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细说开元
【除此之外,李隆基上位后,搞了各种各样的水利设施,改革农业种植方法、发明推广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例如去曲辕犁、翻车、筒车等,这些都使农业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史书记载,当时的粮食产量是250亿公斤,人均要700斤,而我们现在人均是1000斤左右,而开元的数据我们在1970年才达到。
也就是说自开元盛世结束后,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千年后才重新达到并且超过。】
李世民此刻听到这个数据更是激动的站了起来,这是什么概念,人人吃饱饭的时代啊!
“这就是我大唐盛世啊!”
【开元盛世时期,全国的大小粮仓星罗棋布,这要比很多网上隋吹的数据多很多的。
粮食丰收了,人们都吃的上饭了,就会解放生产力,去从事手工业、商业......
自然而然的,唐朝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特别是在当时江南地区,手工业和商业非常的发达。
当时的米价十分的便宜,一斗米才十几文,甚至才几 文。
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拿各个时期来对比一下。
明朝前期粮价约为一斗30文左右,这是粗米。
明朝白米总体平均为一斗60文左右。
明朝中后期约为一斗80文左右。
北宋时期,粮价最高达到了800文,平均在75文左右
清朝康熙年间,粮价平均在60文左右,最低时一斗约10文,康熙末期一斗100文。
到了雍正时期一斗米约200文。
乾隆时期一斗米约350文左右。
而到了后来的嘉庆和道光年间,清朝的米价进一步上涨,达到了一斗米就到了700文左右。
至于后来的同治光绪时期,米价达到了三串三百钱。】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想到了大明年年攀升的粮价,尽管他依然在控制着粮价的上升,又与百姓休养生息,可粮价却依然不听他的使唤在攀升着。
“开元果真富裕不假啊!”老朱感慨道。
赵大虽然不怎么通悉算学,但也能从这个直观的数据上得出,他大宋前比不过唐朝,后比不过明朝。
坏了,我大宋不会除了打不赢战争,还养不活百姓吧?
一想到后世将大宋称为大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在再来看大宋的平均粮价,真是两眼一黑啊。
将来史书上究竟会怎样写他赵宋?
赵大第一次对自己的儿子产生了浓厚的质疑。
【开元时期呢,版图也比较辽阔,虽然说大唐版图的巅峰时期是在高宗,玄宗的开元天宝是低于高宗的。
但是若论实际控制区域,玄宗时期是要高于高宗时期的。
而开元时期,陇右道西部,也就是安西都护府,直接将占据了整个帕米尔高原,咸海在当时是华夏的内陆湖。
与波斯、大食这些文明古国、传统势力直接接壤,与罗马仅一个大食所隔。
而安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将贝加尔湖,也就是当时的瀚海划为了内陆湖。
当年西汉宣帝时期苏武牧羊的地方,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养马场。
向南,南沙群岛等皆是帝国的海域范围。换一种不太靠谱的说法,也就是可以开玩笑的说我们现在在南海一带的势力范围是继承于大唐的。
向东,帝国重设安东、朝鲜、黑水等多个都护府,汉时朝鲜四郡再次重回帝国的手中。
虽然瀚海在当时又叫做北海,但根据史书的记载,唐朝人明显是到达过亚欧大陆的最北方,去到过北冰洋的。
只不过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拥有着丰富资源的鲜卑利亚地区(怕和谐,就用欧洲译的原称),也就是华夏古代常说的岭北行省一带,在唐朝只是寒风凛冽,无法耕种,难以住人的苦寒地区。
如果唐朝能再往北边走一走,就到达了地球的北极区域,见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冰川与极光现象了。
当然,我们只是知道古人的脚步去过北冰洋,不能排除是否有人真的从大陆最北边乘船到达北极洲。】
“李唐的疆域居然如此的辽阔,都能去往世界的极点了!”李斯感慨天幕上后世的李唐疆域之辽阔。
天幕放出了整块亚欧大陆的轮廓,并跟着讲解,不断推移着详细的大唐疆域细节。
后面的猜测更是一路将地图推移到了北冰洋一带。
“陛下,这堪舆图对我大秦百利而无一害啊!”蒙恬注意到了天幕给的地图精细无比,山川河流走势细节皆有。
这简直就是行军图啊!
难怪叫河西走廊,原来如此。
难怪将巴蜀叫做四川盆地,难怪将关中称为关中平原......
幸好早在天幕最早讲丝绸之路的时候,这些聪明的皇帝大臣们,就已经开始备好宫廷画师和书记官,全部抄录了。
嬴政心里感慨:朕的大秦与李唐一比,还没有他们的一半疆域多啊。
李唐的巨大盛况,并没有击垮嬴政的心态,相反他更燃起了一股昂扬的斗志。
朕灭六国之后,好久没有这样的心态了。
人一忙起来,就感觉自己身体没毛病,平时痛的也不痛了......
刘彻道:“朕现在不得不承认,唐朝在很多方面是超过我大汉的。”
虽然大汉的疆域也不小,但刘彻知道朝廷实际控制的区域并不多。
“仲卿,有了这天幕的堪舆图,我大汉再出征匈奴岂不更占上风?”
卫青答道:“有了这天幕的堪舆图,大汉行军自然事半功倍。”
卫青也很好奇,这天幕上后世是怎样画的地图啊?居然如此精细详明,莫非是飞到天上看的?
想到天幕这种神奇的东西,卫青觉得飞到天上也不是不可能了。
大唐贞观
“大家可是在开心大唐盛世?”杜如晦微笑道。
“自然。”
殿内群臣欢声笑语,大唐的盛世越被夸赞,他们就笑得越开心。
唯有一人笑不出来。
阎立本:我手快酸死了......
