每年与岁运相应的药物是怎样的?

岐伯说:司岁运的药物和主岁气的药物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岁运有太过和不及之别。

黄帝说:不得司岁之气的药物是怎样的?

岐伯说:其气散而不专,所以与属于司岁之气化的药物相比,虽然外形相同,在等级上却存在分别,如气味有厚薄的不同、性能有躁静的不同、治疗有多少的不同、药力所及有深浅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说:六气主岁时损伤五脏的情况,应如何阐释?

岐伯说:用脏气所不胜之气来阐释,才是关键。

黄帝问:如何治疗?

岐伯说:如果司天之气淫胜在下的运气,就以其所胜之气来平调;如果在泉之气淫胜其在内的五运,就以其所胜之气来治疗。

黄帝说:说得好。但也有岁气平和而得病的,又该如何治疗?

岐伯说:认真观察阴阳病变所在的位置,进行调整,以达到协调、稳定的状态。正病用正治法,反病用反治法。

黄帝说:先生说考察阴阳所在的位置来调治,医论中说人迎和寸口脉象相应,像牵引绳索一样大小相等的,叫做平脉。那阴脉在寸口应该是怎样的?

岐伯说:看主岁的是南政还是北政,就可以知道了。

黄帝说:请您详细地给我讲一讲。

岐伯说:北政主岁的年份,其气居北,少阴在泉,两手寸口脉象沉细而伏,都不应指;厥阴在泉,则右手寸口脉象沉细而伏,不应于指;太阴在泉,则左手寸口脉象沉细而伏,不应于指。南政主岁的年份,其气居南,少阴司天,两手寸口脉象沉细而伏,都不应指;厥阴司天,则右手寸口脉象沉细而伏,不应于指;太阴司天,则左手寸口脉象沉细而伏,不应于指。凡是寸口脉象不应于指的,根据南政北政所应相反的规律来诊察就可以见了。

黄帝问:尺部的脉候是怎样的?

岐伯说:北政主岁的年份,三阴在泉,则寸部不应;三阴司天,则尺部不应。南政主岁的年份,三阴司天,则寸部不应;三阴在泉,则尺部不应。左右脉是一样的。因此,能把握要领的,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而不能把握要领,就会散乱无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说得好。司天在泉之气,淫胜于内而致病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在泉的年份,风气淫盛,则地气不明,原野昏暗,草木早早繁茂。人们多发的疾病是飒飒然颤抖,怕冷,常常呻吟,打呵欠,心痛并感觉撑满,而两侧胁里拘急不舒,饮食不进,咽膈不利,进食则呕吐,腹胀,多嗳气,大便或放屁后感觉轻松,好像病情有所消减,浑身沉重。

少阴在泉的年份,热气淫盛,川泽中阳气蒸腾,阴处反觉清明。人们多发的疾病是腹中时常鸣响、逆气上冲胸脘、气喘、不能长久站立、寒热、皮肤疼痛、视力模糊、牙痛、项肿、寒热交争如疟疾、少腹疼痛、腹部胀大。此时因为气候温热,所以虫类也迟迟不伏藏。

太阴在泉的年份,草类早早繁荣,湿气淫胜,山岩峡谷之间昏暗浑浊,黄色见于水位,与至阴之气色相交和。人们多发的疾病是饮邪积聚而心痛,耳聋,反应迟钝,咽喉肿胀,喉痹,阴病而有出血,少腹疼痛,小便不畅,气上冲而致头痛,痛得眼睛如要脱出,颈项如要拔断,腰部如要断折,大腿不能转动,膝弯积滞不灵,小腿肚像要裂开。

少阳在泉的年份,火气淫盛,郊野烟明,天气时冷时热。人们多发的疾病有泄泻如注,下痢赤白,少腹疼痛,小便赤红,严重的甚至会大便下血。其他的症候与少阴在泉之年的症状相同。

阳明在泉的年份,燥气淫盛,雾气清凉昏暗。人们多发的疾病是时常作呕,呕吐苦水,频频叹息,心胁部疼痛不能转侧,甚至咽喉干燥,面有尘灰之色,全身肌肤干枯无光泽,足外侧觉得发热。

太阳在泉的年份,寒气淫盛,气候寒凉肃穆。人们易发的疾病是少腹部疼痛牵引睾丸和腰脊疼痛,上冲心脘作痛,出血,咽喉痛,颌下肿大。

黄帝说:说得好。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凡是在泉之气,风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用辛凉药主治,并以苦味药辅助,用甘味药舒缓肝木,用辛味药驱散风邪;热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用成寒药主治,并以甘苦药辅助,用酸味药收敛阴气,用苦味药发泄热邪;湿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用苦热药主治,并以酸淡药辅助,用苦味药干燥湿气,用淡味药渗泄湿邪;火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用咸冷药主治,并用苦辛药辅助,用酸味药收敛阴气,用苦味药发泄火邪;燥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用苦温药主治,并用甘辛药辅助,用苦味药泄下;寒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用甘热药主治,并用苦辛药辅助,用咸味药泻除水气,用辛味药润泽,用苦味药加固阳气。

黄帝说:说得好。司天之气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厥阴司天,风气淫胜,则天空尘埃昏暗,云雾扰动不宁,寒冷的季节出现春天的气候特征,流水不能冻结成冰,蛰虫不能伏藏。人们易发的疾病是胃脘当心处疼痛,上撑两胁,咽膈不利,饮食不进,舌头僵硬,入食即吐,冷泻,腹胀,濡泻,小便不通。此时因为气候温暖,蛰伏的虫类迟迟不藏,这些病的发病根源在于脾脏。如果冲阳脉断绝,说明胃气已败,不可医治。

