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474章 道争是要踏着对手的尸骨向前的!

第474章 道争是要踏着对手的尸骨向前的!


第473章  天下群起,争道为先!

        一阵微风从昭城吹出,只有路边的杂草微微摇动。

        一道轻巧的言语传出,声音低的就像是睡梦中的呻吟一般。

        “昭城开了。”

        微风忽的化就了狂风,呼啸而过,卷起漫天无数肆虐过境。

        那道低声的言语,比一万人齐声大喝还要响亮。

        说话的人站在高高的山巅,他对着山谷说话,于是四面八方的风便将他的声音传播得到处都是。

        万里的距离,不过是转瞬之间而已。

        “往昭城去!”

        “往学宫去!”

        “祭拜圣贤!”

        无数道声音响彻在诸夏的土地上,天下之中各个郡县的学子都随着自家的师长向昭城蜂拥而来,游学的学子第一站就选择了昭城,甚至就连长安的太学都有学子告假要去昭城。

        临淄。

        这里是孟儒的大本营之一。

        孟儒在天下之间都有声名,但主要是关东的显学,前往长安朝廷做官的不算多,但是在关东的郡县之中比较有势力。

        当代孟氏家主是海内大儒,已经是须发皆白的年纪,他算是比较亲近昭城之人,但是依旧只有大节之日才能前往昭城诸子圣殿祭拜,没想到在人生的末尾,竟然能见到昭城重开。

        “老师,昭城重开,您可要前往吗?”

        望着眼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里面有自己的弟子,有自己的学生,脸上散发着无限的朝气,回想着孟儒两百年的历史,顿觉意气风发。

        孟儒两百年来,除秦王朝时从来没有衰败之时,希望拜入孟儒的学子层出不穷,甚至还有其他儒门派系改投而来的。

        孟儒只要坚持自己的思想核心,就立于不败之地,洛氏不倒,孟儒永存!

        孟令大声笑道:“小子们,昭城重开,该是我孟儒前往镇压诸派了,让儒门其他派系知晓,为何祖师孟子乃是洛孔二圣之下,执牛耳之人!”

        只说儒门其他派系,却不提其他百家,这就是一种自信,黄老尚且有一战之力,但面对人多势众的儒门诸家,胜算不大。

        老庄过于遗世独立,已经离开世俗了,儒家是入世的学问,双方不是一条赛道,不放在一起。

        墨家和法家已经快要被打趴下,墨家尚且在基层有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手工业者的社团都有墨家的影子,不过对高层政治没有半点影响力。

        法家只剩下和儒家穿一条裤子的齐法,三晋法家再使把劲就要被废以谢天下了。

        形势大好,优势在我!

        ……

        颍川郡是关东大郡之一,人口众多,朝廷在这里设置了三个镇守诸侯,都是开国之时就建立的侯国,分别为颖阴侯、舞阳侯、阳城侯,各个都是声名赫赫的列侯,在靖难之役中都是立下了功勋的。

        不过偌大一个汉郡,自然不会仅仅只有这三家,在颍川郡中,还有其他略微有一些名声的家族,比如荀氏。

        荀这个姓氏最早出现是在荀国,后来被晋国吞并,成为了晋国的卿臣,于是传承了下来,不过最出名的还要数儒家的圣贤之一。

        荀氏是荀子的传承家族之一。

        荀子的学说在儒家之中算是比较异类,这倒是没什么,儒门各派之间的学术甚至是针锋相对的。

        比较影响荀子地位的是他教出了李斯和韩非这两个学生,就比较离谱。

        荀氏不算是什么大族,充其量算是有家学的小豪强,尤其是经过践法之后,在儒门之中明里暗里被排斥,即便是朝廷彰显儒家,都一直没有大的发展。

        不过百余年来,族中一直有人在县中担任佐僚,比较优秀的可以到郡中担任属吏,既不出头,也不衰落,就安安静静的在郡中精研家学经典,等待着机会。

        “昭城开了。”

        消息传到了颍川,一向平静的荀氏躁动起来,陆陆续续的有学习荀儒的弟子前来荀氏探望,希望荀氏能够一同出面。

        荀子的传承家族并不算少,甚至有的家族研习的经典比荀氏的并不差,但是荀氏的地位依旧是不一般的,就像是研习春秋经,再研习也避不过洛氏。

        “荀德公,荀圣本该和孟子同列,不过是因为孟子娶了洛氏女,于是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就提高了一些,甚至还传出了孟轲善辩,圣道以明的言论。

        这实在是荒谬。

        世人大多愚昧,但凡通读过孟子和荀圣的文章,都知道孟子只不过是空想而已,满嘴的仁义道德,但不过是放空话。

        荀圣所指的才是康庄大道。

        既无法家之弊端,又无儒道之空谈。

        结果却苟延残喘在这里,经典蒙尘,圣贤无光,可悲可叹。”

