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娇术 > 第六百六十一章 探听

第六百六十一章 探听


  赵芮醒来的时候,天色已是尽黑。

  他身体本来就虚,又因前日冒着烈日行了半刻钟的路,进得仁明宫中,这一处内殿还罢,外殿却是冰料下得太足,这般一冷一热,再兼被赵署的病情一惊,登时就晕了过去。

  毕竟面对的是天子,御医们不敢擅专,也不敢用平日里那般激烈之法,只好徐徐图之。此时见得人醒来,众人连忙把脉的把脉,取针的取针。

  赵芮睁开眼,只觉得头顶上床帐晃动,眼前花得厉害,一时之间,竟是不知身在何处。

  他缓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把白日间的事情想起来,转头一看,果然依旧是在仁明宫,几步开外,未曾见得杨皇后,也不再见得独子,只有一干御医围着,又有王宜站在最前,后头黄昭亮、郭世忠、范尧臣等人依班次而站,围在床边。

  再往远看,另有张太后沉着脸坐在对面。

  他眼睛一睁,以王宜打头,后头十余个老臣面上都露出惊喜的神色,行礼叫道:“陛下!”

  赵芮勉强抬起手,免了众人的礼,又叫了一声远处的张太后。

  “皇上醒了?”

  张太后应了一声,复又问道,语气淡淡的,并没有惊喜,也没有松一口气的味道。

  赵芮挣扎着想要起来。

  张太后这才站起身来,上前几步,按着儿子道:“皇上且歇息罢,你龙体未愈,莫要多动。”

  又细问了旁边的几个御医几个问题。

  赵芮躺在床上,头晕得厉害,本来还有话要问,却是早有黄门捧得药碗上来,伺候他喝了。

  他药才进肚子,一躺得回床,脑子里头却是越发昏昏沉沉的,想要多问两句儿子情况,才开得一个口,好像说了话,又好像没说话,竟是歪头就睡了过去。

  见得人睡了过去,王宜为首的一干臣子立时松了口气。

  张太后问得清楚御医,复又转头对着王宜、郭世忠问道:“王相公,郭枢密,天色不早,今夜中书待要如何安排?”

  王宜转头看了一眼郭世忠,见对方并没有回应,便又转头回道“既是陛下已经无碍,我等不妨……”

  他话才说到一半,黄昭亮觉出不对,连忙插话道:“自是两府轮班留守宫禁!”

  天子病体未愈,皇子赵署身故,皇后病倒,三王、四王俱在宫中,张太后就在一旁,这种情况,谁人又敢把赵芮单独一人留在仁明宫中!

  尤其这一位太后,可从来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从古至今,由后宫起的变,实在是多得不能再多。

  民间为了两间房、几两银子便能引得兄弟阋墙,更何况这万里河山。

  天家从无私事,这种时候,两府自然得有人守在禁宫之中,免得明日一早起来,床榻上的人闭了气,龙椅上突然又要换人。

  黄昭亮话才落音,范尧臣、郭世忠、孙卞立时异口同声地道:“臣附议!”

  其余臣子尽皆称是。

  王宜心中有些恼火。

  ——要出头的时候,一个都不肯做声,这个时候,倒是个个会做人了!

  他出声道:“既是如此,今日谁人轮值?”

  方才个个都说要留守的官员,却是一个都不再说话。

  留是要留的,可谁知道天子何时会醒来,若是未曾来得及交班,便要被问起小皇子赵署的事情,谁去说那一个噩耗?

  谁愿意去做那个告诉天子他唯一的儿子死了的人?

  ***

  一番你退我让,最终还是王宜与枢密院副使留在了禁宫。

  近十名重臣出宫,各自带着数十名仪仗仆从自御街而出,但凡是有些耳目的,都看在眼里。

  浚仪桥坊的李程韦几乎是立刻就收到了消息。

  他的人就候在东华门、潘楼街外,却是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有打听到——这一回,宫中竟是一点信都没有透出来。

  李程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宫中究竟形势如何,他又有什么要做的?