少阴司天,热气淫胜,天气郁热,君火施政,热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大雨降下。人们易患的疾病是胸中烦热,喉咙干燥,右胁胀满,皮肤疼痛,寒热,咳喘,唾血,便血,鼻孔出血,鼻塞流涕,喷嚏,呕吐,尿液颜色异常,严重的会发生疮疡,浮肿,肩、背、臂、孺以及缺盆等处疼痛,心痛,肺胀,腹胀满,气满鼓胀,咳嗽,发病的根源在肺脏。如果尺泽脉断绝,说明肺气已败,不可医治。

太阴司天,湿气淫胜,天气阴暗,乌云满布,雨水虽多草木却反见干枯。人们易患的疾病是浮肿,骨痛,阴痹。阴痹的症状是按压而不知痛处,腰、脊、头项疼痛,时常眩晕,大便困难,阳痿,饥饿却无食欲,咳唾有血,心似悬吊,该病发病的根源是肾脏。如果太溪脉断绝,说明肾气已败,不可医治。

少阳司天,火气淫胜,于是温热之气布化,秋季燥金的政令不平。人们易发的疾病是头痛,发热怕冷而发疟疾,热气上行,皮肤疼痛,颜色黄赤,传于里则便为水病,身体和面部浮肿,腹部胀满,仰面喘息,泄泻暴注,下痢赤白,疮疡,咳嗽吐血,内心烦躁,胸中闷热,甚至鼻腔出血。这些病的发病根源是肺脏。如果天府脉断绝,说明肺气已败,不可医治。

阳明司天,燥气淫胜,树木的繁茂推迟,草类生长较晚,在人则筋骨发生病变。大凉之气的出现使气候失常,所以树木生发之气被阻抑而郁伏于下,草类的花叶干枯,蛰伏之虫出现。而人们易发的疾病是胠胁疼痛,感受寒冷清肃之气后发为疟疾,咳嗽,腹中鸣响,突然泄泻,大便濡泻,心胁突然剧痛不能转侧,咽喉干燥,面如尘色,腰部疼痛,男子首疝,妇女少腹疼痛,眼睛昏昧不明,眼角疼痛,疮疡痈痤,这些病发病的根源是肝脏。如果太冲脉断绝,说明肝气已败,不可医治。

太阳司天,寒气淫胜,寒气不在其时而到来,水多冻结成冰,如果遇上戊癸之年火运炎烈,就会有暴雨冰雹降下。在人则血脉变化于内,进而发生痈疡,人们还易发厥逆心痛,呕血,便血,鼻腔出血,鼻塞流涕,时常悲伤,眩晕仆倒,胸腹满胀,手热,肘部拘急痉挛,腋部肿,心悸不安,胸胁胃脘不舒,面部发红,眼睛色黄,常常暖气,咽喉干燥,甚至面黑如饴,口渴欲饮,这些病的发病根源是心脏。如果神门脉断绝,说明心气已败,不可医治。

所以说,根据脉气的搏动情况,就能推测其相应脏器的发病情况。

黄帝说:说得好。该如何治疗这些疾病呢?

岐伯说:司天之气,风气淫胜的,用辛凉药主治,用苦甘药辅助,用甘味药舒缓木气,用酸味药泻除风邪;热气淫胜的,用咸寒药主治,用苦甘药辅助,用酸味药收敛阴气;湿气淫胜的,用苦热药主治,用酸辛药辅助,用苦味药燥湿,用淡味药泄湿;如果湿邪甚于上部而有热的,用苦温药主治,用甘辛药辅助,以发汗法恢复其正常状态后即可停止;火气淫胜的,用咸冷药主治,用苦甘药辅助,用酸味药收敛阴气,用苦味药发泄火邪,用酸味药恢复真气,热淫淫胜的与此相同;燥气淫胜的,用苦温药主治,用酸辛药辅助,用苦味药下其燥结;寒气淫胜的,用辛热药主治,用苦甘药辅助,用咸味药泻其寒邪。

黄帝说:说得好!对于由本气不及而邪气偏胜所引发的疾病,应该如何治疗?

岐伯说:风气在泉,而反被清气所胜的,用酸温药主治,以苦甘药辅助,用辛味药平之;热气在泉,反而被寒气所胜的,用甘热药主治,以苦辛药辅助,用咸味药平之;湿气在泉,反而被热气所胜的,用苦冷药主治,以咸甘药辅助,用苦味药平之;火气在泉,反而被寒气所胜的,用甘热药主治,以苦辛药辅助,用咸味药平之;燥气在泉,反而被热气所胜的,用平寒药主治,以苦甘药辅助,用酸味药平之,以冷热平和为目的;寒气在泉,反而被热气所胜的,用咸冷药主治,以甘辛药辅助,用苦味药平之。

黄帝说:对于由司天之气反被邪气所胜而引发的疾病,应该如何治疗?

岐伯说:风木之气司天,清冷之气偏胜的,用酸温药主治,辅以甘苦药;热气司天,寒水之气反胜的,用甘温药主治,辅以苦酸辛药;湿气司天,热气反胜的,用苦寒药主治,辅以苦酸药;火气司天,寒气反胜的,用甘热药主治,辅以苦辛药;燥气司天,热气反胜的,用辛寒药主治,辅以苦甘药;寒气司天,热气反胜的,用咸冷药主治,辅以苦辛药。

太阴湿土之气偏胜,火气郁于内而生疮疡,流散在外则病发腋下至胁部疼痛,甚至心痛。热气格拒在上部,会引发头痛,喉痹,颈项部肌肉筋脉牵强僵硬。如果只是因为湿气偏胜而产生内郁,寒气逼迫下焦,就会出现头顶疼痛并牵引至眉间,胃中满闷等症。雨下降数次后,湿化之象开始出现,在人则出现少腹部满胀,腰臀部沉重而强直,房事不利,泄泻如注,足下温暖,头部沉重,足胫浮肿,水饮发于内而上部出现浮肿等疾病。

