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体制的好处
在衡岳市没找着黄立夏,魏大龙显然有些不高兴。
苏阳也不去管他,自己回到办公室,想静一静。他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黄立夏的身上。
在黄立夏还未提出打造风情旅游小镇之前,他其实早就有了建镇计划。
苏阳建镇是准备分三步走的。第一步,他要改造乡政府。
神龙乡政府占用的是过去的老祠堂。虽说后来作了不少的改动,但基本面貌还是没怎么改变。
老祠堂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已经风化了。这样的建筑如果在城里,应该早就被定为危房了。神龙乡政府却没办法,即便是危房,也只能继续使用。
因此,改造乡政府,就成了苏阳建镇计划的第一步。
他私下绘制了一份蓝图。未来的神龙乡小镇,将是以乡政府为中心,乡政府门口建造一座广场。居民楼,菜市场,商贸街,未来还要建设剧院等等,都是围绕着乡政府建设。
第一批的居民,他把眼光瞄定在神龙谷的三个自然村。
按照现有的规模,三个村的人家全部集中迁到乡政府来,规划一条街让他们自主建设。这样,神龙乡的第一条街就有了雏形。
同时,乡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号召全乡的村民,有条件的都可以来乡政府建房居住。乡政府在土地上给予优惠政策,并解决来建房户的户口。
苏阳清楚,户口对村民的影响非常巨大。尽管现在城乡户口已经看不出明显的差别。但对于祖辈都是农村户口的人家来说,一个居民户口的诱惑力,足以让他们放弃其他。
城乡二元制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因为户口,让所有农村户口的人自生下来就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比如苏阳,他就有着深刻的记忆。
小时候,他爹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盼望着他长大能吃上“国家粮”。所谓“国家粮”,就是居民户。
居民就是不需种田的人。他们在工厂劳动,在其他行业工作。他们有着天生的优越感。因为他们不用顶着酷暑和严寒下地干活。
他们每月有着固定的收入。他们无论什么季节,脚上永远都穿着鞋。
而出生在乡下的孩子,从小就被迫下地干活劳动。因为,只要一出生,他们身上便被套上了一道枷锁。这道枷锁就是每年必须要上交给国家的各种各样的赋税。
一个农业税,就让所有的农民戴上了沉重的枷锁。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农民辛苦一年,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抵该交的税赋。
当然,这个格局在上世纪末被打破了。一道套在农民脖子上近千年的枷锁被取消了。农民从此不用再上缴税赋。即便如此,自卑感和优越感还是没有因为赋税被取消而有丝毫变化。
农民,在华夏就是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
无数农民家庭,为了培养一个吃“国家粮”的后代,他们会无怨无悔地付出所有。事实也是如此,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人在外吃“国家粮”,这家人在乡亲们面前的面子都格外有光。
越是贫穷落后的地区,人们越对吃“国家粮”有着很深的感情。
苏阳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他计划向县里申请,争取在神龙乡解决两千人的农转非户口问题。只要投资在神龙乡政府规划的小镇建房,乡政府便能解决投资者一家人的户口问题。
户口,对所有的家庭而言,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老百姓发现,户口不同,在升学、参军、就业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待遇。
一个户口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只要神龙乡在户口问题上能有突破,就能吸引更多的村民来乡政府建房集中居住。这样,一个小镇将很快形成。
苏阳建镇计划的第二步,他将眼光瞄准了上级。他知道,单纯靠村民的力量,建镇计划会很漫长。他需要借助国家投资,才能更快实现愿望。
他计划着向县市申请资金扶持。
苏阳计划的第三步,就是神龙乡形成一定规模后,吸引外地人来此居住。
整个计划要想实现,确实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
黄立夏来投资,唯一的好处就是能更快实现他的愿望。
他想得很清楚,黄立夏投资再多,建的小镇再大,也需要人气来支持。这个人气,还是需要神龙乡的村民来支撑。
当然,他也清楚。黄立夏投资神龙乡,绝非仅仅因为丁晓蕾。
作为商人,而且是个精明的商人。黄立夏不可能因为爱一个女人而不顾一切。他必定是看中了神龙乡的某一个让他心动的东西。
商人是从来不做亏本生意的。即便他口口声声亏了老本,谁能知道成交后,他已经悄悄赚回了他想要的利润。
黄立夏投资神龙乡,表面看是为了取悦丁晓蕾,赢得丁晓蕾好感,从而让他实现抱得美人归的愿望。
但在苏阳看来,黄立夏投资目的,远非表面看到的这一点。
神龙乡在神龙人的眼里,就是穷山恶水。如果不是苏阳把路修通,村民连出山的机会都不多。
可是神龙乡到了城里人眼里,那就是风景。而且是绝美的风景。别的不说,神龙山遍布全山的杜鹃花,每年三月,整个山脉都被杜鹃花映红,就像天边的彩霞一样。
这样的风景,在城里人眼里就是诗,是情怀,是浪漫。
开发神龙山,规划神龙谷,建设神龙水库水上乐园,必定是黄立夏的目标。
胡耀敲门进来了,他手里拿着一张报表,笑眯眯地问苏阳道:“苏乡长,马上就要过年了。今年我们应该有奖金吧?”
苏阳道:“你是民政助理,这些事不该你来操心吧?”
胡耀把手里的报表轻轻放在苏阳面前,讪笑着道:“确实不该我来操心,这不是赵主任吩咐我来请示苏乡长你吗?”
苏阳扫了面前的报表一眼,看到是乡政府预计的年底绩效工资表,便拿了起来仔细看了一下。
排在最前面的当然是魏大龙。魏大龙的绩效工资加上各种各样的补贴,居然达到了九万元之多。全乡最低的绩效工资也在两万块左右。
他留意了自己的名字,发现自己能拿到八万多,只比书记魏大龙少了不到五千块。
“这是谁的主意?”苏阳放下报表,随口问了一句。
“苏乡长,实不相瞒。我在神龙乡工作了一辈子,还从没拿过绩效和补贴。全县只有我们神龙乡不发。今年我们乡成绩不错,手头也有钱。大家都盼望着能发。”
苏阳知道,体制内的人,工资只是小头。大头就在这种补贴上面。效益好的乡镇,光是绩效和补贴这一块,就能远远超过平常的年工资。
比如城关镇,最多的一年,发到了十三万。
“大家都是这样想的?”苏阳似笑非笑问道:“胡耀,你有什么看法?”
胡耀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当然希望能发。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面子问题。苏乡长,你想想看,全县各乡镇包括局委办全部机关,人家都发这笔钱。唯独我们神龙乡一年到头一分钱不发。大家都是一口锅里吃饭的,凭什么他们发,我们不发?”
苏阳道:“这事,我得与魏书记研究之后再作答复。”
(https://www.shubada.com/58972/2741851.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