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水浒:开局被扈三娘逼婚 >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父子都是昏君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父子都是昏君


赵桓是不情不愿地即位了,然而这位宋钦宗,是个连他老子都不如的昏君。

在林峰看来,宋钦宗即位的时候,北宋依然没有到要亡国的境地。也就是说,赵桓是有机会力挽狂澜的。

赵桓但凡有些贤能,任用李纲这样的能臣,北宋真有机会翻盘。

可惜,赵桓一开始不想当皇帝,当上了皇帝后,想着的竟然是清算他老子的班子,将童贯,蔡攸(现在的蔡翛)等亲信大臣都清算了。

甚至就连一直支持他当上皇位的梁师成都清算了。可以说薄情寡恩到了极点。

最悲哀的是,他的确没有放过他老子赵佶,虽然没有杀了赵佶,可还是软禁了他。

当然,从一个皇帝角度来看,他的做法符合很多皇帝的做法,也不能苛求他。

可从一个国家来说,尤其是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他这么做只会继续消耗大宋本脆弱不堪的力量,进一步将国家推向深渊。

赵佶虽然是个逃兵,关键时候只想着南逃,这的确很不称职,很丢人。

可赵佶至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了,赶紧找个背锅的跑路。你赵桓之前死活不肯当皇帝,当上皇帝就清算旧臣,甚至软禁自己的老子。

你要是不想当亡国之君,也大可以禅让,相信他的很多兄弟有不少乐意当皇帝的。

总之,历史给了赵桓机会,他没有抓住。

这边金国东路军一路势如破竹,十二月下旬就到达邯郸!

完颜宗干给了郭药师两千人马,让他去夺取浚州的黄河大桥。

这个时代的黄河大桥肯定是浮桥,是渡河的最关键设施,价值可想而知。

此刻负责守桥的是梁方平与衙内军,他们没想到金兵会这个时候长途奔袭。

毕竟马上就快过年,这个时候即便是金兵也应该忙着过年,怎么可能会来进攻。

以至于梁方平等守军,竟让还庆祝过年,根本没有严防死守。

只是等到第二天一早醒来,守军就听闻金兵从天而降,守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梁方平登到城墙一看,看到金兵气势如虹,兵强马壮,顿时吓得冷汗直冒,竟然直接带着亲军弃城而逃了。

衙内军的将士见主帅都跑了,更不可能誓死抵抗,也是有样学样赶紧跑,纷纷往两河大桥南侧跑。

郭药师只派了几十个士兵,就占领了大桥的南头,对着朝着南边跑的士兵进行进攻。吓得逃跑的士兵直接放火烧桥,企图借着黄河天谴阻挡金兵。

可当时还有大量士兵在桥上,可烧桥的人根本不管袍泽死活,只想着大火拦着敌人,自己能逃出生天,因此无数人不是被烧死,就是掉河里淹死了。

然而郭药师派去的几十个士兵,只有几个人受了点伤,简直是离谱到极点。

负责守卫黄河南岸的是何灌,此人见梁方平率领残部朝着京城方向逃,也是吓得赶紧有样学样,放弃防守直接逃跑。

很快,从河阳到大名府,这几百里长的黄河天堑,宋国几乎没有任何力量防守,可以说门洞打开。只要金兵能找到船只,可以轻松过河。

见宋军都没有抵抗,只是看到他们就望风而逃,郭药师对宋国失望无比,也十分庆幸自己最终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不然跟这群废物一起陪葬了。

虽然黄河上的船只大部分都被宋军收走或者销毁,可金兵用了一些时间,还是能找到一些船只,利用这些船只,金兵才逐渐渡过黄河。

很快金兵主力也到达黄河边,因为没有足够的船只,金兵砍伐树木制作木筏,用了好些天才将所有主力渡过黄河。

一旦过了河,这花花中原世界,再也没有任何天堑能阻挡金兵的铁骑了。

完颜阇母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后,看着滚滚翻滚的黄河水,断言只要宋军能在河对岸安置个几千人,他们休想渡过黄河。

连敌人都知道的事情,可大宋那么多军队,却没有一个人敢防守。拱手将大宋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让出去了。

渡过黄河后,金兵大军距离汴梁也就三四百里路,对于骑兵而言,最多两天就能冲到汴梁城下。

听闻金兵已经渡过黄河,赵桓吓坏了,就准备下令南幸。也就是说,赵桓准备学他老子赵佶一样,赶紧往南逃命。

最后是李纲以死相拦,李纲对赵桓陈述利害,告诉他,现在敌人近在眼前,这个时候跑,肯定跑不过敌人的骑兵,跑只会更危险。

同时,城里有城里士兵们的父母妻儿,他们愿不愿意舍下亲人跟着皇帝一起跑?若是带人他们的亲人,这更跑不过金兵的骑兵。

这让赵桓明白,现在跑已经来不及了,也的确更危险。搞不好等不到金兵追上来,自己的军队都会先哗变。最终,赵桓只能硬着头皮留下来抵御金兵。

百姓们很快也得知了金兵渡过黄河,不日就要攻到汴梁城下,于是整个汴梁城都乱成了一锅粥。

许多达官显贵都是忙着逃离东京,普通百姓能跑得也都跟着跑,不能跑得也是面带绝望,忧心忡忡,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赵桓这个时候下令,惩罚了擅自逃跑的朱勔,王黼等人,又任命吴敏,唐恪,李梲,李纲,何栗等人。

同时,朝廷发出告示,招募大量民夫,死士,准备誓死抵抗金兵。大量百姓纷纷响应,毕竟这是在保卫他们的家园。

甚至很多之前逃回来的官员,溃兵,也知耻而后勇,纷纷报名,想要一雪前耻。

甚至很多有良知的富豪之家,也准备散尽家财,自备钱粮,招募勇士抵抗外敌,守卫京城!

总之,民间的抵抗一直还是很强烈的。用一句话说,此时人和还在大宋这边。

可是并没有什么用,大宋中枢中很多大臣都是投降派,就连赵桓的几个宰执也都是极力避战。

很多人认为打不过金兵,金兵来势汹汹,明显是势在必得,认为京城守卫力量不足,勤王大军不知道何时才能到,都劝赵桓出城闭战。

赵桓自己也是优柔寡断,不知道究竟是该跑,还是该战。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不断地浪费时间


  (https://www.shubada.com/64693/11110050.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