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北颂 > 第0873章 再征辽,起风波

第0873章 再征辽,起风波


  倒不是说高处恭在兵事上出了岔子,而是高处恭坐镇的地方,突然涌现出了近四十多万凶徒。

  高处恭坐镇的地方,不算是军事重地,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寇季派遣给他的兵马不多,仅有五万禁军。

  五万对近四十万。

  纵然有火炮和火枪助阵,也不可能战胜。

  人数的巨大优势,使得凶徒们可以同时进攻长达几十里的长城。

  高处恭手里的五万禁军,聚集在一处,自然不怕凶徒们。

  可是分派到了长达几十里的长城上以后,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高处恭在凶徒攻伐下,只能防守,基本上没办法反抗。

  消息传到了寇季耳中以后,寇季立马派遣了李四率领着交趾兵去援助。

  就在李四率兵离开了古北口以后,古北口、渝关两线,同时冒出了数量庞大的凶徒。

  “有人在背后操控着凶徒!”

  寇季在看到了数量比以前多了几倍的凶徒以后,几乎毫不犹豫的开口。

  种世衡盯着古北口外那铺天盖地的凶徒,道:“恐怕不仅仅是凶徒……整个辽国京东道的百姓,恐怕也被人驱赶了过来。”

  古北口外的凶徒,有一大半人手里连武器也没有。

  说他们是凶徒,也没人信。

  他们能出现在此处,很明显是别人刻意驱赶过来的。

  寇季皱眉道:“混杂着大批的普通百姓,有百姓牵制,凶徒们对我们的威胁也大大降低。凶徒们攻破我大宋防线的危机,算是彻底解了。

  只是数量如此庞大的人聚集在关外。

  我们要全部清理他们,恐怕得月余。

  也就是说,有月余我们出不了关。”

  听到寇季这话,种世衡几乎毫不犹豫的道:“是新契丹九族!他们要对耶律宗真动手,怕我们在背后捅刀子,所以弄了这么些人,堵住我们,不让我们出去。”

  寇季点着头道:“他们也算是帮我大宋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但是对于他们的做法,我有些不满意。”

  种世衡闻言,哭笑不得的道:“除非你将剩下的禁军全部调迁过来,不然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家瓜分辽国。”

  寇季翻了个白眼,“其他的禁军皆在山高路远的地方,等调令到他们手里,他们再赶到此处,城外的这些所谓的凶徒,我们已经处理干净了。

  他们要瓜分辽国,就让他们瓜分去吧。

  等他们瓜分了辽国,我们再出去瓜分他们。”

  种世衡赞同的点了一下头。

  寇季吩咐道:“派人去黑山威福府,告诉杨文广,让他挪一挪地方,让他带着他的人到辽国上京道外候着。

  然后顺手把那些企图通过东胜州的凶徒解决了。

  他解决了东胜州的凶徒,王凯和李昭亮也就可以腾出手了。

  让王凯和李昭亮带兵过来。”

  种世衡迟疑了一下,道:“你是打算趁机拿下辽国全境?此事传到了朝廷,朝廷能同意吗?”

  趁着新契丹九族瓜分辽国的时机,拿下辽国全境,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但大宋从去岁冬天到现在,连番大战。

