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174章:咱大孙有大智慧

第174章:咱大孙有大智慧


  叶月清听着东家的吩咐,秀眉微微皱起,待东家一段话说完之后,忍不住回道:

  “东家,这些是整个商会全部的家底,若是还加上借贷的,商会怕是要数年才能恢复过来,甚至...”

  说到后面,叶月清已经不忍再继续说下去,按照东家这般的行事,整个商会被完全掏空不说,还会有大量的欠债。

  群英商会的名头,不说整个大明,但对接的其他大商会多不胜数,在这等紧要关头,别指望着别人鼎力相助,只会落井下石。

  粮食借贷,虽不会像是赌场那般九出十三归,但高额的利息,也会很容易将商会拖垮,到时候整个商会,指不定就会分崩离析。

  这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可不仅仅是关乎大明,更是会牵扯到西域,大漠,草原那边,  可谓是多年经营毁于一旦。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自有我的考虑,  钱粮的事情先上,  至于粮食借贷的对象,  暂时不急,我待会出份名单,  就按名单上的去借。”

  “要放肆去借,任凭对方开出多高的利息,尽皆接受便是,  除了名单之外的,便是主动来借也不要搭理。”

  朱英并没有一口反驳,而是淡淡的解释说道。

  俗话说得好,无毒不丈夫。。

  关于粮食借贷这一块,从说借开始,  就没想着还过,  不仅仅是有借无还,  他还要将那些黑心商会,  一个个全都给整垮了。

  群英商会在大明这般年,依靠着雪花盐的暴利,对于商业行当上的一些顶尖商会,也是极为熟悉,更是知道对方的大概底细。

  说句不好听的,基本上在明初二十五年,  能够成立大规模的商会,一个个心黑得很,更是与朝中大臣,勋贵武将相互勾结。

  像是洪武十八年的国恒案,  就是一个缩影。

  此案牵连大明的十二个布政司,  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折粮两千四百万石。

  然而实际上的损失,  远远不止这些,  追回的部分是在官吏这里,还有粮商的部分,  难以追回。

  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大的,小的更多,贪污总是难以避免的,只是看事情的大小来说。

  群英商会也经营粮食的生意,  对于一些大粮商都是非常熟悉。

  就这光景吧,若是想要做大做强,  免不了一些黑心手段,关键的点,就看是黑在哪里了。

  群英商会这边的粮食生意,基本上都是多收少卖,用雪花盐的利润来填补空缺。

  而大粮商们的黑心钱,大部分都是属于囤货居奇过来的。

  对这些粮商下手,朱英根本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再者说了,群英商会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商人组织,无本买卖的事情,也从来没有少做。

  叶月清本来心里还有些疑惑,但是听到朱英如此一说,顿时就明白过来。

  这招借花献佛,可以说是真的很强。

  毕竟群英商会为了在大明能够更好的进行买卖,所以非常注重名声,在粮食借贷这一块,必然会有很好的效果。

  朱元璋在一旁安静的听着,脸上那是笑意盈盈,心中甚感老怀欣慰。

  大孙这孩子,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元璋最为清楚,人嘛,尤其是干皇帝这个工作,最是不能迂腐。

  老大朱标什么都好,文韬武略没得话说,唯一让朱元璋不是太过于满意的地方,就是过于迂腐了一些,有股子文人的臭毛病。

  实则在朱元璋看来,治理天下,就不能讲究太多,有些事情必须狠狠压下,才能维持皇室的尊严,而不是一味的忍让。

  作为帝王,还得受到群臣牵制,那做得是什么皇帝嘛。

  只是朱元璋也清楚,像是老大朱标那样的,已经是极为不错了,至少在治理天下这块没有问题。

  大孙方才的表现,说句不好听的,难免有些下三滥了,但朱元璋见此却感到很是开心。

  帝王手段,才是真正掌控一切的根源,不能被皇帝这个名头把自己给唬住了。

  朱英说完粮食的事情,在叶月清临走安排的时候,又再次嘱咐道:“一定要严厉告诉所有去河南治疗瘟疫的大夫,必须要好口罩,鼻口保护严实。”

  “尤其是入口水,必须是沸水方可,所有和相关瘟疫的病人接触过后的衣物,必须要用艾叶混合一同煮沸。”

  “不仅仅是大夫在内,所有人的衣物,尤其是贴身衣物,必须每天一换,且用艾叶沸水混合清洗,但凡不遵守此令者,直接下押不得求情。”

  听到朱英严肃的警告,叶月清也明白瘟疫面前无小事,认真的点头回道:“月清明白,当会直接传达下去。”

  朱英点点头,说道:“行,那便快点去协办此事吧,让蒋瓛指挥使一同办理。”

  而后转头向老爷子问道:“爷爷,没问题吧。”

  朱元璋笑道:“咱高兴还来不及,能有什么问题。”

  听到这话,叶月清便在行礼后,出门找蒋瓛去了。

  这般大的调动,不仅仅是商会的事情,自然还是要用到驿站相关的大明资源,才能迅速的进行支援。

  “大孙,你说的口罩沸水,是什么个意思。”朱元璋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两个词他都能听懂,但在对上瘟疫的情况下,就难免有些不了解。

  朱英闻言也不奇怪,现在热水包治百病这样的概念,在如今的大明还是没有,没有工业污染,很多人饮水都不会特意烧开。

  只要水质清澈,抬回家就是直接喝,哪里会有烧开的概念,祖祖辈辈,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朱英解释说道:“在西域的时候,我建立了医学堂培养大夫,其中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随军治疗外伤,能活不少将士。”

  “医学堂不仅仅是研究外伤,对于各方面的疾病,也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便有关于瘟疫方面的。”

  “瘟疫最大的可怕,就是来源于极强的传染性,似乎让人感觉防不胜防,所以便开始研传染的途径。”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瘟疫如同像是隐形的蛊虫,通过呼吸之间的气体依附,从鼻口而入,所以只需阻断的鼻口,就能减少被穿让的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医学堂的共同探讨,便制作出了口罩,用来阻挡瘟疫的传染。”

  听到大孙的解释,顿时让朱元璋明白了瘟疫的情形。

  虽然朱元璋读书不算少,但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医学等知识,便是如同商业一般有所欠缺,不过经过大孙的一番解释,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不过还是继续问道;“那么沸水又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沸水可以杀死这不可见的邪瘴?”

