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劝说
第307章 劝说
“父皇,忠勇侯的忠心不用怀疑,算起来太后娘娘对他施的恩惠不少,可他还是心向父皇的。而且如今也没那么多时间耽搁了若是不尽快把这件事平定,彻查盐务就成了空谈,朝中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的。”赵策英说道。
很多人都以为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其实不然。
除了开国皇帝外,后面的皇帝其实很受臣子制约。
强如汉武唐宗,不也被臣子逼的下过罪己诏么。
罪己诏是在出现大的问题的时候,皇帝自省检讨自己过失的一种文书。
对于皇帝来说下罪己诏,简直是自己一生的污点。
汉武唐宗多么强势的人,要不是被臣子逼的没有办法,怎么可能让自己背负这样的污点。
这件事自然不至于让官员逼迫赵宗全下罪己诏,不过一旦赵宗全提出什么政令,这些官员肯定会出来反对。
只要朝中大半都是反对声音,赵宗全也没办法强制执行。
赵宗全闻言沉默了许久,说道:“那就由你去劝说袁文绍吧。”
“是。”赵策英应道。
……
袁文绍一直想不通齐衡为什么会抓盛长枫。
等赵策英找上门来,让他去向太后求情的时候,袁文绍才真正明白齐衡的用意。
说实话,对于原剧中齐衡各种帮着太后针对赵宗全,本身就存在不正常。
毕竟一边是皇帝一边是太后,两人还不是亲母子。
在两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朝中大臣多数都偏向官家情况下,齐衡却帮着太后,着实奇怪。
要说齐衡为人刚整不阿,站在有理的一边,就有点扯淡了。
满朝文武不可能没有一个正直的官员,为什么他们不帮太后?
因为他们其实心里很认同官家和太后争权。
自古以来,太后垂帘听政,重用亲族,最后不肯放权的例子不少。
当今官家又不是小孩子,哪里需要太后垂帘听政。
齐衡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可以说从大义上,皇帝太后争权要支持皇帝。
从私人利益角度上来说,也要支持皇帝。
毕竟太后都多大年纪了,以后终归要还政的。
若是帮太后,以后皇帝秋后算账怎么办?
现在袁文绍总算明白了,齐衡不是要帮太后,是他又不得已的苦衷。
而这次奏请官家彻查逆王逆党,他也同样没得选择。
不过齐衡也知道这其中的风险,所以他看似在抓人,其实并没有把事情闹大。
目前为止,他抓得都是那些勋爵官员的子嗣,并没有动那些官员。
他这么做,就是想逼迫那些有人被抓的人家,去找官家和太后娘娘求情,以达到太后或者官家主动叫停的目的。
不管官家还是太后谁叫停,他作为上奏的人,也是官家任命彻查的人肯定要背锅。
看似好像把自己陷入了绝地,实则不然。
因为大周不杀士大夫,而不管是官家太后,还是那些家里有人被抓的人家,都想尽快平息此事。
如此一来,齐衡最多就是被贬。
看似齐衡背了锅,他却能借机离开汴京这个泥潭,跳出棋局。
不得不说,他有些小看齐衡了。
赵策英让袁文绍去找太后求情,他没法推辞。
只能来到宫里求见太后。
太后高兴的召见了袁文绍,但是当听到袁文绍开口求情,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忠勇侯,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太后娘娘,臣知道。”袁文绍拱手道。
“哀家知道伱妻族那边有人被抓了,不过哀家让人打听过,他犯的事不大,当初先帝已经处置过他父亲,没道理再次追究。哀家会让人跟齐衡说清楚,人要不了多久就会放了。其余的事,你不用管了。”太后淡淡道。
“臣谢太后娘娘,不过臣还是想请太后罢手。”袁文绍说道。
“你知道哀家这么做的目的么?”太后冷冷道。
“臣猜出了一些,太后应该是想逼迫官家不要彻查盐务吧?”袁文绍说道。
“不!”