  懂用的兵马超过了百万。

  中间的钱粮消耗,已经超过了赵祯登基以来,所有兵事消耗的总和。

  更重要的是,河西一战、燕云十六州一战,催生出了公爵、侯爵、伯爵等高爵多达数百人,低等爵位获得者更是数量庞大。

  辽国全境的面积,可比大宋的面积要大。

  若是拿下了辽国全境,那大宋公爵的数量,恐怕会破百,侯爵的数量恐怕会破千。

  庞大的武勋,瞬间会成为朝堂上最大的势力。

  文臣、残存皇族等等势力加起来,都不是武勋的对手。

  朝廷现在还只是在讨论封王,真要是拿下了辽国全境,朝廷就非封王不可。

  而且一个王爵挡不住。

  文臣就算再厉害,也做不到封王的地步。

  一旦武臣当中出现了王爵,那就能处处压文臣一头。

  文臣知道这个结果,怎么可能顺风顺水的让他们去征讨辽国全境。

  寇季反问种世衡,“为什么要朝廷同意?官家同意就是了。等到李昭亮和王凯率领着的兵马到了以后,各地方兵我就会遣散。

  到时候,针对辽国的兵事,就是我枢密院的兵事。

  枢密院的兵事,其他人有什么资格插手?”

  “那些文臣……”

  种世衡还是有所担忧。

  寇季瞥了种世衡一眼,“我大宋被辽国欺负了几十年,如今好不容易反败为胜,又有覆灭辽国的机会,为什么要错过?

  又为什么放过辽国,让他们再次坐大?

  文臣们只要不傻,都不会阻止这场战事。”

  种世衡皱眉道:“可我们坐大,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寇季点头道:“所以他们很有可能会想尽办法将我们换回去,换别人来接替我们。但是对辽的战事,他们绝对不会阻止。

  而能换我们回去的,只有官家。

  官家若是不点头,他们再上书也没有用。”

  种世衡迟疑道:“那官家会不会将我们换回去。”

  寇季听到了此话,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种世衡紧紧的盯着寇季,等待答案。

  寇季思量了许久,摇头道:“我也不知道……”

  虽说寇季是看着赵祯一点点变成熟的,多多少少也了解赵祯。

  可是在这种事情上,他不好下断言。

  他不希望赵祯将他们换回去。

  可换位思考,他要是在赵祯那个位置上的话,一定会将他们全部换回去。

  原因无他,他们这群人功劳太高了。

  他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

  种世衡在河西建立了巨大功勋以后,其实也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

  此前朝廷封赏了所有在河西建功的将士,但对他们二人的封赏却没有提及。

  不是朝廷不想封赏他们,而是除了王爵,朝廷已经没什么可以给他们了。

  他们又手握着朝廷的兵权。

  已经到了可以威胁赵祯帝位的地步。

  赵祯将他们换回去,全君臣之义,防谋朝篡位之祸,绝对有可能。

  赵宋皇室,是一个借着兵变起家的皇室。

  如今赵祯能将军中的大权寇季,给种世衡等人,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超级大度的皇帝了。

  若是换成赵光义或者赵恒的话,估计他们两个人身边早以站满了宦官和重臣,一个个都将刀子搁在他们背后了。

  所以,赵祯对他们的信任,已经超出了一个皇帝对臣子的信任了。

  所以赵祯要是随后将他们换回去的话,寇季完全能理解。

  毕竟,赵祯就算再信任他们,也不可能将皇位主动往他们屁股底下送。

  寇季不知道赵祯该怎么选。

  但是赵祯却知道自己该怎么选。

  在赵祯派人去给王凯和李昭亮二人送调令的时候,也写了一封奏疏,送到了汴京城。

  奏疏一入京,立马引起了热议。

  朝堂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往日里跟武臣们不对付的文臣,居然跳出来推举朝堂上的那些武臣去边陲征战。

  其目的是什么,朝野上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就是不能让寇季、种世衡等人在建功立业了。

  要是让寇季和种世衡等人再立下破天大功,那皇位就真的有改姓的危机了。

  值得一提的是,寇季猜测的很准确。

  朝臣们只是奏请让赵祯派人替换寇季和种世衡,但是没有人对寇季提出的趁机攻打关外的辽土有任何异议。

  姿事堂内。

  吕夷简沉声道:“臣推举老将呼延必求为征辽先锋……”

  张知白拱手道:“臣推举老将王德用为征辽中军大将……”

  刚刚押送着大批金银还朝的王曾,也拱手道:“臣推举老将高继勋为征辽先锋……”