少阳相火之气偏胜,热气客于胃,人易患内心烦乱、心痛、眼睛红赤、作呕、呕吐酸水、容易饥饿、耳痛、小便色红、易惊恐、胡言乱语等病。暴热之气消烁津液,草木枯萎,河水干涸,有甲壳的虫类屈服。人们多发少腹部疼痛、痢下赤白等病。

阳明燥金之气偏胜,清凉之气发于内,导致人左侧腋下至胁部疼痛,大便溏泄,在内表现为咽喉阻塞,呼吸吞咽不利,在外表现为癞疝。寒凉肃杀之气布化,草木等花叶颜色改变,体上多毛的虫类死亡。人们易发胸中不舒、咽喉阻塞而咳嗽等病。

太阳寒水之气偏胜,凝肃凛冽之气到来,冰冻非时而出现,有翅虫类的生化推迟。人们多发痔疮、疟疾,寒气入胃而发心病,阴部生疮疡,小便不利,疼痛连及两股内侧,筋肉拘急麻木,血脉凝滞,所以络脉郁滞充盈而颜色改变,或为便血,皮肤因水气血郁积而肿胀,腹中痞满,饮食减少,热气向上逆行,因而头项巅顶脑户等处都觉得疼痛,目珠疼痛似要脱出,寒气传人下焦,传变发为水泻。

黄帝问:如何治疗这些疾病?

岐伯说:对于由厥阴风气偏胜引发的疾病,用甘清药主治,辅以苦辛药,用酸味药泻除胜气;对于由少阴热气偏胜引起的疾病,用辛寒药主治,并辅以苦成药,用甘味药泻除胜气;对于由太阴湿气偏胜而引发的疾病,用咸热药主治,用辛甘药辅助,用苦味药泻除胜气;对于由少阳火气偏胜而引发的疾病,用辛寒药主治,用甘成药辅助,用甘味药泻除胜气;对于由阳明燥金偏胜而引发的疾病,用酸温药主治,用辛甘药辅助,用苦味药泻除胜气;对于由太阳寒气偏胜而引发的疾病,用苦热药主治,用辛酸药辅助,用咸味药泻除胜气。

黄帝问:六气报复而致病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您问得真详细啊!厥阴风气来复,会使人出现少腹部坚满、腹胁内拘急暴痛等症状,在自然界就会出现树木倒伏、尘土飞扬、身无羽毛鳞甲的虫类不得繁育等现象。人们还会因病气逆于心而心痛,多汗,呕吐,饮食不下,或进食即吐,筋脉抽痛,眩晕,手足逆冷,甚至风邪入脾,食入痹阻不能消化,吐出乃至。如果冲阳脉断绝,则多属不治的死症。

少阴火气来复,则懊侬烦热从内部发生,使人出现内心烦躁、鼻塞、打喷嚏、少腹绞痛等症。火势旺盛现于外,则会出现咽喉干燥、大便时而泄泻时而止息、气动于左腹而向上逆行至右侧、咳嗽、皮肤疼痛、突然声音嘶哑或失音、心痛、昏迷,甚至恶寒战栗、胡言乱语、发寒过后又发热、口干渴欲饮、少气、骨软萎弱、肠道阻塞、大便不通、肌肤浮肿、呃逆、常常暖气等症状。少阴火热之气生化推迟,流水不结冰,热气流行,有甲壳的虫类不伏藏。这时人们多病痱疹、疮疡、痈蛆、痤、痔等外症,热邪过甚就会入肺,引发咳嗽、鼻渊等病。如果天府脉断绝,则多属不治的死症。

太阴湿气来复,则湿气变化而大行,在人体多发身体沉重、胸腹满闷、饮食不消化、阴气向上逆行、胸中不爽、水饮发于内、咳喘有声等病。如大雨时常下降,洪水淹没田地,鱼类游行于陆地,人们多病头顶痛而沉重、抽痛瘛疭加剧、呕吐、神情默默、口吐清水,甚至湿邪入肾,引发泄泻不止症。如果太溪脉断绝,则多属不治的死症。

少阳热气来复,则大热将来,干燥灼热,有甲壳的虫类死亡。人们多病惊恐、痉挛、抽搐、咳嗽、衄血、心热烦躁、小便频繁、怕风、厥逆之气逆行、面如土色、眼跳不止。火气内生,向上表现为口干、呕逆、吐血,向下表现为便血。传变为疟疾,就会有恶寒战栗、寒而发热、咽喉干燥、口渴善饮、小便黄赤、少气、脉萎弱等现象。气蒸热化则为水病,发为浮肿,甚至邪气入肺,引发咳嗽、便血等病。如果尺泽脉断绝,则多属不治的死症。

阳明燥气来复,清冷肃杀之气流行,树木苍老枯败,兽类多生疫病。人们多发病于腋下至胁部,燥气偏胜,行于左侧,使人常常叹息,甚至心痛痞满、腹胀而泄泻、呕吐苦水、咳嗽、呃逆、内心烦乱。病在膈中,头痛,甚至邪气人肝,引发惊骇、肢体痉挛等病症。如果太冲脉断绝,则多属不治的死症。

太阳寒气来复,则寒气上行,水凝结而为雨和冰雹,禽类死亡。人们则多患心胃生寒气、胸腹滞塞堵闷、心痛痞满、头痛、易伤悲、忽然头晕目眩而跌倒、饮食减少、腰臀部疼痛、屈伸不便等症。如大地开裂,冰厚而坚硬,阳光不温暖,人们就多病少腹疼痛牵引睾丸并连及腰脊,逆气上逆于心,导致反吐清水或呃逆嗳气,甚至邪气人心,使人易忘、易悲。如果神门脉断绝,则多属不治的死症。

黄帝说:说得好。如何治疗这些疾病呢?

