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思路!!
徐飞和唐俊聊天,越聊越心惊,他本来以为唐俊在县城以及周边工作了好几年了,对茶叶行业可能不太了解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唐俊竟然懂得很,而且唐俊知道徐飞要搞高端生活茶,而要搞高端生活茶,就必须要重新开辟茶叶基地,要重新从采摘上面,茶园栽培管理方面,还有加工方面都要改变。
采摘方便,高端生活茶是拒绝机器采摘的,全部都需要用手工采摘,但是现在天画茶叶所拥有的所有基地,都有机器采摘。
机器采摘的原材料不合格,另外,机器采摘会伤到茶树,通过机器采摘的茶树,很难长出这种姿态漂亮的芽头出来,因为机器采摘会伤老枝。
而且机器采摘一年采摘多季,采摘后的茶树还会影响第二年的茶树生长,机采的茶树在来年春茶的时候就没有好芽头,和比较漂亮的一芽一叶的鲜茶叶。
基于这些种种原因,徐飞现在在高档茶原材料方面就遇到了难题,这是他希望能够在大林山解决这个难题的原因。
他本来以为唐俊对此不了解,但是唐俊一语就说到了关键点,徐飞怎么能不佩服呢?
徐飞原来的想法是大林山这个地方穷,老百姓收入低,他可以直接跟老百姓签订合作协议,让老百姓来跟着他的路子走。
但是现在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能太简单了,真正要把这个事情做成, 还是需要zf的引导!企业在其中要肩负起该肩负起的责任。
比如茶叶发展早期,品种改革方面,企业应该给合作的农户免费提供种苗,有机肥料方面,也应该以非盈利的方式,甚至是支援的方式先提供一些有机肥料。
说到了这个地方,话就说开了,徐飞就不隐瞒了,对唐俊道:
“现在我们搞茶叶品种更新,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我们传统的茶叶,都是老百姓直接种种子,种子发芽之后成为茶树苗,然后长大成为茶园!
但是现在我们搞优良品种茶叶,比如白毫早这个品种,我们是直接从种苗公司采购茶树的幼苗,将幼苗栽种到土地里面,然后经过两年的培育,将茶园培育出来!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传统的改变,目前其他乡镇的茶叶都基本栽种下去了,茶园也饱和了,应该没有成熟的条件了!
唯有大林山镇还有这个条件……”
唐俊点头道:“白毫早我知道,以前我们黄土坪红鱼村就引进过这个品种,这是个很优良的品种,比一般品种的茶叶要早差不多十多天!”
徐飞道:“如果我们用高端茶叶的栽培技术,对茶园留秋枝,会进一步的让茶叶出芽提前,这样就算大林山是高山区,清明茶也一定能出来,甚至比平原地区,低海拔地区的茶叶更早季!”
唐俊道:“这个好,你马上论证一下可行性,然后我们也论证一下可行性,如果真的可行的话,这个项目我们完全可以合作!”
唐俊和徐飞聊得相当投机,第二天一清早,刘伟陪同他和张立两个人去上下河两个村,这两个村唐俊多到过,其中上河村还是交通局的扶贫单位。
但是这一次出行,三个人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徒步了一个多小时到了村部之后,唐俊还是并没有看到过明显的改变。
说到上下河这两个村,这里面还有典故呢,因为大林镇有上河和下河,同云山也同样有上河和下河!
不懂的人以为这是一个地方,其实这两个地方不同,真正的上河村和下河村在大林山镇,而同云山的上河村的全名叫上河沿村,和下河沿村,老百姓为了方便,就经常说上河下河。
去年县里的某个领导把这个问题搞错了,本来是要来悬崖村的,结果去了同云山的上河村,一看同云山这个村满山都是茶叶,老百姓热情很好,他当即就批评说下面乡镇夸大其实,上河村没有那么穷。
经过了这个事情之后,县里专门对全县一百多个自然村的村名进行了规范,在全新规范的村名中,大林山的上下河村的名字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了。
上河村的支部书记刘德力是个四十岁出头孔武有力的壮汉,他给唐俊介绍道:
“书记,我们上河和下河,其实就是这一面上下面的一条河,上面三岔口就是上河,三岔口之下就是下河,两个村就是一座山上!这座山三面都是水,山上的河冲出来的就是峡谷,我们上河和下河各有一处峡谷平缓的地方可以上山,其他的地方都是万丈绝壁!”