  既是没有消息,那定是出了大事。

  不过两府重臣漏夜而出,说明事情还不是最大的那一桩,否则众人只会一齐守在殿中。

  他年纪已经不小,早不似年轻时能熬夜,此时坐在书房里头,面前泡着一壶叶多水少的浓茶,吊着自己精神撑着不睡着,等着派出去的人回信。

  快要入丑时的时候,他派出去的人终于全数回来了。

  李程韦桌面上摊着一张纸,上头写着所有两府之臣的名字,听得人说一个,便把那一个名字打一个圈。

  到得最后,只剩下两个干净的名字。

  王宜、朱迹。

  当朝首相同枢密副使。

  能劳动这两位留守禁宫,必是天子出了什么事。

  难道是真龙有疾?

  从前已是病了那样多次,却也不至于把两府重臣都召入禁宫啊!

  难道是这一次已是快要一只脚踏进棺材了?

  李程韦把去探听消息的人一一招进来,细细问了许多问题,却是依旧不能确认。

  他把自家熟识的官员在心中点了一回,登时有些失望。

  ——还是根基太浅了!

  平日里同他打交道那些官品、爵位高的,要不就是背着虚职,并没有什么用,要不就不把他当一回事,想要面上敷衍一番,也许并不难,可一旦要打听这等宫闱密事,便是他们当真知道什么内情,如何又会告诉自家一个商户!

  况且这种事情,也只能在宰辅里头才能打听打听,谁人又会外传!

  他在脑子里头细细思量了半日,只翻出两个名字。

  ——不是没有认得宰辅的人,只是要绕一个圈子而已。

  他手头两个,一个姓陈的,一个姓何的,都能挨得上边。只是不晓得能不能使得上力,又能使多少力罢了。

  李程韦仔细想了想,后头那一个毕竟隔得远,也抓不住,可前头那一个,而今早已坐得稳了。

  他打了铃,唤亲信进来,细细嘱咐了几句。

  ***

  次日一早,孙府的下人才把后门门闩下了,半扇门还未来得及全拉开,便见得外头立着一个妇人,其人胳膊上挎着一个大篮子,又背着一个背篓,上头都用薄薄的细纱布盖着。

  京中人人皆爱插花,此时虽然不是春季,早不同那万花烂漫时节,可夏日也自有应时应景的鲜花,走在街头巷尾,时时都能遇得背着花篓子的妇人、娘子叫卖。为了不叫那鲜花被太阳晒得蔫了,众人通常都用薄薄的白布盖着遮阳。

  那门房一见外头背着篓子的妇人,面上就有些不好看起来。

  这一家门楣乃是参知政事,偌大一个府宅,自是有日日送进门的花坊,并不同外头这零散叫卖的小商小贩做生意,不过有商贩堵在门外,叫外人看了,也不太好。

  只是还未等他开口驱赶,那妇人已是连忙道:“大哥子,现今可是能进府了?府上是不是有一位陈娘子?前日她叫我一大早送花进府。”

  门房听得“陈娘子”三个字,原本想说的话打舌尖转了一圈,又滴溜溜地咽了回去,却是开口问道:“哪一位陈娘子?”

  那妇人答道:“慧娘子,才生了小儿那一个!”

  又道:“她同我原就是识得的,从前惯来从我这一处买花,因说是屋子里头气味大,还是插得惯我这一处的花枝,便叫我今日送得些来。”

  一面说,一面把手中篮子一掀,果然露出里头极漂亮几枝金灯花、葵花、石榴花来。

  那门房低头见到花的种类,心中忍不住嫌弃,转头叫来一个人,道:“去里头问问南厢房,是不是喊了外头人送花进来。”

  又回头问那妇人道:“你是哪家的?”

  那妇人连忙报了名号。

  不多时,进去通禀的人便出得来,问道:“是不是桑家瓦子的?”

  那妇人连连点头,道:“我姓徐,慧娘子从前叫我徐四娘。”

  那人验得是了,便对着门房点了点头,复又叫了个粗使丫头把人带得进府去寻那一位如夫人。

  待得人走得远了,两个门房才说起闲话来。

  头先那一个只笑道:“果然是瓦子坊市里头出身的,那眼界……捧也捧不上台面。”

  后头人也跟着笑道:“本就不是什么好的,只老爷子喜欢,还要什么台面!”

  说着又问道:“送的是些什么花?府里头好好寻的周五家花坊,什么好花没有,怎的巴巴喊个从前旧人送进来?这是怕别人不晓得她出身差么?”

