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火速的筹备(3更)
这种土豪大学,烧钱软硬件,砸钱挖人的豪放模式,可能听起来不可思议,觉得实施起来难以长远……但并不是!
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最典型的就是海湾那旮旯地,石油遍地的狗大户们制造了一个亮瞎眼的成绩。
它就是——沙特国王科技大学。
这个建立在炎热中东的学府,是当初国王捐赠一百亿美元搞起来的,就是靠着烧钱,吸收各国的教育精英,与世界名校进行合作,使用西方式管理和人才,让它这所成立于2009年的大学,在短时间内崛起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沙特这所大学的工科排名世界前三十,理科前一百,QS统计的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曾连居世界第一。
更惊奇的是当初的一百亿并没有花完,还因为各界的捐赠,学术以及商业运作,技术成果投入的成功,赚到的据说还更多!
透过土豪砸钱的举动,普通人只能看到壕,内行却能看到这带来的好处……杨铭就是想效仿这种模式。
当然他没有国王这么壕,也不想搞这么大规模,因为他想要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
他计划的更像企业大学!
世界五百强里,有70%的企业拥有或正在建设企业大学!
它们面向高精尖领域,所谓“学生”更多的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是那些本科生、硕士生,专门为企业需求对他们进行专项培养。
而杨铭的更倾向于科学技术,把高材生送进来更高级别的科学的培训,然后接轨企业研究机构,最后走向商业应用!
他还拥有的巨大优势是,技术是绝对管够的,一点点带出来,通过海内外的沟通操作,转化为可商业的领域。
大学肯定会随着集团发展而开到海外,这一是拓宽眼界,二是鸡蛋篮子的理论,不管政策变了、风向改了,他各处都有资本。
他愿意把自己能够获得的企业收益,投入到教育投资中,制药业半年就能给他五六十亿的税前收入,一年少说也得百亿。
还有其他企业、投资的收益,还有更多新项目的收益……杨铭打算成立一个基金来维持,保证它在优越程度上完爆所有对手,而且他不一定会亏。
因为带动的研究、人才的输出,可能会给他带来对等甚至更多。到时候他肯定又创下一个胜利,靠着砸钱办大学并跻身世界主流的企业家。
就是这种反着传统进行,用新潮思想搅乱这潭水的模式,最符合他的需求。
……
这之后杨铭开始为大学的实现而忙碌。
名字他们夫妻俩都想好了,就叫“东方大学”,等以后建成了,也混个名誉校长、名誉博士当当。
不过当前还是它的起步问题,杨铭跑去了省委去跟领导喝茶聊天,扯着一些很有远见的事情。
领导对他是十分看重,诺斯兰制药的全球成绩已经出来了,对于当地那是赢得了一个漂亮的面子,现在有媒体将它誉为:“中国第一制药巨头”。
纵观全国,就没有哪个企业有能力研发新药的,而又能够获得出色成功的例子,前所未有!
尽管诺斯兰制药的结构成分有点说不清国内外,当然了,被誉为国内出色代表的阿里、企鹅或者某度,也都是海外离岸公司控股为跳板再上市。
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划分重点是管理人、重点经营生产地点——主要都在东海市,这根本不用反驳的。
但是又因为大股东的成分更多在于国外,万一风向变了,他想要迁移经营地也不是不行……所以综合说起来,杨铭现在很大牌。
政府都要讨好他,对于他很多想法都是支持的,这家伙可不止是制药业腾飞了,造车工业,改良电池都是极具竞争实力的!
就导致了省委这边杨铭是想来就来,喝茶聊天都有大把人来拍马屁,然后再谈到了企业办理大学的问题上,领导也很同意。
如今企业办大学那么多,这对于政府来说完全是好事,还能培养人才,塑造更好的形象,脑子有坑才拒绝。
杨铭便得到了不少承诺,包括:“在审核,教委会这方面,我们会专门组织专项团队,快速快捷的办理,让你们在这项工作上少走弯路。”
“我就是需要少在政策上走弯路啊,领导您可真是一心一意为了本省的发展,鞠躬尽瘁!”
“杨先生也是优异的民族企业家,干实事的人都是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和科学的促进心很值得尊敬。”
商业互吹开始了。
不过重点是杨铭得到了很肯定的支持,他想要创办大学,在程序上省政府会全力帮助,在地点选取上,地图给他随便划。
杨铭在看了城市规划后,中意一处濒海的半岛,距离城市核心不算远,未来规划的中交通很方便,加上地价也不贵。
虽然是要打造土豪大学,但在不必要花费上他是能省就省的,金钱当然得花在重点上,他不是公办,尽管花钱抽水,反正不是我的钱……他没这能耐。
但是,杨老板有另一种的能耐——想要打造土豪大学,他缺钱!自然就盯上了银行。
与过去需要千方百计证明实力和信誉不同,如今手持诺斯兰制药的杨铭,现在是超强盈利能力、高超科技优势的代表,是银行眼里的顶尖客户。
昔日需要讨好的银行,现在是摇着尾巴来合作了,哪怕是臭屁的四大行,照样希望发展这种厉害的跨国客户。
除了东行这个自己的项目,杨铭还决定亮出底牌跟其它银行打交道,凭借着自身强大的优势,寻求贷款并不算难。
你想说他手里有两百亿还要借钱?话不是这么说的,资金的作用是创造更多的资金,用手里巨大的货币资金作底气,跟银行贷款五年八年的,资金拿去商业投资,贷款拿去事业爱好,部分预留资金用来支付利息。
这就相当于,一块钱变成了两块钱花!
而不是说,我有两百亿,我青睐一个项目,我就去全部砸进去,或者砸一半进去!不是不行,就是太小白,太低效率了!
然后自己手里还是两百亿不变,这一笔钱将继续被集团用来支持东行的并购,并购扩大成为大东行,再重复这一套。
既能够顾及到李薇的大集团策略,还能够顺便填补当前教育项目的启动资金,而教育打下基础后,企业人才的供应源头就有了保障。
如此就能形成一个循环,打造成技术的循环!
再联合自己的垄断产业,就能打造成一个生态系统,继续扩大对其行业的渗透和并购,更进一步。
之后有了盈利,就拿来填数;没有盈利,就去拆东墙……这就是现在很多企业,包括BAT这些大公司的运作方式。
每逢开动这些歪脑筋,杨铭的思路就特别畅通。
==
ps:300月票的加更。
(https://www.shubada.com/5979/438451061.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