太后摇了摇头,说道:“哀家久居深宫,又是妇道人家。虽然政务不太懂,却也知道彻查盐务势在必行。当初先帝也曾想要彻查盐务,哀家自然没有道理阻止。
但是他太心急了,先帝跟哀家说过,当初改革就是他太心急了,才导致功败垂成。哀家不想他步先帝后尘。”
“太后娘娘,臣觉得这两件事不可同日而语,改革牵扯太多,确实应该徐徐图之,但是盐务之事已成固疾,越快处理越好。”袁文绍反驳道。
“这些哀家自然知道,但是官家原本准备的是明年入秋后查,如今却一下提前了一年,准备今年入秋就查。准备仓促,很难查清,还会打草惊蛇。你说哀家阻止有错么?”太后说道。
“不是说明年年初么?”袁文绍闻言一愣。
对于太后能知道赵宗全的打算,袁文绍并不惊讶。
先帝在位数十年,对待宫里太监宫女一向宽厚,宫里人多数都心向太后。
即便赵宗全登基后,换过一批,宫里依旧遍布着太后的眼线。
太后冷笑道:“那是之前,他提早到明年年初,虽然还是有些急,哀家也勉强能够接受。但是现在又提前到今年入秋,如此朝令夕改,简直是笑话。哀家是不会眼看着先帝多年心血,毁在他手上的。”
袁文绍眉头微皱,赵宗全和太后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
他们之间的矛盾其实并不是权利,而是太后对赵宗全的一些做法不满。
太后很缺乏政治眼光,她也不懂那些,只觉得先帝的政策都是对的。
希望后来的皇帝萧规曹随,按部就班就好了。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个皇帝。
哪怕是一个昏君,刚开始当上皇帝的时候,也有满心抱负,怎么可能全部按部就班。
这就是两人矛盾不可调和的地方。
太后希望赵宗全按部就班,先帝的政策不被改动。
赵宗全却想做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
袁文绍沉默许久,说道:“太后娘娘,臣觉得彻查盐务其实并不在于准备多久,最重要的其实是态度。私盐泛滥,证据不难找。而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找出多少证据来,而是面对的阻力。只要官家有这个决心,什么时候开始,并不重要。”
太后闻言沉思了起来,不得不说袁文绍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太后却觉得事情是她挑起来的,若她叫停,岂不是自己打脸。
一时间有些犹豫。
袁文绍看出太后有些动摇了,只是抹不开面子,于是说道:“如今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于国不利。即便为了朝堂稳定,彻查逆党一事,也不宜继续下去了。还请太后明鉴!”
太后沉默了一会,说道:“哀家会仔细考虑的,你先回去吧。”
“臣告退!”袁文绍躬身一礼,退了出去。
<div class="contentadv"> “太后娘娘,真的要这么算了?”朱内官说道。
太后沉吟道:“有一点他说的对,如今朝野人心惶惶,于国不利。算了,彻查盐务就当对官家的一次考验吧。”
若是可以,她也不想换个皇帝。
虽然赵宗全的很多做法,都让她很不满意,但毕竟是先帝亲自定下的人选。
赵宗全没有犯什么大错,朝中大臣许多都心向他,她想废除赵宗全基本不可能。
最多只能通过兵变。
但是这么做的话,会使朝堂震动。
不到万不得已,她还是不想用。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走进来禀报道:“启禀太后娘娘,刘贵妃带着永王殿下求见。”
太后娘娘目光微闪,说道:“让她进来吧。”
虽说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想发动兵变,但有些事却需要早早准备。
太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过兖王造反给了她很大启发。
兖王之所以能掌控皇宫,荣贵妃姐弟功不可没。
而刘贵妃和当初的荣贵妃很像,一样受宠,一样有个当殿前司副指挥使的亲戚。
不同的是,荣贵妃当初是为了帮妹妹报仇。
这在太后看来,并不影响。
荣贵妃为妹妹报仇,刘贵妃却为了她儿子能够当上皇帝。