岐伯说:厥阴之气来复而引发的疾病,用酸寒药主治,以甘辛药辅助,用酸味药泻其邪气,用甘味药缓其急;少阴之气来复而引发的疾病,用咸寒药主治,用苦辛药辅助,用甘味药泻其邪气,用酸味药收敛,用辛苦药发散,用咸味药软其坚硬;太阴之气来复而引发的疾病,用苦热药主治,用酸辛药辅助,用苦味药泻其邪气,以燥去湿,以泄去湿;少阳之气来复而引发的疾病,用咸冷药主治,并辅以苦辛药,用咸味药软其坚硬,用酸味收敛,用辛苦药来发汗,发汗的药物不用回避热天,但不可触犯温凉天气,治疗少阴之气来复所致的疾病时,使用发汗药物跟这个方法一样;阳明之气来复所致的疾病,用辛温药主治,用苦甘药辅助,用苦味药渗泄、通下,用酸味药物补虚;太阳之气来复所致的疾病,用咸热药主治,用甘辛药辅助,用苦味药坚其脆弱。

治疗由各种胜复之气所引发的疾病时,属寒的用热药,属热的用寒药,属温的用清药,属清的用温药,气散的用收敛之药,气抑的用发散之药,燥的用润泽之药,急的用缓和之药,坚实的用软坚之药,脆弱的用固本之药,衰弱的用补药,亢盛的用泻药。用各种方法安守正气,使其清静安宁,邪气就能消退,各归其类属,而且没有偏胜之害。这是治疗的基本法则。

黄帝说:说得好。气分上下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身半以上,气有三,是人身与天相应的部分,由司天之气主管;身半以下,气也有三,是人身与地相应的部分,由在泉之气主管。上和下表示它的胜气和复气,气表示人身的部位和疾病。所谓“半”,即指天枢而言。

因此,上部的三气胜于下部的三气而全部发病的,用地气之名来命名人体发病的脏气;下部的三气胜于上部的三气而全部发病的,用天气之名来命名人体发病的脏气。上面所说的,是就胜气已经到来而复气还在伏藏没有发生的情况而说的;如果复气已经到来,不能用司天和在泉之名区分的,就应该以复气为依据。

黄帝说:胜气和复气的变化,有一定的时候吗?到一定的时候就一定有胜气和复气出现吗?

岐伯说:四时有固定的位置,但是胜气、复气的有无,却不一定。

黄帝问: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初之气至j之气,由司天之气主持,是胜气常见的时位;四之气至终之气,由在泉之气主持,是复气常见的时位。有胜气才有复气,没有胜气则没有复气。

黄帝说:说得好。复气已经退去,胜气却又出现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有胜气就一定有复气,这本无一定的规律,直到气衰败时才会停止。复气过后又有胜气发生,而胜气之后没有相应的复气发生,就会出现灾患,这是因为破坏了生机。

黄帝说:有复气到来而复气本身反病的,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这是复气到来的时节,不是它的时令的正位,其气与其位不像能相得的缘故。复气若大复其胜气,那么复气本身就虚,而主时之气又胜它,所以复气反而自病。这是指火、燥、热三气来说的。

黄帝问:如何治疗?

岐伯说:六气的胜气所致的疾病,如果轻微就顺从它,如果严重就制止它;由复气所致的疾病,如果和缓就平调它,如果暴烈就消减它。总之,都应该随从胜气来治疗被抑制之气,不管用药的次数是多是少,都要以和平为目的。这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黄帝说:说得好。客气和主气的胜复情况怎样?

岐伯说:客气和主气之间,只有胜而没有复。

黄帝问:如何区分是逆是顺?

岐伯说:主气胜就是逆,客气胜就是顺,这是自然规律。

黄帝问:它们发病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风木司天时,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耳鸣、眩晕,甚至咳嗽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胸胁疼痛,舌头僵硬不能说话等病。

少阴君火司天时,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鼻塞、打喷嚏、颈项强直、肩背发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眩,甚至浮肿、血液外溢、疮疡、咳嗽、气喘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心热、烦躁,甚至胁肋部疼痛、支撑胀满等病。

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头面浮肿、气喘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胸腹胀满、饭后闷昧等病。

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如果客气胜,就会外发赤疹于皮肤,进而可发为丹毒疮疡,并出现呕吐、气逆、喉痹、头痛、咽喉肿痛、耳聋、血液外溢等症状,内发手足抽搐之症;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胸满、咳嗽、仰息,甚至咳血、手发热等病。

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如果清气复而有余,在内就会出现咳嗽、流鼻血、咽喉梗塞、心膈中热等病,假如咳嗽不止而咳血,则多属不治的死症。

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如果客气胜,就会出现胸闷不利、鼻流清涕、一旦受寒即咳嗽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出现喉咙中有痰鸣之声等病。

厥阴风木在泉,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大关节活动不利,在内为痉挛、强直、拘急、抽搐,在外为运动不灵等症;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筋骨摇动挛缩、腰腹部疼痛等症。

少阴君火在泉,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腰疼,尻、股、膝、髀、小腿肚、胫、足部疾病,以及闷乱烦热、浮肿不能长久站立、大小便改变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厥气上逆、心痛、发热、膈内病,以及众痹发作、肤胁部位生病、汗出不止、四肢厥逆等症状。

太阴湿土在泉,如果客气胜,就会发生下肢痿废软弱,行走困难,不能长久站立,大小便频繁等病,如果湿邪侵袭下焦,就会引发水泻、浮肿、房事不利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寒气上逆的胀满、饮食不下,甚至疝气等病。

