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兵至雁门关
从地图上看,林峰的兵力直接从安东都护府坐船,能直接渡海进入渤海,从后世的天津登陆,直扑辽国的南京,也就是燕京,后世的北京城。
这样做的好处可太多了。一来夺了燕京后,林峰的大军就算是在辽国有了一个坚实的落脚点。
燕京城也是一座雄城,毕竟是辽国的南京。只要占据了,以黎民军的实力,绝对能轻松守住。
这样不管是集结兵力,还是存放后勤补给,这里都是绝佳的地点。同时还不用担心后路被截,粮道受到威胁。
因为黎民军强大的海军可不是摆设,天津这地方可是有河流直通燕京的。
可惜林峰不能这么做。因为此时的燕京已经被金兵攻占了。他要是占领燕京,就只能直接跟金兵交战。
虽然跟金兵交战是早晚的事情,可绝不能是现在。
因为一旦与金兵交战,就不可能轻易停下,甚至有可能让战况愈演愈烈,战争烈度越来越大。
这不就相当于直接帮着辽国吸引火力,获利最大的就是辽国了。
他的目的是夺取燕云,目前还是先攻打虚弱不堪的辽国,这样才能最快速度地夺回辽国占领的燕云地区。接着再转头跟金国掰扯掰扯。
不能走海路从渤海沿岸登陆,那就只能从大宋登陆,经过河间府,真定府。
林峰他们的目标是辽国的西京,也就是后世的大同。辽国西京就在大宋河东路正北,真定府的西北方向。
与大宋之间只隔着朔州,应州,蔚州,也就是说,若要拿下辽国西京,就必须先夺下朔州,应州,蔚州。
如今林峰的大军离开真定府来到了代州,再往北出了雁门关就是辽国了。
说是燕云十六州,其实瀛洲与莫州在大宋境内,林峰真正要收回的是另外十四州。从西到东分别是朔州,寰州,云州,应州,蔚州,武州,新州,儒州,妫(音同归)州,涿州,檀州,顺州,幽州,蓟州。
看地图就知道了,拿下朔州,应州,蔚州后,辽西京的整个南方就彻底暴露在黎民军的面前,拿下西京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而一旦拿下西京,云州,寰州,甚至西京东面的武州,新州那几乎是囊中之物,随时都可以拿下。
如今林峰大军驻扎在代州,距离雁门关不过几百里地。
而杜壆与岳飞他们的左右先锋军,已经快要渡过雁门关了。
雁门关,几乎后世很多国人都十分熟悉。不仅历史上熟悉,各种小说影视作品中都是出镜率极高的地名。
尤其是金庸笔下,乔峰的父亲当年就是在雁门关被人杀了全家。而天龙八部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宋,大致时间是发生于北宋哲宗元祐、绍圣年间,公元1094年前后。
雁门关被称为中华第一关,在长城沿线的关隘很多,大大小小近百个,其中有一些大关口是古中原王朝的国家命脉所在,历朝历代都备受重视。其中,雁门关就是长城沿线的重中之重。
我国古代历史上,在雁门关发生的战事达上千次,频度之高非常罕见,被称为“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根据《山海经》记载: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
古人曾说:“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之所以重要,首先就是因为它地势险要,被古人称为“晋之咽喉”。
山西省的地形多山,古代有“表里山河”的称号,意思就是内外都有大山大河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山西地形为南北走向,东西两侧的吕梁山和太行山包围着中间的一连串河谷盆地。
最北方的大同盆地连接着内蒙古的大漠和草原,而南方的运城盆地直通关中,晋城盆地则直达河南。雁门关就在咽喉要道的位置。
古人评价雁门:“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在古代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朝代的边患都不同。汉代的敌人主要是草原的匈奴,唐代则是突厥、吐蕃,而宋朝的大敌一开始是契丹人,后来是女真。
但不管北方的敌人怎么变,雁门关都是两军交战的前线。汉唐时期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曾经从雁门关出击扫荡匈奴王庭,唐朝时期名将薛仁贵把守雁门关,曾在这里大破突厥人。
雁门关地位最重要的时代莫过于北宋,北宋时期中原定都汴京,这本就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城市。宋朝要防御北方的辽国,就要御敌千里之外,否则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汴京就是一座孤城。
汉唐时期都有燕云十六州作为中原屏障,但宋朝时期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卖给辽国,华北平原无险可守。辽和宋的国土交界在河北和山西一带,河北地区是平原,但是宋军在这里设置了“榆塞”和“沽塞”,辽军难以跨越。
“榆塞”就是用榆树种植成连片的森林,阻挡辽国骑兵。“沽塞”则是引水织成水田和沼泽,让辽国大军难以前进。所以辽国要南下攻宋,只能舍近求远,走雁门关这条路。雁门关成了宋辽两国的最前线,是寸土必争的命脉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北宋拼了命地也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原因。
大宋幸亏没有丢掉雁门关,凭借雁门关的天然屏障,在河东这边辽军才不能轻易进入中原。
然而出了雁门关,就是一马平川的雁北平原,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这里是最适合他们骑兵作战的地方,北宋也不敢轻易出雁门关与辽国骑兵作战。
虽然现在辽国看似拉胯,那是对上了强盛的金国。可现在的辽国骑兵面对大宋,依然是碾压。
辽国巅峰时期,骑兵数量应该在三十多万,蒙古骑兵那么厉害,巅峰时期应该也才二十五万。足可见辽国强盛时期有多强大。
只可惜,很多强盛的国家,归根结底不是亡于外敌,都是自身病入膏肓,才会被外敌乘虚而入。
(https://www.shubada.com/64693/1111017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