没多久,刘贵妃抱着孩子走了进来。
“臣妾拜见母后。”刘贵妃行礼道。
“快免礼,赐坐。”
太后摆了摆手责怪道:“你说你抱着孩子还行什么礼啊。”
刘贵妃笑道:“前些日子在御花园太后娘娘想看看永儿,当时永儿睡着了。如今永儿不像之前那么贪睡,精神着呢,臣妾就想着抱过来让太后娘娘看看。”
上次太后告诉她官家有意要立太子,刘贵妃就连忙让人打听了。
刘贵妃在宫里没什么根基,根本打听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不过她虽然没有打听到赵宗全是不是真的要立储,却打听到赵策英这段时间三天两头进宫。
每次都和赵宗全单独聊上许久才走。
这个消息让刘贵妃心里蒙上一层阴霾。
有的事情若是没有看到希望,也就不会乱想。
刘贵妃最开始从没幻想过自己儿子可以当太子。
但是当听到那些谣言后,不自觉的就心动了。
刚开始刘贵妃还安慰自己只是谣言。
可是当真听到赵宗全要立储的时候,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淡定。
反而觉得属于她的东西要被抢走了。
她儿子还小,赵宗全要立储也不可能立她的儿子。
一但赵策英成了太子,等她儿子长大,赵策英的地位早已稳固,难以动摇了。
这段时间刘贵妃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
不过刘贵妃还是有点小聪明的,她知道太后不会莫名其妙的跟她说立储的事。
联想到太后和赵宗全不和,她心里有了一个猜测。
这次过来就是为了试探试探,看看自己的猜测到底是不是真的。
太后闻言高兴道:“算起来永哥儿也六七个月大了,这个时候确实精神好,快抱过来让哀家看看。”
仁宗皇帝没有子嗣,并不是说他身体有问题。
事实上,仁宗皇帝有过几个子嗣,只不过都夭折了。
最大的一个都活到了九岁,却生病去世了。
太后也生过一个,对孩子的一些情况还是了解的。
刘贵妃闻言连忙抱着孩子上前,把孩子递给了太后。
太后小心的接过孩子,换人了孩子也不哭闹,乌黑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太后。
“呦,你看这圆圆的小脸多可爱,特别是那双眼睛,十分有神,和先帝有些像呢。”太后笑道。
“这孩子也是怪,平常除了臣妾和照看他的那个奶妈,其余人只要抱他就哭,就连官家都不例外。倒是和太后娘娘亲,竟然不哭。”刘贵妃笑道。
“呵呵,说明这个孩子和哀家有缘。”太后呵呵一笑,说道:“哀家这宫里冷清,以后你多多带永哥儿过来坐坐。”
此时太后也没确定要不要发动兵变,不过若能从小培养永王,以后发动兵变让他继承皇位也不是不行。
即便赵宗全能够做出改变让她满意,她也一样可以好好培养永王,让他接受学习先帝的理念。
以后找机会把他推上皇位,这样一来必然能够让先帝的政策一直保持下去。
先帝没有儿子,没人延续血脉。
若是有人能延续他的政策,想来先帝泉下有知,也会十分欣慰。
“臣妾就是怕打扰太后亲近,官家那边怪罪。”刘贵妃说道。
偶尔来一次,她能找到说辞,赵宗全那边也不会怀疑,但是经常来肯定不行。
“嗐,我当什么事呢。官家那边哀家会去说,保证他不会怪罪你。”太后摆手道。
即便刘贵妃不说,她为了不让赵宗全怀疑,也会去找赵宗全说的。
至于借口很简单,就说看到永王,喜欢的紧,觉得宫里冷清,想把邕王唯一存活下来的那个幼子接到身边扶养。
赵宗全一听肯定不愿意,自然会提出让刘贵妃时常带孩子过来陪她。
……
“文绍如何了?”
赵策英并没有走,一直等着袁文绍回来。
“太后娘娘还是识大体的,臣劝说几句太后就答应了下来,明天早朝,太后应该会主动提出放弃查逆王余孽之事了。”袁文绍说道。
“太好了,这件事能解决,文绍你功不可没。”赵策英笑道:“我会在父皇面前为你请功的。”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不敢居功。”
袁文绍其实想问问为什么彻查盐务之事再次提前了,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问出来。
(https://www.shubada.com/52925/11464583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