  吕夷简三个人推举的人很有意思。

  三人推举的三个人几乎都是老将。

  呼延必求是大宋名将呼延赞的儿子,真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也算是为大宋打了不少仗,只是没有曹玮和李继隆那么大名声而已。

  真宗晚年,呼延必求重病缠身,几乎处在了半隐退状态。

  赵祯登基以后,呼延必求几乎一直处在隐退状态,所以名声不怎么显。

  王德用几乎不用多说,那是绝对忠诚的保皇党,因为年迈的关系,兵制革新以后不久被调到了御林卫,担任御林卫大将军,负责赵祯的安危。

  赵祯此前出宫的时候并没有带他,所以他率领着剩余的御林卫,帮着赵祯守着皇宫。

  高继勋,那是老将中的老将,其父是大宋开国大将王审琦的部下,名唤高琼。

  大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的潜邸之臣,功勋卓著。

  死后被追封为卫王,谥号烈武。

  所以很多人有称他为烈武王。

  高继勋也算是将门虎子,为大宋建立了不少功劳,爵封渤海郡开国公,如今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疾病缠身。

  真宗晚年,高继勋就处在半隐退状态。

  赵祯继位以后,他也一直处在隐退状态,这些年,只在赵祯登基的时候露过一面,其余时间几乎待着不出来。

  并且极力约束着家中的子弟,不让他们出来惹祸。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家中子弟,才免过了此前赵祯处理武勋的祸事。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有两个高家。

  一个是高怀德所立的高家,一个是高琼所立的高家。

  很多时候很多人总是将这两家混为一谈。

  总是觉得人家是一家。

  比如,史书上记载的大名鼎鼎的女中尧舜高太后高滔滔,就是出自于高琼所立的高家,而非高怀德所立的高家。

  高滔滔的祖父,正是王曾推举的高继勋。

  吕夷简三人推举了三个老将接替寇季、种世衡、高处恭三人,并不是觉得这三个老将能打。

  而是觉得这三个老将的身份地位够格,勉强能替换寇季、种世衡、高处恭。

  赵祯在听完了吕夷简三人的推举以后,一脸不悦的道:“为了将朕的四哥和种世衡换回来,你们也是能掰扯。

  高继勋,七十多岁的高龄,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你们也敢推举?

  你们是觉得我大宋连战连捷看着不痛快,所以想让我大宋败几场。

  还是觉得我大宋兵锋无人可挡,需要培养一个对手?”

  吕夷简三人对视了一眼。

  吕夷简开口道:“高继勋随老,但尚能一战。”

  王曾赞同的道:“曹玮行将就木之躯,尚且能帮我大宋拿回燕云十六州。高继勋的身子骨比他稍微好一些,也能为我大宋出力。”

  赵祯面色一冷,“朕的手底下是没人了,还是我大宋没有良将,需要派遣三个加起来快超过两百岁的人上阵?”

  吕夷简三个人听到此话,脸色有些难看。

  派遣三个老将上阵,确实不妥。

  但是其他人,可没有他们这种资历,没资格替换寇季三人。

  吕夷简硬着头皮道:“他们三人皆有马革裹尸的志向,还望官家给他们一个机会。”

  “马革裹尸?!”

  赵祯拍桌而起,“好一个马革裹尸!马革裹尸听着好听,可朕看在眼里却心痛。他们为我大宋征战了一辈子,朕不能让他们安详晚年,还要让他们马革裹尸,那朕如何为人君父?

  朕就是怕曹玮马革裹尸,死在两军阵前,所以朕在燕云十六州收复以后,就抛下了几十万大军,亲自带着曹玮回来。

  如今你们却要送三个老臣去马革裹尸,你们当朕没脾气吗?!”

  吕夷简三人赶忙道:“臣等不敢……”

  赵祯恼怒道:“不敢你们还推举?!”