  朱英点点头,老爷子还是很聪慧的,基本上一点就通,而后解释道:

  “这便是医学堂的另一种发现了,艾叶驱瘴是一回事,但是沸水的效果更为直接,这些瘴气,实则在水中高温下,相当于被火烧死一般,能够很大程度上,全面的消除瘟疫的传播。”

  “且瘴气可附着于水中,将水烧至沸腾后饮用,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消灭邪瘴,不至于受到瘟疫的感染。”

  “其实瘴气蛊虫无所不在,便是未有瘟疫的水源中,也会有其存在,只是不会引发大患,平时饮水,也当以沸水过后最佳,如此就算是疾病也会减少许多。”

  听到这里,朱元璋基本上已经明白了如何有效的隔断瘟疫,大孙说得也是浅显易懂,对于沸水的概念,更是深入人心,让其印象深刻。

  “即有这等办法,到时候咱便传令太医院及各医署,让他们也重视起来。”朱元璋说道。

  朱英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籍,递给老爷子说道:“这里面便是有关的一些记载,可以拿过去让太医们看看。”

  朱元璋接过,稍稍翻了一下,这里面关于医术的记载并不多,更多的是一些注意的事项,书页也不算很多。

  不过让朱元璋感到奇怪的是,在这上面,他看到了断点的存在。

  于是有些调侃的对大孙说道:“大孙阅览群书,自己还不会断句嘛。”

  面对老爷子的调侃,朱英非但没有丝毫的尴尬,反而郑重的说道:“关于断句,孙儿确实没有正经学过,不过正是因为如此,让孙儿发现了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

  “哦,孙儿说来听听。”

  朱元璋问道,一句简单的调侃,还能让大孙有些奇特的想法,着实是天赋异禀。

  他发现,大孙的每个想法,看似非常的简单浅显,但其中蕴含着难以言明的深意。

  所以现在对于大孙说的每个建议,朱元璋都会极为重视。

  朱英说道;“孙儿在批阅奏章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虽然读起来比较吃力,但坚持一段时间,还是能够习惯,早前读书的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这个时候孙儿就意识到,所谓文人和百姓间的区别了,断句的使用,几乎是将百姓和读书人彻底的区分开来,尤其是在雅文上。”

  “普通的百姓,并非尽皆不识字,甚至有些聪慧者,认识的字不在少数,一些简单的书信都能自己写。”

  “然而雅文和断句的存在,却是让这些百姓不但无法阅读典籍,更是所有的话语权都被掌控在文人的手里。”

  “断句在我等习惯后看似简单,但断句的不同,实则可以玩出很多花样,便就是这等鸿沟的存在,让一些官吏欺上瞒下,胡作非为。”

  朱元璋此刻看向大孙的眼神,已经不是简单的震惊震撼了,这等才思敏捷,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不过大孙早前的一些讲述。

  朱元璋也很快反应了过来。

  大孙总是能在看似很平凡的事情中,明悟出自己的道理,是真正的具有大智慧。

  “咱其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却从来没有真正深入的去想过,很多文人总是笑话咱,说咱是个没读书的老农,便是下达的谕旨,尽皆是一些大白话。”

  “可是他们又怎么想过,咱的谕旨就是要给那些老农,不通雅文的百姓看的,咱担心的,便就是这些个最下面的官吏,将咱的意思给曲解了。”

  “这般的大白话下去,还能有谁听不懂嘛,咱就是要让这些个想办法搞名堂的官吏,没得法子去弄。”

  朱元璋有些感叹的说道,其实最早用大白话的谕旨,朱元璋还没领悟到这个意思。

  只是想到自己当贫民的时候,那些个官吏总是拿着上方的告示,述说着自己的意思,所以自己当了皇帝后,就想让下面的百姓能够直接听懂。

  却是从来没有想过关于文人这方面。

  在大孙的解释下,朱元璋也很快弄懂了其中的关窍,实则雅文和断句,便就是自古文人对百姓的思想禁锢。

  这是从曾经的王朝文化,世家掌握才学之中演变出来的。

  天下无寒门,世家掌控知识,形成才学的关隘,就算识字又如何,不经历世家的教育,连书本典籍都看不懂,甚至会曲解其义,难成大才。

  想到这里,朱元璋对于蒙元有些感慨起来。

  曾经大明这片土地上,是世家的天下,有传言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在蒙元前的唐宋,那叫皇帝于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与百姓平民共天下。

  像是自己这般的贫民,就算是王朝末年,得不到世家的认可,也绝技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自己能够建立如今的大明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还真的感谢蒙元,若不是蒙元近百年来,将这些千年的世家斩杀屠灭,自己哪能有今日的成就呢。

  不过这个时候,朱元璋突然有些色变的问道:“咱看大孙的意思,似乎是想取消断句雅文,上下通用大白话。”

  “然大孙可曾想过,若是百姓开智,这天下岂非更为混乱。”

  今日不同往日,现在的朱元璋已经不是当年的贫农,这天下是大明也是老朱家的天下。

  论语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朱元璋当然也是看过的,并且深有感触且认可,八股文便是因此出现。


  (https://www.shubada.com/5118/68955616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