唐俊来过一次,对这里的情况相对比较了解,张立却是第一次来,小年轻很好奇,掏出手机不断的拍照。
他道:“我的天,这里真是的原生态的好风景啊!这种风景如果能开发出来,绝对是一等一的旅游胜地!”
刘德力和几个村里的干部一听张立这话心里就冒火,心想你这个小年轻真是狗屁不懂,现在村里条件这么差了,都指望着来想想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呢,你一来就要搞开发旅游。
这么一个穷地方,怎么开发旅游呢?还有,大林山开发旅游不是搞过吗?说是投资了几个亿,结果什么游客都没有,拿着那几个亿如果能投资在上下河两个村,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了,早就脱贫了!
当然,他们不会直接说出来,但是表情流露在脸上,唐俊在基层工作的时间长,对这一切洞若观火,当即便道:
“张立,如果交通问题解决了,估计上河和下河要成为我们全镇最富有的村,还会有这么多问题嘛?”
唐俊这一说,刘德力感觉舒服了一些,道:
“书记,交通局给我们扶贫,应该说还是想了办法吧?但是通路的希望死不存在的!交通局给我们做了一个架桥的方案,据说这一座桥梁就要六个亿以上,我们两个村一共只有一千多人,国家怎么会投资这么大,专门为我们这点人架桥?”
唐俊道:
“这样吧,你先带我们转一转,我们把两个村都走走,我们架桥不可能,但是总还能找到其他的办法吧?”
刘德力带着,一行人去看了交通局扶贫的悬索桥,还有柴油机带动的空中悬索运货的装置。
唐俊看过之后,讲:
“跟我几年前过来相比,这里条件还是改善了很多,但是可能还不够,以前我们聚焦的核心可能还是只在交通这一个点上!
但是交通目前看来解决难度大,我们要从产业上想办法了!”
唐俊心中在想,这个地方就是个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毫不夸张的说,这里和外界的联系就是一座悬索桥。
当然,在枯水季节,可以渡河翻山,那个时候上下河村要去一趟镇上开会,村干部差不多要凌晨就起床,然后走五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镇长。
现在条件改善了一些,主要是在悬崖上架了一座悬索桥,老百姓出山不用再上山下坡,另外就算下雨天,洪水天也能出山,但饶是如此,唐俊今天过来还是徒步走了一个多小时。
人要靠腿走路,生产物资要肩挑背负,这是最大的困难!老百姓的肥料,老百姓需要用的日用品这些,都需要靠肩挑背负,这肯定会让效率变低。
张立跟着唐俊跑了一天,基本上把上下河两个村都跑了一遍,肉眼所见的是可怕的贫穷,老百姓住的基本都是木头房子和土砖房子。
青砖的房子基本都是老集体的时候留下来的,差不多都有好几十年的光景了!村长刘德力家的条件比较好,是盖的砖瓦房,但是他的砖瓦都是请人造泥坯,然后自己用瓦窑烧制出来的,整个上河村只有几户人家有这个实力。
刘德力道:
“也不能说都穷,我这么跟你讲吧,在现在这个年代,国家政策好,只要你勤劳都能致富!但是,我们两个村真正在外面混出明堂的人,谁会回来呢?
有一部分在镇上买了地基盖房子,还有更好的在县城定局的!我告诉两位书记,在大集体的时候,我们两个村的人口可是三千多人!
但是现在人口只有一千多了,也就是说流失了一多半了!但是剩下的这一千多人,大家还是要生活啊,还是要养活啊!
还有一部分像我们这种,故土难舍的人,当然,我们这么一把年纪了,在外面也不吃香了,只能在家里守着一点田地过日子咯!”
刘德力的语气有些无奈,唐俊从他眼神中看到的是不抱期望,可以理解,大河小河两个村现在全县出名,为了扶贫,什么产业没有搞过?
种天麻,搞三叶木通,发展重楼和种名贵中药材!但是一个个项目下来,结果都不理想,这里面有产业本身的原因,可能也有村民自身的原因。
刘德力一句话说得好,那就是只要是能干的,有点能力的村民,谁不想离开这里?在外面打工挣钱的人,有条件都在镇里想办法买地了……
(https://www.shubada.com/60777/19659719.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