少阳相火在泉,如果客气胜,就会引发腰痛、腹痛而恶寒,甚至泄下白沫、小便白浊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热反上行而侵犯心,心痛发热,中焦格拒而生呕吐等病。少阴君火在泉致病的症状与此相同。

阳明燥金在泉,如果客气胜,就会出现清气扰动于下、少腹部坚硬胀满、泻泄频繁等病;如果主气胜,就会引发腰部沉重、腹痛、少腹生寒、大便溏泄、寒气逆于肠内、上冲胸中,甚至喘息、不能长久站立等病。

太阳寒水在泉,如果寒气的复气在内有余,就会引发腰尻疼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疼痛等病。

黄帝说:说得好。如何治疗由六气司天、在泉、主气胜、客气胜所引发的疾病呢?

岐伯说:对于气向上逆行的疾病,用抑制降逆法治疗;对于气下陷的疾病,用举陷升提法治疗;对于气有余的实症,用折减法治疗;对于气不足的虚症,用补益法治疗;辅助药物用所利之品,并用所宜之物调和,一定要使主气、客气平和,要适应主气、客气的寒温属性进行凋理治疗,主气、客气一致时用逆治法治疗,主气、客气不一致时就顺从其气来治疗。

黄帝说:治疗寒性疾病用热药,治疗热性疾病用寒药,主气、客气相得时,就采用与其所胜之气性质相逆的方法治疗,主气、客气不相得时,就采用与其所不胜之气的性质相顺从的方法治疗,这些道理我已经知道了,那么怎样适宜运用药味呢?

岐伯说:厥阴风木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酸味药物泻邪,用辛味药物补虚;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甘味药物泻邪,用成味药物补虚;太阴湿土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苦味药物泻邪,用甘味药物补虚;阳明燥金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辛味药物泻邪,用酸味药物补虚;太阳寒水之气为主气主位致病时,用咸味药物泻邪,用苦味药物补虚。

客气是厥阴风木之气主位淫胜发病时,用辛味药物补虚,用酸味药物泻邪,用甘味药物缓急;客气是少阴君火之气淫胜主位发病时,用咸味药物补虚,用甘味药物泻邪,用酸味药物收敛;客气为太阴湿土之气淫胜主位致病时,用甘味药物补虚,用苦味药物泻邪,用甘味药物缓急;客气为少阳相火之气主位淫胜发病时,用咸味药物补虚,用甘味药物泻邪,用咸味药物软坚;客气为阳明燥金之气主位淫胜发病时,用酸味药物补虚,用辛味药物或苦味药物泄邪;客气为太阳寒水之气主位淫胜发病时,用苦味药物补虚,用成味药物泻邪,用苦味药物固坚,用辛味药物润泽。这都是为了疏通腠理,输布津液,调理气机。

黄帝说:说得好。我想听听关于阴和阳划分为三阴三阳的问题,如何划分的呢?

岐伯说:它是根据阴阳之气的多少和作用的大小来划分的。

黄帝问:阳明是如何确定的?

岐伯说:阳明就是太阳和少阳相合的时位。

黄帝问:厥阴又是如何确定的?

岐伯说:厥阴就是太阴、少阴交接结束的时位。

黄帝说:六气有太过和不及之分,所引发的疾病有实症和虚症之别,治疗有缓急的不同,方制有大方和小方的差异,我想听昕这方面有什么原则?

岐伯说:病气发生的部位有高、有下,所患的疾病有远、有近,病变的部位有外、有内,治疗用药的剂量有轻、有重,总之要让药物直接作用发病部位,以发挥药效。

(伏要》说:君药一味,臣药用两味的方剂,是奇方的组成原则;君药两味,臣药用四味的方剂,是偶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两味,臣药用三味的方剂,是奇方的组成原则;君药用两味,臣药用六味的方剂,是偶方的组成原则。所以患病的时间短,就用奇方治疗,患病的时间长,就用偶方治疗;发汗治疗时不可用奇方,攻下治疗时不用偶方;补益上部的虚症和祛除在上的病邪时用缓方,补益下部的虚症和攻逐在下的病邪时用急方;急方的组成药物气味纯厚,缓方的组成药物气味淡薄,要让药物直接到达发病部位以发挥疗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病位深而远的病症,药物运行到中途就能发挥作用,还能够凭借饮食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病位,但一定不能违背上面所述的组方原则和各方剂的使用法则。所以调理气机时,如果病位近而浅,使用奇方或偶方时剂量要小;如果病位深而远,使用奇方或偶方时剂量要大。大方的药味少而剂量大,小方的药味多而剂量小。药味多的方剂用九味药,药味少的方剂用两味药。

假如用奇方治疗,在疾病尚未痊愈时再用偶方,就是“重方”。假如用偶方治疗,疾病尚未治愈时,可加入与疾病性质相反的药物反佐配伍治疗,这就是药物的寒热温凉性质和所治疗的疾病性质相反的道理。

黄帝说:说得好。疾病发生的根源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这些我已经明白了。假如疾病的发生和六气的三阴三阳之标有关系,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假如所发的疾病和六气之本的性质相反,而与三阴三阳之标一致,在治疗时只要反求其本,就能找到治标的方法。

黄帝说:说得好。如果六气偏胜,应该如何诊察疾病?