  前头那人嗤笑道:“你以为是什么花?除却金灯,就是葵花,石榴花,也不晓得哪里来的穷酸,这几样,府上是当真不好意思要——便是坊间有几个钱的,都要簪点子白栀子、白茉莉,也只有这一位,从前穷怕了便罢,而今进得府上,还同以前一般眼力,凭她这个模样,也不晓得争不争得过府里头那些个娘子!”

  两人守在门口,就着那新进府的陈娘子做引子,说了半日闲话。

  原来这一家姓孙,乃是当今参知政事孙卞的府邸,府上那一位老员外名唤孙宁,上下都知道,从来都是不靠谱的,前头几个月,莫名其妙地就急急纳进来一房小妾,姓陈,叫做陈慧娘的。

  京城就这般大,什么都好打听,尤其孙府后宅里头也不简单,那一位老员外七八个小妾,个个都不是吃干饭的,人人都长着千里眼,生着顺风耳。偏生老夫人走得早,无人好管,只有一个夫人,偏还差着辈分,也不好去插手公公的后院。

  不多久,也不晓得是打谁人那一处听来的消息,府中下人里头便隐隐约约传开了,说那新进门的慧娘子来历十分难得,乃是桑家瓦子里头卖酒的酒娘,从前嫁过一回人,后头去得张家园子里头卖酒,无论在哪一处,都有不少常年主顾进门出户的,那一扇门迎来送往,不晓得进进出出过多少客人。

  众人背地里暗话还没传完,那慧娘子进门没几个月,瓜熟蒂落,从肚子里头掉下来一个带把的小儿来,把府上老员外乐得见牙不见眼,连着好长一阵子,走起路来两腿都是带风的,时不时还要照照铜镜,看自己头发有没有返黑,牙齿有没有复生。

  生了个小儿子,孙宁连门也不太出了,往日爱去逛青楼歌馆,酒肆瓦子,同那些个混吃等死的老头子一齐外出浪荡,而今日日都在家里头抱着才出生的小儿子逗弄。

  好容易出得一回门,还未走得远,就被这一位新纳的妾室传个信出去,不是说小哥儿哭得厉害,就是说小哥儿好似头有些热,把那老头子唬得席也不吃了,戏也不听了,曲也不赏了,赶忙回来哄儿子,简直是被这新纳的妾室拢得死死的。

  两人正说得兴起,一时忍不住就感慨起来。

  一人道:“幸好官人是个靠得住的,一家子全靠他顶着,若是给老爷子管,怕是而今家底都要糟蹋光了!”

  另一人便道:“那陈娘子若是有点子计算,便该想办法抱紧了夫人的腿才是正经,靠着老爷子,也不晓得还能靠几年,将来……还不是得老爷夫人帮着做主?左右家中这样多兄弟,帮一个是帮,帮两个也是帮,不差这一口饭吃,只若是而今闹得难看了,若是讨了官人嫌,谁知道以后还肯不肯搭一把手!”

  前头人笑道:“你还笑人小门小户,看你这小门小户!官人什么肚量,咱们什么肚量!他眼里头哪里会放这些个小事,凭你是谁,哪怕老爷子纳上一百个妾,生上一百个兄弟,他也只当做兄弟来看。”

  他顿一顿,又道:“扶你一把看情分,扶不扶得起来,且看你能耐——咱们家官人虽不是大参,到底也是个参政,你以为他同乡里头的村夫一般,个个去争那两亩地,还是那没眼力的商家子,争家产的时候分什么前头娘生的,后头妾生的?”

  他一面说,一面又摆了摆手,道:“没这回事!你且看大家族里头哪里分什么你生的,我生的?总归是兄弟,拿了来用了先,这般不要钱的苦力,你打哪里去寻?打着灯笼都找不着!一家子分那样细,没个左膀右臂,如何做官?看你那小家子气!”

  两人正说话,却听得后头一阵脚步声,掉头一看,竟是方才进去那卖花的妇人提着篮子复又出来了,只脚下步伐甚快,仿佛躲鬼一般,见得二人,口中话也不说,已是一溜烟出得门去,先还是走,后头直接变成了跑,在门口一晃,就再没了人影。

  


  (https://www.shubada.com/6100/40376960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