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仆从兵比职业兵好使
鲜卑王庭里面的商议其实很简单,在和连和他的部下看来,他们这一部鲜卑,兵多人众,又占据鲜卑东、中部精华之地,就是支持魁头、步度根二人的鲜卑部落联合,也远远不会是他们的对手。
而他们要讨论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如何在击败支持魁头、步度根二人的部落后,最大限度的吞并那些反叛势力,减小鲜卑因为内耗而造成的损失,简单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减小人口的损失。
毕竟自从檀石槐命丧幽州后,鲜卑人丧师数万于汉国,之后又随着诸子内乱,人口骤减,现在对于这些部落大人而言,越早结束战斗越好,再这么拖着,随着牧民都因为内乱无法进行有效的放牧,部落的粮食也会不足。
最终,和连决定,两日后,尽起大军直往东北方的大鲜卑山攻去,在那座鲜卑的发祥地里,与自己两个侄儿决战,争取一战而定,彻底将他们击败,来完成自己统一鲜卑诸部,振兴鲜卑的大业。
就在和连和部下已经决定好再次开启鲜卑内战的时候,在遥远的北地郡郡署,汉军各部将领也在讨论着如何进军鲜卑的部署。
此时,刚刚在酒宴丢了大脸的伏泉,正对着面前诸人指着桌上的舆图道:“鲜卑之地,精华皆为东、中二部,西部鲜卑虽辖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有二十余邑,然与其境内数千里阔土比之,兵马寡弱,故吾欲率兵出北地,直攻受降城,此地西部鲜卑驻扎之兵最多,灭之,必重创西部鲜卑,随后东进鲜卑王庭弹汗山,必可一战破之……”
在场几人纷纷点头,伏泉的战略思路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完全是皇帝刘宏的意思,只是在沃特提到进攻受降城时,皇甫嵩才出声道:“君侯,受降城一则于长城太近,即使攻下,大军也不易再隐藏行迹;二来,鲜卑王庭于受降城以东六百余里,一旦有变,鲜卑王庭得知受降城之风声,必定戒备,到时定难破鲜卑王庭也。”
皇甫嵩到底也是未来平定黄巾之乱的名将,自然一眼便看出伏泉选择受降城的漏洞,那里聚集着很多鲜卑西部部落和兵马,汉军可不敢打保证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只要稍微有几个鲜卑人逃出去,溜回弹汗山鲜卑王亭,那么汉军的一切图谋就有可能白露,所以皇甫嵩不建议过早表露汉军的行踪而已。
伏泉点头,不过还是坚持道:“鲜卑王庭能破则破,若不能制,则杀其牧民,灭其人口,此乃除鲜卑之上策,不世之功虽好,却不如汉军灭鲜卑也。”
自始至终,伏泉都明白要想彻底征服战胜那些草原民族,不是占领他们多少土地,而是灭绝他们多数有生力量,而所谓的有生力量,自然就是人口了。草原民族一旦失去种族延续的人口,自然就会溃灭,相反,比起击破鲜卑王庭这种事情,还是将鲜卑种族彻底灭绝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土地被攻占了,只要鲜卑人依旧有人,就总有一日能够再次占领,但是人没了,种族延续不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鲜卑彻底消失于历史长河,他们留下的土地最终被敌人占领。
段颎显然十分同意伏泉的想法,面带赞许的看了一眼伏泉,然后对着身边众人道:“仆昔年平羌,便知占其土地不如灭其人口,如今伏巴郡所言甚妙也,此番便出北地,直攻受降城也,先断鲜卑一部,再战之。”
其他几人见皇帝刘宏安排的两名将领都这么决定,相视一眼后,知道无法反对这两位此番大战的最高指挥者,纷纷齐声道:“诺!”
