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赤地千里
李老太赶紧抱了孙女出去,果然,李老四风尘仆仆从院外进来。
他的衣衫脏的厉害,头发乱糟糟,嘴唇也干裂起皮了。
这可比之前出门时候,狼狈太多了。
陶红英心疼的一把接过行李,问道。
“这次走镖很辛苦吗,怎么累成这个样子!”
李老四摆手,“给我拿两壶凉茶,我是快马赶回来的!”
陶红英听这话就知道出事了,赶紧扔了行李去灶间。
佳音也心疼爹爹受苦了,但更好奇南边什么情形,她也没闹着要抱抱,窝在奶奶肩头,老实又乖巧。
李老四进了屋,被众人围着,咕咚咚喝了两壶凉茶,他这才说道。
“娘啊,南边不好。我们这次走出去一千里,沿途所有州府县城都没下过雨。
听说有的地方,自从去岁收完粮食就没见过一点雨雪。先前耕种都是勉强,如今根本没出苗。”
众人都是听得脸色难看,若是只有京都附近干旱,还好说。
毕竟是天子脚下,天武王朝地域庞大。
南边那些州府丰收,随便送些粮食过来就够了。
但这般看来,南边也是自顾不暇了,甚至比京都附近还要旱,今年绝产已经可以预见了。
“听说咱们家这里也没下过雨?”
李老四叹气,说出想了一路的法子。
“娘,咱家要赶紧买粮了。咱家刚落脚,没有去年的粮底子。不能怕花银子,要赶紧屯粮。”
李老二点头,赶紧应声。
“娘给了银子,我们正要去城里买粮食呢。”
李老四惊喜,本来还以为要多劝几句,毕竟家里银子不多,都拿出来买粮食太难了。
幸好,老娘明理。
李老太摸摸佳音的小头发,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底的慌张。
“你们赶紧去买粮食吧,别怕花银子。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记得分地方买,天黑之后悄悄运回来。”
“知道了,娘放心。”
力气最大的弟弟回来了,李老二和李老三更有底气了。
李老二套了骡车出村,李老三和李老四从后边山脚绕出去。
尽量避开人眼,否则三兄弟都出动,村人肯定是要猜疑。
不是李家打算吃独食,不肯分享消息。
一来各家都有存粮,差不多够吃到秋日。二来,天气之事不好说。
万一大伙儿都去买粮,之后却下雨了呢。那李家的好心,很可能就成了驴肝肺。
陶红英和赵玉茹带了家欢、家喜家安,一起上了山。
猪耳朵菜,小根蒜,婆婆丁,山桔梗,总之一切能吃的,都要采回家。
腌渍做咸菜,或者晒干存干菜,关键时刻,都能填填肚子。
佳音却是不看好这样的准备,因为咸菜和干菜,吃起来都需要水啊。
真是干旱到极致了,最缺的就是水…
但她没法劝,也劝不了。
她只能假装睡觉,然后进了小院空间努力干活。
先前李老太讨要回来的各种菜籽,这时候派上用场了。
田间地头,哪里有地方就种哪里。
特别是一些小菜,一个月之后,怎么也可以吃了。
当然,最让佳音关注的,还是前院的水井。
当初回老家的时候,村里也都用上电力抽水。
但她偏偏喜欢家里压水井,坚持没改造,如今倒是成了救命的稻草!
一瓢水倒进去,快速压着把手,很快就有井水哗啦啦淌出来。
但佳音还小,压一会儿就累的不成。
当初那只没了娘的小羊羔,如今也长成了半大羊了。
它跑来咩咩叫着,欢快甩着小尾巴,喝着甘甜清凉的井水。
佳音给四头小猪,鸡鸭鹅都添了些水,这心里才算踏实很多。
小院就是她最大的底气。
不求富贵,但求保着一家人吃饱穿暖就好。
一家人惦记的厉害,终于在天黑时候,盼回了骡车。
一袋袋高粱米和小米从车上搬下来,中间还有五十斤白米,五十斤细面。
这是李老四贴补银子给闺女买的。
走镖路上,他又打了几次里猎,皮子换了一些银子。
原本想给家里人买些礼物,但实在惦记家里,同刘镖头说了一声,就提前快马赶回来了。
家义还在镖队里,倒也不怕镖队缺人手。
暂时充做库房的厢房,一下就被填满了一半。
李家老少站在门口,望着那些麻袋和布袋子,谁也没有说话,眼里却都少了惶然。
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都把嘴闭严,跟谁也不能说咱家有粮。想想逃荒路上,被抢走的那些粮食。人饿极了,什么事都会发生!”
李老太低声嘱咐家里人,尤其是家安家喜。
小孩子嘴上没有把门的,容易同人炫耀。
家安家喜见大家都看他们,赶紧捂了嘴巴,一副打死也不说的架势。
这倒是把大伙逗笑了。
佳音倒是想把粮食都收进空间小院里,但她太小,不好走动,来回取粮食。
而且家里人看着归仓了,若是找不到,也会怀疑…
没有两日,家义终于赶了回来。
他拿了三两银子,是这趟镖的工钱。
李老四提前回来了,但刘镖头依旧给了二两。家义因为年岁小,一直都是拿半份儿工钱,一两。
叔侄俩在镖局,如今可是人人皆知。
谁走镖都想带上他们,因为实在是帮助太大了。
路上有个力气活儿,根本不用愁。
特别是这次,有山贼不开眼想要打劫,李老四第一个发现。
他一箭射过去,直接把山贼头领的帽子射个对穿,硬是吓得所有山贼不敢上前一步。
车队顺利通过,没动刀,也没浪费买路银子。
为此,刘镖头特意来了一趟,给李老太带了两盒子点心,一条肉,给佳音买了一包芝麻糖。
免不得,陶红英下厨做了酒菜,又吃喝一顿。
日子一天天过去,也越来越热。
太阳蒸烤大地,像热锅,而所有人都是热锅上的蚂蚁。
村长一趟趟跑田里,眼见庄稼苗都蔫的低了头,他也发了狠,吆喝村人。
“赶紧挑水浇庄稼吧,不能再等下去了。”
村人都是苦了脸,挑水浇田是最累的活计。
本来各家壮劳力就少,有些残兵出身的,耕种都不容易。
如今还添了这么大一个活计,简直要命了。
有心存侥幸的,还想再等几天,但李家却迅速行动起来。
家里的骡车套上,所有的木桶木盆都搬出来。
骡车拉水,李老太婆媳带着孩子负责浇水。
李老二兄弟几个带了家义家欢,还要挑水。
(https://www.shubada.com/55617/5831110.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