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舌尖上的神豪 > 第344章 你还敢装逼?

第344章 你还敢装逼?


  第二天市区转转,或许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条道路:嘈杂、凌乱、拥挤,它往往是城市改造的首选;也折射着城市最真实生动的性格。

  就像一根剪不断的脐带,连结着一方特有的烟火蒸腾,温热着一脉真实的岁月轮转,叫人慢慢沉淀出生命本身的重量。

  脚下的百年黄岛路东西向,斜坡状,全长四百多米,自20世纪初建成至今,一直是经营海鲜禽蛋、肉类蔬果及铁、木、陶瓷器等日用杂货的自由市场。几度被取缔又几度重生,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句话代表曾经是几代当地人心目中美好生活的象征。曾是一种时髦,那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奖励。

  两边建筑很有特色,逊清官吏修建的欧式小楼、标志性民居老建筑里院,以及一步半台阶。青石板铺设,每级台阶很矮,仅4厘米左右,可宽度则比一般台阶宽,一步上小了,两步又大了,所以被称为一步半。

  两边各种小摊,各种各样的打火机,五毛钱到一块钱不等,很多上面还写真某某酒、某某烟的广告。

  沧桑木门上贴着居民委员会的通知,往里一个昏暗的胡同,带着好奇便走入。进入大院,有些吃惊,横挂的绳索上凉满刚洗的衣服,四层楼上一间挨一间的小屋,公用的水龙头等等,实在想不出里面是这样的景象。

  房屋很小,每个楼层中间都有一个水龙头,岁月的印记印在这些一间间房屋。刚洗好的衣服通过绳索滚动到楼宇空间地带,密密麻麻,如蜘蛛网。

  杂乱的电线,横拉的凉衣绳,紧凑的房屋,老屋还在,故事还在继续,只是有些故事已经久远的没了影子,只剩下时代的印记。

  从弄堂里面出来,旁边写有茶叶店铺的这座老楼也是当时著名的风尘遗址,只是物是人非,现代的故事在继续。

  很多小吃,如果要评选山东人最讨厌的十句话,榜首位置一定是:你们是不是天天都吃煎饼卷大葱?

  跟京城豆汁,津港煎饼果子一样,足迹好像遍布全国各地。但正宗的味道,对于外地人还是很陌生。

  面对面才明白,刚出鏊子的煎饼是甜的、脆的,能尝到谷物的香气,可以直接空口吃。放久了的煎饼可以卷带汤汁的食物,菜汁浸过的煎饼分分钟变软和菜合二为一

  按照老板的话说,按辈份来讲,煎饼果子不喊煎饼祖宗,也至少要喊爸爸。中华上下五千年,煎饼也活了5000多岁,您吃的不是煎饼,是历史的沉淀!

  明朝万历年被发扬光大,山就连分家契约中,都记要写上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能被当做财产分家,可见煎饼的重要地位。

  放到旧社会,山东姑娘不会女红不要紧,烙不好煎饼肯定会沦为剩女。

  一张标准煎饼,需要提前一晚浸泡原料,再用石磨细细碾磨,想要图快,得到的颗粒也会过大,影响口感,磨好的煎饼糊子再进行摊制。

  刚下来的新麦子不好摊,陈的小米会发苦。另外纯麦子的煎饼要将麦子烫一遍;有些地方在磨糊前,兑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熟料”,这样磨出来的糊子容易摊制。

  鏊子必须是专用工具,跟摊煎饼果子的平整铁盘不同,中心稍凸,底下烧火,上面摊煎饼,最好用玉米棒等燃烧均匀的材料做生火原料。

  烧鏊子是个技术活,火太旺煎饼容易焦糊,烧凉了煎饼会发白易碎,湿润粘牙,煎饼的整个摊制过程只有二三十秒,火力非常重要。一般都是家里摊煎饼最德高望重的煎饼达人来操作,最能拿捏火候。

  然后是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自制油擦子,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用油,摊煎饼之前先用来擦鏊子,按照庄臣的话说,这叫包浆。

  煎饼摊好还要进行美容整形,必须揭两次,最初是放在盖顶上直接摞起来,第一揭要把脆的地方和湿润的地方交错放,把边边角角翘起来的地方放到中间,使口感更均匀。

  第二揭更考验手法,揭开后要将煎饼叠成长方形,方便存放,吃煎饼的时候还能体会到从薄到厚两种口感,不愧是探索5000年的最佳造型。

  老板的煎饼在磨好糊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发酵,摊出来的饼更薄,又创新的加了糖,煎饼摇身一变成小清新,成功挤入精致小吃行列。

  再包入豆腐末、粉条、韭菜、虾皮……

  庄臣感觉这里老建筑的保护算是比较好的,在老城区散步,既有欧洲风格的街道和建筑,又有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独特魅力就在于起起伏不定的地势。各种红房子,鳞次栉比,排列在眼前。

  充满人文气息,老舍、巴金、沈从文、梁实秋皆在此小住或长居。不经意间一栋别墅便可能是某某名人故居。

  听说这里有四大怪,一是汽车没有走路快,二是泳衣穿在外,三是啤酒装进袋,四是小嫚嫁老外。

  在路上看见很多人手里拿着一个透明大袋子,里面全是淡黄色液体……

  后来才知道是生啤,直接从啤酒桶里倒出来,保存期很短,但绝对新鲜,塑料袋装着可以一次性喝个够。

  有的带回家去喝,有的直接几个人围在桌子前,坐着马扎喝啤酒,买三五斤,就着小龙虾,多么的爽。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来到啤酒二厂,远远看见一排排发酵罐高耸林立,很是壮观。一辆辆拉啤酒的卡车鱼贯从厂门口进出,虽然已经初秋,但还是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

  近水楼台先得月,靠近酒厂好喝酒,当地人最大的福利就是,每天可以喝到最新鲜的啤酒。天刚黑,门口几家饭店已经爆满,有的还需要拿号排队等候,

  进包间,老板热情的开始推销,什么一厂的酒喝起来更柔和,更纯正,更香点,喝多不会头疼。

  大桶扎啤必须是5厂的,苦味少,更甜点。2厂在李村,相比较于1厂,喝多会头疼,容易上头,没有一厂的香。

  3厂在平度,4厂在永平路上,3厂和4厂比较一般,强烈推荐一厂。

  庄臣很无语,你丫的一个工业流水线出来的玩意,弄的比精酿都细分?


  (https://www.shubada.com/5291/47240776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