有段颎发话,他们自然不能拒绝,毕竟这位可是创造无数大汉军事神话的军神,远非他们这些后辈可比。而且,众人也都清楚段颎的战术,一直都是有着浓厚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彻底征服敌军的军事思想,想反对也无法反对,除非他们能和段颎一样,建立那么多不世奇功才行。
之后,众人具体部署,直到伏泉说道欲带自己八千步骑,皆乘马伐鲜卑后,贾诩却是对伏泉、段颎谏言道:“君侯、段公,此行北伐,八千兵马甚少也,当再行征募兵卒,一齐出塞方可。”
“此言有理,义真,北地郡可出兵几何?”段颎点头,随后望向皇甫嵩问道。
皇甫嵩皱了皱眉头,然后摇了摇头道:“北地郡虽有兵数万,然境内羌胡繁多,汉军出塞,必需留大军镇守,不然一旦生变,羌人得知北地空虚,后果难料。若二位将军需兵援助,吾可援步卒三千,不可再多。”
众人皆点头,心知皇甫嵩说得是实情,否则按照大汉光武立国以来精兵简政的策略,若非边地军情火急,又怎么会让这些边地屯兵数万呢?要知道内地有的郡署,全郡上架加起来有郡兵才数千人,远远不能与边地兵马匹敌。
不过,贾诩显然要的不是这个答案,只见他眯着狭长的眼眸,意味深长的对皇甫嵩道:“诩可知北地郡尚有数万铁骑,不知皇甫北地可否割爱?”
“嗯?贾君何意?北地有数万骑兵,余身为北地郡守,如何不知此事?”
皇甫嵩脸色疑惑道,不知贾诩到底何意,毕竟他北地郡兵,众人也都知道,撑死了也就近万骑兵,怎么会有骑兵数万?如果真有的话,他自己都有心思上书皇帝,出塞去捅一捅鲜卑人的马蜂窝了,毕竟征服异族敌国,可是每一个将领心中的梦想,就像现在,没有任何将领,不想成为一个类似“凉州三明”式的任务。当然,皇甫嵩知道贾诩不敢在这时候乱开玩笑,所以话语里语气还十分缓和,否则,若是他人胡言,他这个北地太守定会叫那人好看。
“皇甫北地稍安,且听诩一言,余所言北地有数万铁骑却是不假。”贾诩捋着短须,眼光扫视众人,一副老神在在的装逼模样道。
“为何?”
“凉州自古精兵无数,北地为凉州精华之地,如何无兵?”
“可本郡无数万骑兵也。”
“诩未言郡兵,皇甫北地为何单单执着于郡兵乎?”
“非郡兵,北地如何有兵?”皇甫嵩面色疑惑的反问道,然后有自言自语道:“临时募兵?可北地汉民本就稀少,户口不足,一时之间如何募得大军所需兵额?”
见皇甫嵩一直没听明白,贾诩莞尔一笑道:“皇甫北地如何只算汉民,北地尚有羌胡近十万,皆先零余孽,叛汉后裔。今汉军远征,自当征其兵卒,明为征伐,暗中监视,若汉军出塞,羌胡有异,先募其兵卒,弱其军力,自不怯其反矣。”
“这……”
皇甫嵩眼中精光一闪,不知如何言语,他自然明白贾诩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学习东汉历来的战略,给予胡族胡兵钱财为军费,让他们当雇佣军,每次作战让这些大量的胡人仆从雇佣军当先锋炮灰,汉军只需要派出少量正规军在后监视摘桃子就行。
伏泉在一旁,见此也是暗暗点头,他被贾诩这么一说,自然也明白他的意思了。要知道,汉军雇佣胡人兵马早有先例,因为这样的话,可以大幅度减少汉军兵马的损失,中央政府为此可以节省无数军费,毕竟不说兵员损失之后的新募兵费用,就是安抚汉朝的职业兵所需要的抚恤费用,也是十分可观的。
此生伏泉也是有过不少的募兵经验,自然明白汉军的兵卒在汉朝制度还没有因为那场大乱之前彻底崩溃,不算兵卒的日常生活粮食装备的供应,就是兵卒的招募、抚恤都不是一笔小数目,首先,就是招募兵卒所需要给的安家费,一个兵卒就要三万钱,而汉军兵卒都是职业兵,政府每月都要给予钱财供养,这些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前世的时候,伏泉常听闻有人议论东汉算不得强汉,因为自从光武帝立国以来的政策影响,东汉政府对于异族的态度从来都是以夷制夷,这才有南匈奴盘踞边郡,自成实力,乌桓鲜卑先附汉,后叛汉自立的事情。