岐伯说:观察六气偏胜,主要观察偏胜之气到来后对其所胜脏器的直接影响。清气发生的时候,燥气为胜气,金胜则克木,风木受邪,肝脏容易受邪发病;热气发生的时候,火气为胜气,火胜则克金,燥金受邪,肺脏容易受邪发病;寒气发生的时候,水寒之气为胜气,水胜则克火,火热受邪,心脏容易受邪发病;湿气发生的时候,湿土之气为胜气,土胜则克水,寒水受邪,肾脏容易受邪发病;风气发生的时候,风木之气为胜气,木胜则克土,湿土受邪,脾脏容易受邪发病。也就是说,如果内脏感受了胜气所产生的邪气就会得病;如果遇到岁运不及的年份,所感受的邪气就重;如果岁气和四时之气不相和,所感受的邪气也重;如果月廓空虚之时,所感受的邪气也重;如果再次感受邪气,病情就危险了。有了胜气后,一定有复气出现。

黄帝问:六气引发疾病时,人体的脉象有何变化?

岐伯说:厥阴风木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弦脉;少阴君火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钩脉;太阴湿土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沉脉;少阳相火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浮脉;阳明燥金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短脉、涩脉;太阳寒水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大脉、长脉。脉来平和,气机就调和;脉象大而急,就是病脉;所见之脉与应时之脉相反,是病脉;气候已到,脉象却未出现,是病脉;气候未到,而应时之脉却提早出现,也是病脉;如果脉象的阴阳属性和季节气候的阴阳属性相反,则很快就会死亡。

黄帝说:六气有标有本,但从化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六气有从本而化的情况,有既从本也从标而化的情况,还有既不从标也不从本而化的情况。

黄帝说:我想详细地听一听这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少阳为相火,少阳属阳为标,火属阳为本,其标本属性相同,因此气候或发病从火气之本而化;太阴为湿土,太阴属阴,湿土也属阴,因此气候或发病从湿气之本而化。少阴为标属阴,君火热气属阳为本;太阳为标属阳,寒水属阴为本;少阴和太阳的标本阴阳属性不相同,所以气候或发病既可以从标而化生,也可以从本而化生。阳明为标属阳,燥金之气属凉为次寒为本,可以转化为湿;厥阴为标属阴,风木之气属温为本,可以转化为火热;阳明和厥阴的气候或发病,既不从标而化,也不从本而化,而是从其中气而化。阳明的中气为太阴,所以阳明燥气可以化湿,这是燥从湿化;厥阴的中气为少阳,所以厥阴风气可以从火而化,这是风从火热化。太阴湿气、少阳火气的标本阴阳属性一致,都属于从本,所以会化生于湿之本、火之本;少阴热气、太阳寒气的标本阴阳属性不同,都属于从本从标而化生,所以既可以化生于少阴、太阳之标,也可化生于热气、寒气之本;阳明燥气偏凉,有湿化倾向,厥阴风气偏温,有热化倾向,所以它们都从其中气而化生,阳明燥金的中气是太阴湿土,可以从湿气而化生,厥阴风木的中气是少阳相火,可以从火气而化生。

黄帝说:脉象和症状一致却与疾病的本质相反时,如何辨察?

岐伯说:脉象和病症表面看是符合的,但是按而无力不能应指而搏,好像是阳症又不是阳症,这就是各种真寒假热症的脉象和疾病本质不一致的情况。

黄帝问:在各种阴症中,如果脉象和病症相反,如何根据脉象诊察?

岐伯说:脉象和症状看似符合,但切按以后脉搏指有力,这是真热假寒症的脉象和疾病本质相符的情况。

因此,各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在六气之本,有的在三阴三阳之标,有的在中气。治疗疾病时,病在本的,按六气之本的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在标的,按三阴三阳的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在中气的,按中气的变化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既在本也在标的,按六气之本和三阴三阳之标的规律治疗,即可痊愈:有的病虽在本但是从标治疗可痊愈;有的病在本就治本,在标就治标,在中气就顺从中气的规律治疗,可以痊愈。违逆其标本而治疗的方法,是正治;顺从其标本而治的方法,是逆治。

所以说,掌握了标本理论,临症时就不会迷惑不解;懂得逆治和顺治,就能进行正确的治疗,没有困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人,不仅不能深入地谈论诊法,对经义的理解也会错乱。

所以《大要》说:医术粗浅的医生,自鸣得意,自以为什么都明白了,临症时刚说是热症,寒症又发作了。这是因为虽然病人感受了同一种邪气,但疾病的症状却完全不同,假如不懂六气标本逆从的理论,就不能正确诊断疾病,甚至会扰乱经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标本的理论,简明而宽泛,精深而博大,只要掌握要领,就能通晓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标本理论虽然容易,但运用不当就会造成伤害。仔细辨察标和本的变化,就能根据气候和发病规律正确调治气机。懂得了胜复之气的理论,就可以指导人们养生防病。关于自然界六气的变化规律,都在这里了。

黄帝问:胜复之气的变化,其早至、迟至是怎么回事?

岐伯说:胜气的致病情况是,胜气一旦发生,疾病就会发生,而病邪蓄积时,复气也会发生。复气致病的情况是,在胜气结束时,疾病就开始发作,如果在复气所应的时位发作,病情就严重。胜气有轻重之分,复气有多少之别,胜气平缓,复气也平缓;胜气衰弱,复气也衰弱,这是自然界六气变化的正常规律。

黄帝说:胜气和复气的发作,其变化和表现有时与六气的时位不一致,或者有时在其时位之后到来,这是为什么?岐伯说:这是因为六气的发生和变化,有盛衰的不同。气候的寒暑温凉,就是六气的盛衰变化所产生的,表现在辰、戌、丑、未四季月。所以阳气的运动,开始于春天气候温暖之时,旺盛于夏季的暑热之时;阴气的运动,开始于秋季凉爽之时,旺盛于冬季寒冷之时;春夏秋冬四季,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因此钛要》说:春季的温暖,渐渐地转变为夏季的暑热;秋季的凉爽肃杀,渐渐地转变为冬季的寒冷凛冽。小心仔细地辨察辰、戌、丑、未四季月的气候变化,就能掌握气候的回归规律,由此可以知道六气变化的结束,察知六气变化的开始,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问:时间差有固定度数吗?

