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重生朱厚照,缔造巅峰大明 > 第二百二十七章 会试题:一二三

第二百二十七章 会试题:一二三


很多人以为鞑靼是草原人,蛮横的暴力才是最拿手的,并不屑收买、派用间谍,论间谍,还是大明最厉害,特务政治嘛,又是锦衣卫,又是东厂、西厂的。

但——

这种观点未免小看了草原上的蒙古人。

比如被史书称之为“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的成吉思汗,他就是个用间谍的高手,无论是往来蒙、金的使臣,还是官吏,亦或是从金国的叛逃者,都可能会成为成吉思汗的情报提供者。成吉思汗还招降了金国使臣耶律阿海,派遣间谍札八儿出使金国刺探情报……

在打宋朝时,更是“察军情伪,专务乘乱”,成为了善用间谍的高手,远征中亚时,商队其实就是蒙古人的间谍……

后来文天祥被抓,南宋将领洪都统被策反,都是元朝用收买、用间谍的结果,甚至后来元末,面对朱元璋崛起时,元朝用过收买、策反的手段,甚至还派过间谍不断活跃于各方势力,试图让红巾军窝里斗。

说蒙古人不会收买人、没有派过间谍刺探情报,绝对是胡扯。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哪怕是读书少、普遍大文盲的鞑靼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小王子频频进犯大明屡屡得逞,收获满满,除了战力之外,若说没有情报支撑鬼都不信……

而想要了解大明的动向,除了派间谍到边关外,以小王子的野心、满都海的智慧,鞑靼一定会派间谍当大明京师。

只不过,间谍,细作这些,往往都是隐蔽战线,不声不响将事情办了,可像如今这般动作频频且手段激烈,不是常态,而是非常态,再联系到锦衣卫刺探得来的草原上正在调兵的情报,朱厚照明白过来,沉声道:“鞑靼的细作不仅隐藏在京师,还在积极配合小王子,意图扰乱京师!从现在起,朕要特勤局、锦衣卫精锐全部出动,查出鞑靼细作!”

曾绍贤、崔元肃然领命。

这一晚,虽然闹腾了一些,但并没有影响到大多数人睡觉,就连贡院内部也安稳如常。

天亮。

会试第一场考试开始。

唐寅接过试卷,扫了一眼第一题,不由得瞪大眼。

杨慎盯着试卷,也忍不住挠头。

还有不少举人看到题目之后,左顾右盼,然后面露喜色的。

题目的内容很简短:

子曰三,去一,去二,三为立。朕问政一二三,何为先,何为后,当何为?

唐寅惊讶的是,这题,是不是太简单了?

杨慎挠头的是,这题,是不是另有玄机?

众举人高兴的,这题,怎么就如此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了?

这一道题乍一看不明所以,但对于精通四书五经的举人而言,实在是太清楚不过。

这道题说的是自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自贡又问,这三样必须舍一一个,先舍谁。

孔子回:先舍兵。

自贡又问,第二舍谁?

孔子回:舍粮食。

孔子补充了句:反正人都是会死的,民无信不立。

那意思是说,可以没兵,也可以没粮食饿死,就是不能没信,失去了信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这就是去一,去二,三为立,也是朱厚照问政的一二三。

如此简单明了、立意清楚的题,着实让所有应考举人惊讶不小,毕竟这可是会试,不说往年会试题目吧,就说乡试题目也没这么一眼就能明白的,不应该出一些十分高难度的题目,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抓耳挠腮也想不明白出题人意图的题吗?

比如“问仁既已无颜子”、“配祭如何有太王”、“固为仇口”、“周公系井亦非常”等一般正常人怎么都看不懂,怎么想都想不明白的题目嘛,今年为何给出了一道“说人话”的题?

说人话的题,说到底还是朱厚照强行安排进去的。

科举考试有个规矩,经义的题只能取自四书五经,而且,以前出过的题不能再出了,这个以前,不是指大明朝一代,还包括唐宋元,也不只是说以前会试,还包括了以前的乡试……

一开始科举考试出题多容易,随便摘一段拿出来就能用,可因为出过题就不能再出了,后面就不能摘这一段了,换一段摘吧,四书五经总共才多少字多少段,年月一长,容易出的题全出了。

没办法,只能发挥人的创造了,这一段选一句,那一段选一句,组合出题,等这一套也用个差不多的时候,那就只能这里删半句摘出来,那里减几个字摘出来,组合一下,好了,这就是题目了……

至于参考的人懂不懂不要紧,反正又不是出题人自己做试卷,到了明代中期,就开始大量出现每个字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想问候出题人全家的考题。

古怪晦涩,是个正常人都看不懂。

如果谁看了考题之后,大笑三声:“只有我能做出这一道题”,那兴许不是吹牛,因为这题太难懂了,难懂到你必须从四书五经里面找到这几个不知所谓的字到底出自何处,一旦没找准出处,理解偏了,那就是跑题了……

对于这种乱象,朱厚照强势干预了。

娘的,八股文就够折腾人的了,还出一些刁钻、不是人话的题。

考题考题,考的是举人的真才实学,人家连题目都看不懂,还怎么表现真才实学?

糊涂考糊涂要不得。

礼部尚书傅珪面对这试卷也颇有些无语,对祭酒王瓒道:“陛下这是破了规矩,用了前人出过的题啊。”

王瓒对此并不是太介意,轻松地回道:“傅尚书,前人出过的题不假,可答这一道题的前人,早就不在了啊……”

就是押题的,复习的,也没人做过这道题。

既然没人做过,那为啥不能出?

再说了,王瓒对乱出题的问题早就不满了,四书五经的精髓都在连贯的句子里,你半句话还要拆出去两个字组合,这算什么事。

教育与选拔人才,岂能如此胡闹,皇帝这题,出得好!


  (https://www.shubada.com/58084/3221792.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