朱标此时也是皱着眉头,道:“后世是不是有些太在意这些战事开拓疆域了?”
太子爷现在觉得,后人是不是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打仗是要死人的。
粮草筹备、物资消耗、国力、抚恤、人员等等,这些都是要承担在百姓的身上的。
【大唐整体的战略中心是放在北边和西边的,大唐的将军们也多是在此建功立业。
相对来说东北、西南、岭南以南都是比较收缩的,像安东都护府,原本是设立在平壤,后来就撤回到了辽东一带。
而安西都护府几次外迁,最远跑到了今伊朗一带。
经济发展,主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人口的增长。
唐中宗时期,人口大概在六百多万户。
到了李隆基后,玄宗干了十来年,人口就已经到了七百多万户了。
仅仅十余年间,大唐人口增加了百万户。
到了玄宗统治的后期,大唐的人口是一千三百多万户,也就是约七千多万人口,比玄宗刚登基的时候净增长了一半。
这七千多万人口,到底是什么概念呢?
按照当时史书的记载,我们推断当时全世界人口约两亿左右。
非洲,主要是北非,当时有大概三百余万人,地中海一带,罗马帝国和他的一堆“孝子贤孙”大概在五千多万人。
像是非洲南边、南北美洲,这些搞不清楚、且当时处在原始社会时期,不好统计。
仅计算当时世界文明开化的地区,全世界两亿人口,大唐七千多万,全国有三百多个州、一千五百多个县。
这个数据其实和我们现在差不多,我们现在也是一千多个县和三百多个市。
毫无疑问,当时的大唐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就是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最繁荣的所在。
老是在说这些官方的数据,大家可能听着比较晦涩难懂,我们不妨拿民间的一个数据来表达。
四川的乐山大佛。
这个大家都不陌生吧?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也就是玄宗刚登基时候开始修建的,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是怎么修建的呢?
当时呢有一个和尚,叫海通,他呢,就许了一个宏愿。
我要建一座大佛,不能跟人家一样,我要凿山建造!
于是呢,海通和尚就开始四处化缘筹集善款。
最后呢耗了九十年的时间,乐山大佛最终建成。
如此庞大的工程,所消耗的民力、物力,其中可想而知。
而这全靠海通的化缘善款得来的建设资金。
可以说,开元盛世实至名归了。
这是一个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吃的上肉、吃饱饭的时代,这是一个藏富于民的时代。
这是一个人们不再因为饥饿问题困扰,从而解放了大量的生产力,将各个领域发展繁荣的时代。
这是一个民族自信极其巅峰的时代,唐人的身份是世界上最高等级的种族,无论走到何处,你的一句“大唐而来”,瞬间就能被引成上宾,甚至成为当地国王贵族的座上客。
无论你在大唐是什么样的身份,在外面,你就是受人尊重仰望的“唐人”。
这是一个无数唐朝诗人歌颂的时代: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
恭已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
大唐的盛世由此可见一斑,我们能从史书中,当时的诗作中,各国的记载中,窥见力压万国的盛唐究竟有多么的宏伟壮阔。
而李隆基,毫无疑问是缔造了这个盛世的千古半帝!如果他真的早死,那他在大唐的地位只仅次于唐太宗李世民。
在华夏历史的地位,将会是仅次于嬴政、刘彻、李世民、朱元璋,排于历史前五,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
“千古半帝?”嬴政差点笑出声来,因为他也想到了天幕刚开始播放的意难平视频。
再一联想这个由李隆基亲手开创出来的盛世,观其气象,是毫无疑问的盛世,前面说的那几个再怎么大治和开元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但这个李隆基,自己又亲手毁掉了这个无与伦比的盛世。
当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如果这个李隆基真的像天幕所说那般,恐怕千古一帝里,地位还要超过朕了。”嬴政道。
大汉
“朕觉得这些诗词还是不如我大汉的有气势啊!”刘彻道: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为汉土!”
下面的大臣则是有人在心里想给小猪陛下说:
陛下,咱没人家领土大啊!
但大臣们嘴上还是恭喜道:“陛下,看来纵观华夏历史,千古一帝也才四位,而我朝陛下更是名列榜中啊!”
“恭喜陛下,成就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这个后人说了那么久的、那么闪耀、那么宏大的称号,原来数遍史书,也才只有四个啊。
由此也更见其含金量!
跟着千古一帝干活,由此可见我们的含金量!
我们的大汉蒸蒸日上!
大唐
贞观臣子们,看着上座的贞观上将自从天幕开始讲大唐的盛世后,这个嘴啊,都没有合拢过。
刚开始还是比较矜持的,还有心情让他们自矜点。
现在陛下是也不装了,更是嘴角都没平过。
房玄龄笑眯眯的道:“陛下能成千古一帝那样的圣君皇帝,于大唐而言是荣耀,于我等而言则是三生有幸啊!”
佛教此时传入华夏已经五百年了,三教合流后,佛教三世观、普世观已经深入人心。
魏征道:“陛下还是莫要忘记君臣舟水之道啊!莫要因此而怠政松懈!”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后人如此夸耀大唐的功绩,又如此看待朕这个天子,朕又怎能让后人失望呢?”
“哎,只是这个小混蛋啊......千古半帝,千古半帝......”
想到李隆基的这个称呼,李世民也是无奈的叹道。
开元时期
(https://www.shubada.com/67072/1917852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