岐伯说:大概有三十度的时差。

黄帝问:时间差在脉象上有何表现?

岐伯说:时间差的脉象变化和正当时位的脉象变化相同,当令的气候过去时,应时的脉象也会随之消失。

《脉要》说:春天不出现沉脉,夏天不出现弦脉,冬天不出现涩脉,秋天不出现数脉。这是因为四季的气候互不相通。假如春天出现过沉的脉,就是病脉;夏天出现过弦的脉,就是病脉;冬天出现过涩的脉,就是病脉;秋天出现过数的脉,就是病脉;如果脉象交杂错乱,也是病脉;脉象反复出现,也是病脉;气候尚未结束,应时的脉象提早消失,也是病脉;气候变化已结束,应时的脉象尚未消失,也是病脉;脉象变化和季节完全相反,就会死亡。

所以说,季节的气化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是完全一致的,如同秤杆和秤砣,只有时刻协调才能维持平衡。阴阳之气清静和缓、消长平衡,生机就能得以协调平治;阴阳之气扰动不宁、消长失衡,就会引发疾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问:幽和明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说:太阴、少阴两阴相交至尽的时位是幽;太阳、少阳两阳接合的时位是明。幽、明与阴阳相配合,就有了寒和暑的分别。

黄帝问:二分和二至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阴气、阳气到来并且极盛的季节叫至,阴气、阳气平分均等的季节叫分。冬至、夏至的时候,前后季节的气候变化与时令一致;春分、秋分的时候,前后季节的气候变化明显不同。因此,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总纲。

黄帝说:您说春分、秋分,气候开始于交节之前;冬至、夏至,气候开始于交节之后,我已经懂得这些道理了。可是六气往来变化,六气主岁不是恒定不变的,在进行补泻治疗时应如何用药呢?

岐伯说:要根据当年司天和在泉之气的变化情况,决定治疗用药。然后根据六气所宜,选择适合的药味,这是调治用药的法则。左右间气的用药原则与此相同。《大要》说:少阳相火主令时,先用甘味药,后用咸味药;阳明燥金主令时,先用辛味药,后用酸味药;太阳寒水主令时,先用咸味药,后用苦味药;厥阴风木主令时,先用酸味药,后用辛味药;少阴君火主令时,先用甘味药,后用咸味药;太阴湿土主令时,先用苦味药,后用甘味药。治疗六气主时所致的疾病时,不仅要遵守上述的用药规则,还要适当选用相关的辅佐药物治疗,以赞助其化生的本源之气,这样就算是适合了六气。

黄帝说:说得好。所有的疾病都是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气化和变化引起的。医经上说,治疗实症用泻法,治疗虚症用补法。我把这些治疗原则传教给医生们,可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并不能收到十全的疗效。我想让这些重要的理论广泛流行,其治疗效果准确而明显,好像用槌击打鼓,用手拔刺,用水洗涤污渍一样有把握,使他们都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您能讲给我听一听吗?岐伯说:要仔细而谨慎地辨析病机,准确无误地诊断,就一定要掌握六气的变化规律,不能对六气变化的认识有丝毫偏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我想听您讲述一下病机,它的内容有哪些?

岐伯说:凡是风病有头摇、肢体震颤、头晕目眩等病症的,病邪在肝;凡是寒病有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等病症的,病邪在肾;凡是气病有呼吸气促、胸闷痞满等病症的,病邪在肺;凡是湿病有浮肿胀满病症的,病邪在脾;凡是热病有昏闷抽搐等病症的,病因都属于火;凡是有疼痛瘙痒疮疡等病症的,病邪在心;各种气逆兼见二便不通或泄泻的病症,病在下焦;凡是有痿病、喘促、呕吐等病症的,病在上部;各种口噤不开、寒战口齿叩击、神志不安等病症,病因都属于火;各种拘急挛缩,颈部强直的病症,病因都属于湿;各种气逆上冲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火;各种胀满腹大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热;各种狂躁不安、举止失常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火;各种突发的肢体僵直的病症,病因都属于风;各种肠鸣腹胀,有如敲鼓一样的声响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热;各种局部红肿疼痛、惊恐不安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火;各种肢体扭曲、筋脉拘挛、尿黄浑浊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热;各种有水液排出或渗出,且排出或渗出的水液稀薄清冷的病症,病因都属于寒;各种呕吐酸水,以及突然剧烈泄泻和里急后重的病症;病因都属于热。

因此《大要》说:谨慎认真地遵守病机理论,根据疾病属性,对已出现的症状,要探求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对未出现的症状,要探求未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对属实的疾病,要寻求发生实症的原因;对属虚的疾病,要寻求发生虚症的原因。在辨析病机时,首先要明了五运之气中哪一气偏胜、五畦中哪一脏偏盛,然后再疏通人体气血,使气血调和通畅,趋于正常,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说得好。药物的五味阴阳属性以及作用是怎样的?

岐伯说:辛味、甘味的药物和具有发散作用的药物属阳。酸味、苦味的药物和具有催吐导泻作用的药物属阴,咸味药物和具有催吐导泻作用的药物属阴,淡味药物和具有渗利作用的药物属阳。辛、甘、酸、苦、咸、淡,这六种性味的药物,其作用有的是收敛,有的是发散,有的是缓和,有的是迅急,有的是燥湿,有的是润泽,有的是软坚,有的是坚阴,使用时要根据其各自的功能进行选择,以调理气机,平复偏胜之气给人体造成的损伤。

黄帝说:有的疾病不是因六气的胜复变化而发生的,对于这类疾病应该怎么治疗?有毒药物和无毒药物,先用哪种,后用哪种?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有毒药物和无毒药物的运用,必须视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以病情的轻重和所制定方剂的大小为根据。

黄帝说:您能否讲讲制方的原则是怎样的?

