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 > 第127章 《农学》

第127章 《农学》


然后待到这些人回家收拾行李,  好些人便也听闻了,那位林大郎所开设的学堂,便是第二次考核未曾通过者居然也收下了。

        其实对农学招人一事,  好些老百姓都动心了。只是因着要识字者这一条要求,使得大家不敢前去报名。

        “不是说,  不识字者不收么?”

        “听闻是林大郎见其求学之心性坚定,  故破例收下的……”

        “哎呀,早知晓我也去了!”

        这一留下,便不止是能学到技艺,  半年后还能有不低的薪酬拿。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  他们跑来林立文这里学农事上的技艺,冲着的不就是这些东西么?

        但可惜,凡事没有早知晓这一说。

        再者,农学那里已经将最终入学名单确定好,  林立文也对外宣布暂时不再招收学子了。

        众人此时便只能叹息:“时也运也……终是那几人运气好。”

        然对于林立文来说,  若是可以,他是想敞开了去收人。虽然这样一来,所费银钱必不是小数目。但钱这个事,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京中那些个官大人们身上羊毛又肥又厚,  林立文若用心去薅,学堂这一块的资费便能出来不少。再者既是农事学堂,培养学子们自给自足也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真正难的是,学员若是太多,  单只靠林立文一人,  必然是教习不过来的。而用识字考核,  筛除掉大部分的人选,  其实是对于现阶段来讲,  林立文仔细思量过后的唯一选择。

        林立文这一次开办农学,也是有提前与永兴帝报备过的。因而对于各官大人派遣人员入学一事,永兴帝也是知晓的。

        但正如林立文之前所言一般,这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大好事。

        朝臣们行事的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只要行事后的结果带来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永兴帝自也是十分乐意的。

        最后,待到林立文将入读名单送来,永兴帝还命人在庄田处设置一大武侯铺(注1),用以负责田庄和农学的治安。

        皇朝的武侯铺分大小两规格,大铺规制是三十人。于是京城各文武百官对林立文所开办农学的态度,也越发的重视了。

        便是入学的学子们,心情也跟着激情澎湃了起来。他们本来的目的,或是受背后自家大人的指派,亦或者只是单纯奔着农事技艺而来。但到了此刻,一些人也忍不住幻想。若是学得好了,是不是也有希望被圣上注意到?

        因为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武侯铺的设置,是代表着永兴帝对农学的重视程度。

        永兴二十五年,七月初一,时下第一所农学正式开课。

        面对端坐在下面的众多学子,林立文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八个字——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这是林立文创办这所农学的初衷,也是希望这些学子们能牢记于心的使命。

        ……

        既是教学,课本必不可少。

        而论起课本的编制,林立文是在牧州时升起的念头,也是从那时候他便开始着手准备起来了。

        在过去做准备的这几年里,林立文根据自己在北地吉州,南地牧州,还有干旱荒凉的西州等经验,再从他现代所学的知识中选取适用于时下的部分,终于在今年编制成了一本具有实用性的《农学》。

        《农学》一共分为五大类。

        农器篇,记载着林立文所知晓的适用于时下的众农具,还配有图片,制作方法和使用功能。

        农肥篇,林立文先将肥料分为大类,在大类下面再分小类,做了具体的描述还有制作方法和适用种类以及土壤。

        另外还有农田篇,农耕篇与农桑篇。

        农田篇里面讲了农田的大致分类和不同土壤的表现情况,以及其适用耕作的农作物,农耕篇里的各种耕地手法及其主要作用,农桑篇里有时下主要农作物的种类配图,适宜种植之地,以及种植技术等。

        这便也使得那些个学子们在拿到《农学》后一翻阅,众人全都惊住了。

        他们是奔着林立文的农事技艺而来的没错,也素来听闻这位林大郎于农事技艺上从不藏私。但凡有人前来询问,这位林大郎必倾囊相授。

        可他们却从不敢想,这才入学第一日,这位林大郎便直接将众多农事技艺编制成书发给大家!

