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岳川每天讲道,倾听琅琊城百姓的心声,同时根据讲道过程中思想碰撞迸发的灵感去修改和完善《齐民要术》。
在这个过程中,岳川终于明白为什么春秋时代的人喜欢坐而论道。
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意见都会被耐心倾听,并且得到回应。
国君会坐在田埂上向老农请教耕种的经验。
不同国家的士兵会围聚在篝火旁,交流战斗的经验,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判。
孔圣人遇到两小儿辩日,也能从中感悟出道理。
岳川面对的,何止是两小儿。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异乡人甚至异国人闻讯赶来。
小小的琅琊,哪哪都是人。
那场景,跟上辈子各大区景区的黄金周一模一样。
因为西湖断桥上的游人太多,把4G信号给挤断了,所以我们更需要5G信号。
这一刻,岳川终于明白了“群众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
在群众“力量”和“智慧”的灌输下,《齐民要术》也不断提高、完善。
岳川终于明白为什么历史上的先贤都喜欢四方云游,与其他名人坐而论道。
思想上的交锋,就如同砺剑磨刀。
论道就是磨砺,双方都充实了自己的理论,淬炼了自己的锋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再也没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
儒家没有了砺剑石,没有了磨刀石。
所以,它只能日渐腐朽、锈蚀、糟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听众们不断提出问题、问出疑惑,或者说出自己劳作中的感悟、经验和猜想。
他们就是岳川的活水,也是齐民要术的活水。
另一边,“书联”紧锣密鼓的筹划着。
确定了名称之后,琅琊各大家族开始制定“书联”的规矩、宗旨等。
他们借鉴岳川讲述的“故事”,针对故事中读书人阶层犯下的种种错误,分门别类进行修正。
比如读书人脱离最底层劳苦大众,蜕变为地主阶层,帮助统治者压迫百姓。
“书联”第一铁律:我辈读书人,不夺农田、不侵农舍、不误农时、不废农事、不伤农利。若有违背,全体成员共诛之!
诛之,是真正的诛,绝不是口诛笔伐那种嘴炮。
不要小觑了农民的血性和战斗力。
华夏民间武德最充沛的,永远是农民。
为了争水争地而爆发的械斗,无论规模还是惨烈程度,都远超同时期的正规战争。
秦国缺水,民间因争水爆发的械斗范围广、烈度高、持续长,老百姓械斗的经验无比丰富。
商鞅变法,用严刑峻法惩罚私斗,这才使得老秦人“怯于私斗、勇于公战”,把秦军打造成虎狼之师。
再比如戚继光清剿倭寇的时候,官兵腐败,卫所都烂到根子里了,戚继光愁得直挠头。
结果,戚继光发现当地民间械斗成风,尤其是义乌、金华民风彪悍非常。
最重要的是,当地穷得响叮当,老百姓只要能吃饱饭就肯卖命。
戚继光便在当地招募民兵,编练戚家军,大破倭寇。
还有华夏禁枪令的导火索:马井格勒战役。
农民的战斗力一直都非常强。
只是历朝历代都在刻意削弱农民的战斗力,不遗余力的培养顺民。
春秋时代,读书人都是佩剑行走四方,农民也不是温顺麻木的小绵羊。
说弄死队伍中的害群之马,那肯定是弄死。
早上知道去他家的道路,晚上就可以死了。
并非“书联”粗暴,而是岳川讲的“地主故事”太恐怖了。
农民如果不防范地主阶级,迟早要像故事中的农民一样,任地主宰割,世世代代被地主奴役,过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猪差的日子。
还要被地主阶层垄断书籍和知识,断绝农民的上升渠道。
“书联”第二铁律:我辈读书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凡出仕者,必推行“官不出城、权不下乡”。
这就是“姜国模式”的经验了。
你不给我上升的渠道?
我干脆不上升了,掀桌,咱们各玩各的。
我就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我不上去,你也别下来,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当官是为了什么?
捞钱啊!
捞钱是为什么?
回老家置办土地,当地主啊!
官不出城,权不下乡,各乡村抛弃中间商,直接跟国君对接了,当官的还怎么捞钱?
如果捞不到钱,这官不是白当了么?
就算捞到钱,想要侵占农民的田地屋舍,就触发了书联第一条铁律。
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本的买卖没人干。
书联此举,直接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淘汰出官场。
剩下的,都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能臣干吏。
从根源上净化了官场,净化了风气。
贪官污吏成了少数,为民请命成了多数。
“书联”第三条铁律:我辈读书人当永远代表中华先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要求、永远代表中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永远代表中华最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永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个,就不过多解释了。
总之,名称确定!纲领确定!
剩下的就是“读书人”判定标准,以及成为“读书人”的标志等。
这个不难。
葛氏听过岳川讲的“地主故事”,也知道了“科举”的流程。
想要成为读书人,考试就是。
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可以用来出题的“圣贤书”。
“可惜,我们的藏书都捐出去了。”
“净瞎说!就算那些书都在手中,也没有合适的。”
“对啊!圣人讲的地主故事中,使用四书五经作为圣贤书,虽然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什么,但听名字就知道很厉害,咱手里那些都是什么货色?心里有点数吧!”
“要不,咱们合起来编一本书?假托圣贤之名?”
此言一出,屋中瞬间寂静。
众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时间一天天过去,这天讲道结束,岳川叫住了葛氏等人。
“我新编撰了一本书,你们组织人手,抄录一下。对了,这书是使用姜国龙文写的,你们最好是找懂得龙文的人来。”
葛氏老族长连连说道:“回禀圣人,我们一直在关注姜国,也安排有人手在姜国等待《论语》更新。至于姜国文字……我们都购买有《龙文字典》,族中一直有人负责翻译和抄录姜国书籍。”
“如此甚好!”
说完,岳川呵呵一笑,随即将一摞书稿推了出去。
(https://www.shubada.com/57312/3636684.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