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9章
“去年的宁远互市招商,似乎朝廷要大力发展商事,会不会跟这个有关系?”
“有可能,还有可能就是刑律方面的策论吧!”
……
众学子们纷纷议论着,文华殿内,崇祯坐在首座之上,下面站着三十二人。
这三十六人就是本次会试的主考官和同考官,主考官四人,同考官三十二人,几乎是往年的两倍了,但谁叫今年参加的人数是往年的三倍以上呢。
即便是有三十二人,每人平均得评四百三十份试卷,到二十六日放榜,日均三十余份。
看着不算多,但别忘了会试考三场,也就是一天近百份,工作量不小的。
主考官是礼部尚书刘宗周和内阁的韩癀、李标、李国普四人。
同考官则是六部九卿各出一人,其余均为翰林院的人,都是锦衣卫调查过的清白、刚正不阿之人。
崇祯本意是让孙承宗、袁可立二人担任,但一个去了济南坐镇,一个要统筹政务,实在是没空。
听完了礼部尚书刘宗周对会试的安排以及进度之后,崇祯沉声道:“诸位,会试还有三天,召诸位来除了去听听你们对会试的安排外,还有就是为了试卷的问题!
各部院上呈的试题多大三百余道,朕粗略看过一些,看的出来都用心了,
可太多了,朕也难以取舍,所以朕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崇祯说完,朝着王承恩招了招手,两个小太监各自抱着一个箱子进了文华殿。
“左边箱子里是四书,右边箱子里五经,你们抽出抽出七道,就是第一场的试题了,有问题吗?”
众人齐齐的摇头。
会试三场,第一场考经问五条,考生需做三篇四书文,四篇五经文。
永乐时颁布《四书五经大全》,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统编教材以及科举头场的标准答案。
这是最基础的考试,若是连标准答案都答不对或者答不上来,那后面的也不用考了,所以,是哪几道题也就无所谓了。
只是商量了片刻的功夫,走出七人,依次抽出一个纸球,交给了王承恩。
“这七道题,朕会让大明日报馆印刷,开考前半个时辰送到贡院,都散了吧!”
众人行礼后离去。
待众人离去后,崇祯背负双手在大殿内缓缓的走动着。
会试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的经义掌握情况,这是基础,看看考生是否博学。
第二场则是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可以简单理解为公文,检验考生是否具备做官的基本条件。
要求士子模仿上位者的言行,写出相应的诏、诰、表等,其中重要的就是判语,这是考察士子对《大明律》的掌握情况。
所以说,会试录取的学子,不一定会判案,但一定是懂得律法的。
第三场则是考经史策五道,就是策论了,可以理解为定国安邦的见解了。
换作以往,考官们最看重的是第一场,可现在崇祯看中的却是第三场。
甭管他是不是高谈阔论、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等等,这些都可以慢慢磨炼,
可若是连这种格局、想法都没有,即便是四书五经读的再好也只能当个知县、知府了。
他翻阅了明以来所有策论题,说实话,若非是他穿越过来,接收了原主的知识,他估计连题目都看不懂。
例如宋仁宗嘉祐六年的策论题目,只有四个字:浮费弥广。
(https://www.shubada.com/52525/901659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