  吕夷简咬了咬牙,道:“臣等也是为了大宋江山考虑。寇季、种世衡,皆爵列一等。他们在河西打了一场大胜仗,朝廷还没有封赏。

  他们在燕云十六州打了几场大胜仗,朝廷也没有封赏。

  等他们拿下了辽国全境,朝廷就不得不赏。

  到时候,非异姓王难以彰显他们的功劳。

  曹玮行将就木,封异姓王还好。

  可他们身强力壮的,封了异姓王,对我大宋就是祸患。

  一旦他们当中有人生出了异心,对朝廷,对百姓,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赵祯阴沉着脸道:“他们对朕忠心耿耿。”

  吕夷简沉声道:“臣也知道他们对官家忠心耿耿。可太祖皇帝当年对后周柴荣也忠心耿耿,但手下的人却起了二心,将黄袍硬披到了太祖身上。

  如此才有了我大宋江山。

  臣能保证他们对官家忠心耿耿,却保证不了他们属下的人对官家也是忠心耿耿。

  所以臣恳请官家三思。”

  “放肆!”

  赵祯怒声喝道:“吕夷简,妄议太祖,你是活腻了吗?”

  吕夷简掷地有声的道:“妄议太祖,是臣之过,臣愿意认罪。可臣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寇季等人继续坐大下去,成为我大宋一害。

  为了大宋近百年基业,为天下数万万黎民,还请官家三思而后行。”

  “还请官家三思……”

  “还请官家三思……”

  张知白和王曾齐齐开口。

  “放肆!给朕叉出去!罚俸三年!”

  赵祯恼怒的喊道。

  陈琳立马带着几个宦官出现在了吕夷简三人面前。

  吕夷简三人一点儿畏惧也没有。

  吕夷简正色道:“官家就算是斩了臣,臣也不会放弃阻止寇季等人继续坐大。”

  “你是想死吗?!”

  赵祯咬牙切齿的质问。

  然而,不等赵祯和吕夷简再次开口,陈琳已经带着人将吕夷简三人架了出去。

  待到吕夷简等人被架出了资事堂以后,赵祯脸上的怒容尽去,长出了一口气道:“还是陈琳懂朕的心思,再让他们跟朕闹下去,朕可就骑虎难下,非处置他们不可了。”

  吕夷简三人摆明了要跟赵祯来硬的。

  他们要是寸步不让,闹到最后,赵祯就必须处置他们。

  陈琳知道赵祯不想处置他们,所以在他们彻底闹僵之前,果然将他们架了出去。

  陈琳将吕夷简三人送出宫以后,回到了资事堂,哭笑不得的对赵祯道:“官家,您干嘛不将您真正的目的告诉他们呢?

  您若是将您真正的目的告诉他们,他们一定不会再闹。”

  赵祯长出了一口气道:“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若是告诉了他们,他们肯定会将风声传出去。

  他们要是将风声传出去了,那朕还怎么谋夺曹玮等人的家业。”

  陈琳苦笑着道:“吕夷简三人应该不是多嘴的那种人。”

  赵祯翻了个白眼,“他们都开始闹了,那就说明下面的文武闹的更凶。一旦朕告诉了他们真相,他们必然会偃旗息鼓,肯定会被下面的文武看出破绽。

  到时候下面的文武一逼,他们还不将朕的计划和盘托出?