岐伯说:君药一味,臣药两味,是小方的组成原则;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是中等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九味,是大方的组成原则。

寒症用热药治疗,热症用寒药治疗,病情轻的用逆其病气性质的药物治疗,病情严重的用顺从其病气性质的药物治疗,坚硬有形的病症用消减法治疗,有邪气客犯的病症用驱除法治疗,虚劳的病症用温养法治疗,郁结不畅的病症用消散法治疗,邪气滞留的病症用攻伐法治疗,干燥的病症用滋润法治疗,拘急类的疾病用舒缓法治疗,耗散一类的疾病用收敛法治疗,亏损虚弱的疾病用温补法治疗,留止淤积的疾病用行滞疏通法治疗,惊悸不安的病症用镇惊安神法治疗,气上逆的病症用散越法治疗,病位在下的用下泻法治疗,或用按摩法,或用洗浴法,或用敷贴药物法,或用截断制止法,或用宣通开泄法,或用发散法,实际运用时要适可而止,依据病情来酌定。

黄帝问:什么是逆治和从治?

岐伯说:逆治就是正治,从治就是反治。顺从病症的药物用多用少,要根据实际病情来确定。

黄帝问:什么是反治?

岐伯说:有假热的病症用热性药物治疗,有假寒的病症用寒性药物治疗,胀满痞塞的病症用补养药物治疗,泻痢漏下的病症用通利泻下法治疗。治疗疾病,必须抑伏疾病所属,先探求发病的原因。反治之法,从用药上来说,与病情的某些性质相同,但从终极的本质上看是不同的。这样治疗,才能消除积聚,发散坚结,调理气机,使病痊愈。

黄帝说:说得好。对于应和六气的变化而发生的疾病,应该怎么治疗?

岐伯说:有逆治法,有从治法,有先用逆治法后用从治法的,有先用从治法后用逆治法的。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疏通气血,使气机通达,这是治病的关键。

黄帝说:说得好。如何治疗体内病症和体表病症呢?

岐伯说:体内病症传变为体表病症时,体内的病症是原发病,为本,因此要先治疗体内病症;体表病症传变为体内病症的,体表病症是原发病,为本,因此要先治疗体表病症;假如体内病症传变为体表病症,并且体表病症偏盛而有余,治疗时就应该先治疗体表病症,再治疗体内病症;假如体表病症传变为体内病症,并且体内病症偏盛而有余,治疗时就要先治疗体表病症,再治疗体内病症;假如体表病症和体内病症不相干,就治疗主要病症。

黄帝说:说得好。火热之气来复,使人恶寒而发热,症状好像疟疾,有的可能一天发作一次,有的可能隔几天发作一次,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胜气、复气相逢时,阴气、阳气的多少不同而造成的。假如疾病由阴气多、阳气少所致,其发作间隔的时间就较长;假如疾病由阳气多、阴气少所致,其发作间隔的时间就短。这是因为胜气、复气相互搏击,阴气、阳气互有盛衰。疟疾病的发作规律也是这个道理。

黄帝说:医论说,治疗寒性病症用热性药,治疗热性病症用寒性药,医生们不能抛弃这些治疗原则,更改这些规律。可是在临床上总有这种情况,病人得的是热症,可是用寒药治疗时反而发热;病人得的是寒症,可用热药治疗时反而出现寒象。这样治疗下来,不但寒症、热症仍然存在,还增加了新病,应当怎么办呢?

岐伯说:如果热性病症用寒药治疗时反而发热,就应该用养阴的方法治疗;如果寒性病症用热性药物治疗时更见寒象,就应该用补阳的方法治疗。这就是求其属类的治疗方法。

黄帝说:说得好。服用寒药反而发热,服用热药反而有寒象,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道:这是因为只治疗了疾病的当旺之气,而没有兼顾脏腑本气,所以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黄帝说:治求其属,而不是只治旺盛之气,可是还会出现这种相反的结果,为什么?

岐伯说:您问得真详细啊!这是因为对药物的五味运用不得当。五味进入肠胃后,各有其主要发挥作用的部位,酸味药物先作用于肝,苦味药物先作用于心,甘味药物先作用于脾,辛味药物先作用于肺,咸味药物先作用于肾。长期服用,能增强脏腑之气,这是物质生化的基本规律。但长期增补脏气,会使脏气长期处于偏盛状态,就会引发疾病。

黄帝说:说得好。方剂组成中的君和臣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治病的主要药物是君药,辅佐君药的药物是臣药,辅助臣药的药物是使药,它们并不是指药物的上、中、下三品。

黄帝问:药物的上、中、下三品是指什么?

岐伯说:药物的上、中、下三品是用来区分药物有无毒性和毒性大小的。

黄帝说:说得好。疾病的内外以及治疗原则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依据六气的变化规律而进行治疗时,必须辨识疾病的阴阳属性,确定病位在内在外,根据其病因和病位情况,内病从内治疗,外病从外治疗,病势轻浅的用调和法治疗,病势严重的用较重的药物平定治疗,急重的疾病应使邪气快速排出体外,病在体表的用发汗法治疗,病在体内的用攻下法治疗。选用寒热温凉不同性质的药物,要根据相应的疾病的性质和部位,随其所宜来用药,以退病邪。审慎认真地遵守这些治疗原则,就能取得全效,使气血畅达,使人健康长寿。


  (https://www.shubada.com/68238/1860980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