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起义军首领丁弘听闻周辟安落到我们手中,刚开始暴跳如雷,一心想要解救他。
等我告诉他周辟安昔日如何与民争利,贪墨朝廷赈济银两后,他就只恨自己有眼无珠,识人不清了。”
蔷薇花架下,秦沐与苏云宛相对而坐,说起起义军的事。
就在前几天,起义军临时驻扎在幽州边界,秦沐亲自带队前往游说。
苏云宛问道:“这么说,他原本不知道周辟安是被废的理郡王?”
“没错,周辟安隐姓埋名,谎报身份。要是知道他是皇室中人,丁弘绝不可能与他结拜,说不定还会要了他的命。”
毕竟,起义军是由一群被逼上绝路的百姓组成,他们受权贵压迫久矣,周辟安是皇室宗亲血脉,杀了他,可以涨士气、平民愤。
“那谈判的过程顺利吗?”
“丁弘颇讲义气,想让追随他的人都过上好日子,为此提了一系列过分的要求。我们对辖内的百姓和引进的流民一视同仁,不可能供着他们,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后来怎么破局的?”
“我让他知道,在咱们这片土地上,作为普通人,可以靠勤劳的双手赚取生活所需,得以安居乐业。而拥有志向远大者,也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建功立业,名垂千史。
只要遵纪守法,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的位置,也能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放眼整个大周朝,绝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地方!”
苏云宛点头认同,并道:“今日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兵祸之患,全赖你们日常治理有方。”
“不,更重要的是有大嫂您的鼎力支持,幽州才能日新月异发展迅速,要是这里还像我们刚来时那般动荡不安......”秦沐顿了顿,笑道,“那起义军也不会往这边来了。”
“哦?”
“他们之所以将幽州视为目标,是受到周辟安的影响......”
原来,周辟安身为皇族宗室之子,学识渊博,眼界开阔,早已看出幽州的战略地位。
只不过,他暗中培养的势力集中在中原腹地,又时机未到一直蛰伏,就没有先秦家一步拿下幽州,只与幽州牧董坚交好,作为一方退路。
后来,他的恶行被秦君屹和苏云宛发觉,反手一个举报揭发祸水东引,逼得周辟安不得不提前举起谋反。
兵败后,他在逃难的过程中,机缘巧合遇上起义军,就引导起义军前往幽州。
只因他切身体会到朝廷的力量,若不能找到一个易守难攻的地界盘踞,起义军迟早会被朝廷剿灭。
他视起义军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不想再重蹈覆辙。
一番彻夜深谈之后,丁弘派出暗探混入难民之中,先一步前往幽州,深入打探当地的情况。
暗探们经过多日努力,带回来内容丰富的消息,令众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良种、先进农具、还有可以大大减轻劳力的除草剂......
粮食盛产,翻倍丰收,打破有史以来的丰收记录。
兵力强盛,打得扰边的外敌屁滚尿流,再不敢轻易进犯。
一系列亲民新政,税负改革,无不体现注重民生福祉,强调休养生息,使当地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他们原本以为幽州会是一个混乱不堪、民不聊生的地方,却没想到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竟然呈现出一片繁荣稳定的景象。
起义军听闻后,众人心中一片火热,那不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日子么?!
正因为丁弘等起义军早已探知幽州的实际情况,并心向往之,秦沐才能不怎么费力就将起义军收编,化干戈为玉帛。
不,更切确地说,应该是不但握手言和,平息战事,还将其收为己用,壮大己方军事力量。
另一方面,和谈、收编能如此顺利,也与周辟安不在现场有很大的关系。
周辟安从那些暗探带回的消息中,敏锐地感受到许多违和之处。
秦君屹招兵买马,重建军队不足为奇。
可一个军事家族,潜心发展农业是什么鬼?超脱朝纲的新政又是怎么回事?
这些绝不是秦氏家族以及追随他们的旧部能做成的事!
很快,周辟安就锁定了苏云宛,并联想起曾经京中势力传来的天命之女预言,顿时起了窥伺抢夺之心。
但他并未将这个发现告诉丁弘,免得为他人作嫁衣裳,只撺掇丁弘一定要趁着秦君屹不在府城,一举拿下幽州,作为起义军的大本营。
丁弘觉得,秦君屹能放心离开,必然留下后手,他可是听闻,秦家男人个个骁勇善战,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难得的将才。
攻下幽州府城,胜算着实不大。
不过没关系,打不过,就加入。
只是,他没将这个显得有些窝囊的想法告诉周辟安以及其他人,免得遭人奚落,自堕威风。
两人就这么一拍即合,集结大军和粮草出发了。
到头来,一个锒铛入狱,一个成座上宾,境遇可谓天差地别。
提起周辟安,苏云宛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周辟安的狼子野心是被突然被揭开的,又遭受朝廷军的穷追猛打,想必来不及整合所有势力和资源。想办法把那些挖出来,日后逐鹿中原时,或许能用上。”
“我也有这个想法,已经给大哥去信。等收到回信,再确定采用怎样的手段,挖掘他的剩余价值。”
以目前的情况看,周辟安猜测出大嫂身份,却秘而不宣,只留下后手作为保命符。
但是周辟安起了掠夺大嫂之心,大哥绝不会善罢甘休,即便留他一命,或许会比杀死更有利用价值。
此时秦沐没想到,那封回信,他收不着了。
(https://www.shubada.com/61870/237709.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