  到那个时候,曹玮等人听到了风声,还不快速的将手里的田产、大宅、商铺等东西低价贱卖出去,换成方便携带的真金白银。

  朕可以留下他们的田产、大宅、商铺,可没办法留下他们手里的真金白银。”

  陈琳苦着脸道:“可是他们没完,刚才奴婢送吕夷简三人出去的时候,吕夷简三人还扬言称,要带着百官来找您请愿呢。”

  赵祯眉头一皱,吩咐道:“你放出风声去,就说皇后等人临盆在即,受不了惊扰。若是因为他们的过错,害了朕的子嗣,朕可是会杀人的。

  再去一趟太后寝宫,请太后没事在朕寝宫门口转转。

  碰见了朝臣,就将他们挡回去。”

  陈琳闻言,点了点头道:“如此一来,他们也不会在宫里闹。”

  赵祯嘴角微微勾起,笑着道:“朕也不会出宫,他们也不让朕出宫啊。”

  陈琳听到此话,失声笑了。

  笑过以后,他似乎想起了什么,道:“以寇枢密的功劳,封王恐怕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情。

  奴婢可记得,寇府的真金白银可不少。

  官家若是封了寇枢密为王,恐怕拿不到多少田产。

  而且,官家舍得让寇枢密离开吗?”

  赵祯撇了撇嘴,没好气的道:“娶朕的闺女不用给聘礼啊?”

  陈琳迟疑了一下,道:“如今汴京城婚嫁的风气实在是有些诡异。这婆家嫁女,嫁妆丰厚的吓人。这夫家娶妻,反而不用给太多聘礼。”

  大宋有律法规定,女方嫁女陪嫁的嫁妆,到了男方以后,依然是女方的东西,其所有权归其妻子。

  所以女方在嫁女的时候,不怕陪嫁多。

  因为再多也是自己家出去的闺女的。

  而闺女有丰厚的嫁妆做支撑,去了男方家里以后,说话也硬气。

  更重要的是,一旦双方解除了婚姻,女方的嫁妆还是女方的,可以随时带走,不用留给男方。

  正是因为有如此律法在,所以汴京城的那些权贵人家,在嫁女的时候,为了闺女不受欺负,陪嫁出去的嫁妆,一个赛一个的丰厚。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被传扬了千年。

  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嫁女。

  典故名字就叫苏辙嫁女,又叫破产嫁女。

  就是讲述苏辙的弟弟,为了嫁女,不仅配上了家里所有的钱财,还出售了一套在汴京城内价值上千万贯的大宅子,将所得的钱财,当成陪嫁陪了出去。

  可见大宋朝女方倒贴男方有多狠。

  所以陈琳并没有信口胡诌,而是给赵祯阐述了一个事实。

  赵祯听完了陈琳的话,微微皱了皱眉头,“朕到时候稍微给他们寇家画大一点地方,他寇家难道就不应该多留下一些聘礼给朕?”

  陈琳听到此话,哭笑不得,“就寇枢密那性子,您真要是将他封出去了,他才不会让您占到便宜呢。”

  赵祯哼了一声,“谁说朕要将四哥封出去了?”

  陈琳一愣,愕然的看着赵祯。

  寇季如今对大宋的功劳,可以说是无人可及。

  别人要是都封王了,唯独寇季没封王,那寇季是会有想法的,君臣之间也是容易产生隔阂的。

  赵祯见陈琳一脸愕然,就淡淡的道:“朕和四哥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所以朕不可能将四哥封出去。

  所以这寇府的王爵,就落在了朕女婿的头上。

  当爹的功劳儿子来领,在我大宋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到时候朕让寇府将一切都迁出去,只留下四哥夫妇在汴京城。”

  陈琳听到此处,一脸惊愕,“满朝文武恐怕不会同意……”

  外迁王爵,目的是为了消除王爵对大宋的影响和伤害。

  可只让寇府的人离开,不让寇季离开,那就没办法消除寇府的王爵对大宋的影响和伤害。

  因为寇府一切荣辱的基础,在寇季身上。

  赵祯笑着道:“朕在为寇府封王的时候,会罢黜四哥的爵位。四哥也会交出兵权,调任同中书。

  而寇府的人离开了我大宋腹地,就不允许回来。”

  “寇枢密能答应?”

  “调任同中书的事情,是朕很早以前就跟四哥商量过的,四哥没理由不答应。”

  


  (https://www.shubada.com/6113/551264275.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