        整本《农学》其实并不长,但却是满满的干货。且林立文在书写语言上,也是通俗易懂。因而只要是识字者,便能很轻易的看明白书里的内容。

        可以这么说,不管是谁,只需要拿着这本《农学》,好生的去学习,农事上的一些技艺便都能学会了。

        而对于整个课堂里的所有学子来讲,有了这本《农学》,他们的目的便基本达到了。

        在短暂的震惊过后,课堂里开始喧哗了起来。

        好些人一面快速的翻阅着《农学》,发出阵阵惊呼声,一面又时不时的抬起头,满脸诧异的朝着讲台上站着的林立文望去。

        实在是这惊喜来得太快太突然,好些人都产生了做梦一般的感觉,总觉得此刻格外的不真实。

        “大人,这书当真便这般发放给我们了?”终于,有一学子扬声问道。

        林立文:“嗯。”

        “那,那我们可能将书中内容传授出去?”学子鼓足了勇气,又问道。

        “当然可以!”林立文拿着戒尺,用力的敲了敲身后的黑板,使得课堂众学子们的注意力,终于能从得到《农学》后的震惊中回来了些。

        大家便瞧见林立文手中戒尺所对准的地方——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一时之间,课堂里变得极其的安静。

        在刚开始上课前,林立文便将这八个字写在了黑板上,也与大家讲解了农学开办的初衷与使命。

        可说实话,在那时众人并没有达到林立文所希望的那般境界。

        但到了这一刻,手中拿着《农学》的大家,再看着黑板上的“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这八字,内心却突然被震动了一下。

        自从林立文放出要开办农学起,受到的各方关注便不少。

        但因着庄田里设置了一处大武侯铺,大家关注归关注,却也不敢轻易跑到学堂里去打探消息。

        一个个耐着性子等到十日课完,农学放假。

        对于农学假期这一块,林立文参考的是时下官学放假的标准。上学十日,放假一天,称之为常假。(注2)

        常假期间,学子们可选择回家休假,也可选择留在田庄。只是留在田庄,需得去往吴六那里做登记。

        第一次放假,学堂里的学子们也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之前未曾通过识字考核的,这些人在拿到农书后,越发懂得了识字的重要性。因而都选择留了下来,抓紧这一日假期好生识字。

        教授大家识字的那位先生也被林立文长期聘用了下来,除了兼顾教习农学班学子们的识字外。其实最主要的是,林立文聘请他,是用来教授田庄里的那些佃户们和附近一些百姓们的孩子识字。

        凡年满六岁者,不论男女皆可入学堂念书,束脩免费,笔墨纸砚及课本这一块,学堂也会定时定例发放。

        因而除了这位夫子,林立文还另外聘请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夫子,用以教习女生。

        此行林立文也不求这些孩子们日后能学成大儒,只想着能识字也好。毕竟时下识字率之低,使得农事推广都极为的艰难。

        在过去那几年的农事推广中,林立文要先在各县城屯田司选拔人选培训,再指派这些人下到各村庄教授,除了一对一实践教授更为有效外,也是因为百姓不识字。

        林立文就曾亲眼见过,因为百姓不识字,朝廷下达的政令他们看不懂,需要有识字者在一旁大声诵读。

        然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官府派人诵读,若一字无误的朝廷的政令宣读了出来还好。可在诵读中,若为官者包藏私心,刻意扭改政令,百姓因不识字便也只能盲目遵从……

        这些都是时下百姓不识字的悲哀之处。

        只是以林立文如今的能力,尚且还做不到令整个皇朝的百姓识字,所以他只能先在官田里开设免费学堂。

        这便使得近日庄田里的那些个佃户们,还有附近的老百姓们高兴的好似大过年一般的。

        另外一派,便是那些官大人派来的人选。

        他们是受人派遣而来,学堂第一次放常假,自是也要回去将农学里所发生的事情汇报与自家大人。

        “如何?”早就在家中惦记此事的官大人们,自是第一时间便将自家派过去的学子唤到跟前来询问。

        这话一问出来,便见着自家所派出去的学子,双手呈上了一本书。

        “《农学》?可是那位林大郎所著?”

        “确是林大人所著。”学子答道。

        官大人脸上便极为惊讶:“那我可得好生翻阅一番了。”

        在农事上的技艺,这些个官大人自是相信林立文的。若不然,大家也不会想尽了办法,塞人进学堂。但是著书,可不单单是会些技艺便能写得出来的。

        尤其是大家还素来听闻那位林大郎在念书一道上,是极为不开窍。甚至还被当时所教授学识的夫子痛骂:“朽木不可雕也”,将其逐出的学堂。

        万没想到,有一天这位林大郎开办起了学堂不说,竟然还自己著书了。

        然而等到他们这一翻阅,便如同刚拿到《农学》时的学子们一般,那些个官大人也是大为震惊:“那林大郎竟直接就将技艺书发放给你们了?”

        能称之为重宝的技艺之书,那位林大郎竟这般轻易的便给出来了?


  (https://www.shubada.com/52915/5369079.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