        被称作荀德公的便是荀氏的当代家主,闻言道:“召集诸家,前往昭城去诸子圣殿祭拜先祖,弘扬荀儒的名声,门录之上刻着我们的名字,春秋儒显赫的时间很长,现在是我们荀儒显耀的时候了。”

        ……

        长安。

        刘病已望着手中传来的消息,挑了挑眉,他本以为母亲所说的洛氏要回来了是单纯的派人入朝为官,没想到竟然是这么炸裂的直接全面放开。

        这是要更深层次的影响和介入大汉吗?

        是因为戾帝之事让洛氏都感觉到不安了吗?

        刘病已自然不知道洛氏曾经做过一份有关于天下各阶层的态度问卷调查,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改变。

        “陛下,天下各家的高士都往昭城而去了,就算是陛下你下诏都没有如此多的人啊,这实在是……

        难道刘氏百年的天子,还不如洛氏尊贵吗?”

        刘病已闻言眼中寒光一闪盯着说话的宦官,然后淡淡道:“这难道不是正常的事情吗?

        若朕不是皇帝,朕也要到昭城之中走一趟。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千年的威望哪里是百年的皇朝所能够媲美的。

        等到大汉三百年的时候,在天下人心中,刘氏就能和洛氏相比了。

        有这个嚼碎嘴的时间,不若将殿外的奏章取来,朕多做一件事,大汉就昌盛一分,国祚就延长一刻,天命就愈发眷顾大汉。”

        宦官眉头冷汗涔涔,连忙退出殿中,刘病已沉默了一下,望着遥远的昭城,对着身边的近侍吩咐道:“去准备一份大礼送到昭城,朕听说有不少宗亲去了昭城,皇室不要落下。”

        近侍闻言立刻垂首道:“遵命,陛下。”

        近侍匆匆走出,刘病已回想着和母亲的谈话,“做一个君王最忌讳的就是让自己内心之中的情绪裹挟行为,一旦走到这一步,君王就会被控制了。

        无端的猜疑会损害人心,人心的败坏是难以挽回的,你现在就走在这条路上,我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但希望你能永远克制住玩弄那些权术。”

        刘病已再次张开了手,喃喃道:“王道和霸道兼用,王道施恩治民,霸道惩奸弄邪,既要名,又要器,使人畏惧又使人亲近,这就是成为圣王的道路。”

        ……

        昭城。

        洛盛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有些感慨,昭城大开,不仅仅对天下是一种震撼,对生活在昭公国之中的人同样如此。

        过去的昭公国外人很少,因为公府管控很是严格,但是现在管控放开之后,虽然公府还是会筛选人群,但能够进入的人,呈几何倍数上升。

        “家主,五家孟儒的传承家族都进了驿站之中,孟令公在城中访友,是否要召孟令公来宫中。”

        孟儒是洛氏手中的利剑,总还是有些特权的,洛盛摇摇头道:“孟儒是来证道的,我们要公平公正。”

        说话的洛氏子闻言犹豫道:“家主,孟儒的经义天生有缺陷,除非有孟子那样的圣贤,否则恐怕是证不了大道。”

        洛氏一直都很清楚,孟子的道太正,走到了一个极端,洛盛淡然道:“天下万道都有它的作用,孟儒虽然难以得到最终的胜利,但却有稳固的基本上,同样难以失败。”

        “家主,荀儒的六大传承家族第一次一起出现了!”

        虽然荀儒的名声不显,但是洛氏一直都有关注,荀子曾经是洛氏学宫的祭酒,在洛氏之中有完整的典籍记录,圣王人道是儒家之中可操作性最强的。

        “家主,十三在接见墨家众人,大多是天工派的子弟,结社之人,还有一些名满天下的豪侠。”

        十三是当代的墨家巨子,一直都游走在大汉各地,是洛氏之中最常在外的子弟。

        如今昭城大开,散落在民间的墨家子弟自然要进昭城拜见巨子。

        “都到了。”

        洛盛听着这些一道道传来的消息,很是满意。

        ————

        昭城是汉帝国当之无愧的文化中心,在昭城自我封闭的数十年之中,长安吸引了帝国大部分的学者,并且借由皇室投入的资源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客观来说,这的确影响了昭城文化中心的地位。

        但在昭城放开进入的限制之后,东西相持的局面瞬间被打破,长安试图建立一个堪比昭城的文化中心的计划破产了,在没有政治力量介入其中时,昭城的地位是不可能被动摇的。——《全球通史·古代中国文明》


  (https://www.shubada.com/52179/117983405.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