对此,伏泉不可置否,也许东汉的政策可能失当,但是他们以夷制夷的做法明显十分正确,否则如果不采取这种措施,以东汉政府的财政,恐怕不需要那种波及天下的大乱,自己就得先玩玩了。
当然,可以作一个比较,如果将汉军每月给的钱财都不算入政府开支,只单单算做政府征兵所需要用的最少三万钱来做比较。当年汉和帝永平年间,辽东太守祭肜以钱财诱赂鲜卑,使其斩叛逆乌丸钦志贲等人首级,之后鲜卑自敦煌、酒泉以东邑落大人,皆到辽东接受赏赐,而东汉政府见到其中不需要政府发兵,便可以清剿异族叛逆,便下令富裕的青、徐二州每年给钱,一年以二亿七千万军费为常例,安抚鲜卑。
如果这两亿七千万全部征募汉军的话,一个汉军征募最少需要三万钱,这两亿七千万看似很多,但是真要征募兵卒实际只能征募到九千人不到,而这九千人只是最初的成本而已。这还不算给汉军兵卒准备衣甲,训练,以及日常粮食后勤等等,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东汉政府付出不下十亿军费,最终才可能得到一支不足九千兵卒的部队。
这一点,如何比每年给鲜卑两亿七千万钱,根本不要付出其他代价,就能得到边郡那些异族数万仆从军队作为炮灰,为汉军攻城拔寨来的性价比高?毕竟,这些异族即使死光了,东汉政府所需要付出的也只是每年两亿七千万的付出而已,而如果自己募兵,不说这其中的成本高昂,就是每月给兵卒的俸禄以及兵卒死亡后的抚恤,都明显比征募异族兵马所付出的代价多的多了。
而且,东汉边郡真正需要兵马的时候,明显不可能只需要这九千人,需要的兵马会是比这九千人多的多的,也因此,他们所需要付出的就不会是一个两亿七千万,而是几个、十几个两亿七千万。
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东汉政府显然不可能不会算这一笔账,所以,征召胡兵已是东汉征募的必然选择,终归这两亿七千万对于东汉政府而言,也不过就是一个大州的一岁半数不到的税收而已。
至于东汉政府给南匈奴的一年一亿九十余万,西域的七千四百八十万,这些钱就更是小钱了,对于东汉政府而言,这些钱和汉羌百年战争所耗费的两百四十余亿而言简直小巫见大巫了。
闲话少扯,伏泉还在沉思,那边皇甫嵩在明白贾诩意思后,连忙说道:“北地穷困,自羌乱以来,民生凋敝,犹未复兴,征羌胡所需经费,郡署府库不足,难以弥补,恐募羌胡一事,难成也。”
那边贾诩对此并未在意,他也早知道皇甫嵩会拒绝,毕竟北地府库或许盈余不少,但是相比募集羌胡而言,显然根本不够。
随后,只见贾诩意味深长的笑道:“皇甫北地如何知诩募羌胡之兵,需钱乎?”
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唯婚姻先髡头,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饮晏毕,然后配合。又禽盖异于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者。又有貂、鼲子,皮毛柔蠕,故天下以为名裘。
兵、食可废,信不可去。且汉故事,供给南单于费直岁一亿九十余万,西域岁七千四百八十万。今北庭弥远,其费过倍,是乃空尽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
摘选自《后汉书》
永平中,祭肜为辽东太守,诱赂鲜卑,使斩叛乌丸钦志贲等首,於是鲜卑自敦煌、酒泉以东邑落大人,皆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人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以为常。和帝时,鲜卑大都护校尉廆帅部众从乌丸校尉任尚击叛者,封校尉廆为率众王。
摘选自《三国志》
(https://www.shubada.com/5925/392253853.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