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明末求生记 > 第十一章 兵额之争

第十一章 兵额之争


  第十一章      兵额之争

  说实话,张轩觉得兵额最大的问题,就是云南的滇军,或者说是大西军,滇军本部,再加上临时征召的土司兵,大抵有二十多万人马。

  这二十几万人马,具体是几万,张轩说不清楚,至于李定国未必能够说清楚。之前,李定国所部都是云南本地支应粮饷,滇军的花名册枢密院恐怕都没有。说实话,不要中央发军饷,他即便是报上了百万大军,张轩也不在乎,因为云贵两地是穷地方。纵容能刮出一些油水来。但是先天,让张轩相信,这两个地方,想多养兵都不成,而今也是如此,滇军的养兵额度,决计不可能与夏军正兵一年一十八两的数目。即便夏军自己,一年十八两的关饷,也是精锐士卒能拿到的。滇军军中情弊也是最多的,毕竟李定国也不是一直在大西军之中,接管大西军之中,为了获得不少将领的支持,很多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其中空额,缺额,还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大抵是夏军所有军队之中最多的。

  张轩不愿意逼的太紧。但是给他出边军三十万额兵,其实已经给了滇军暗中限制了。滇军必然被消减,但是消减多少,却是问题所在了。

  在他看来,而今清军进攻无力。夏军也是一样,双方虽然说不上罢兵休战,但也不用在第一线上摆上那么多士卒了。只需在前线多备火器。  坚持一段时间却也是够的。

  而且这数目与现在北方防线遗留的兵力相差无几。

  而云贵山峦之间,其实也摆不开那么多的人马。但是想要裁下来太多的人,恐怕也是不大可能的,很多事情并非只考虑军事上的,政治上的因素也要考虑在内。

  “陛下,臣编练滇军各部,大该有二十五万之多,即便是折半,也要有一十二万之多。如果襄阳镇要十万人马,那臣这边就有不足了。”果然不出张轩所料。李定国发言了。

  “以滇王的意思,云贵总督府应该保留多少人马?”张轩说道。

  “最少十二万人马。”李定国笃定的说道。

  大西军的建军政策与夏军不同,张轩是精兵政策,但是张轩一路走下来,可称精兵的也不过是他当初带的南征军本部人马,大部分转为而今的禁军之中。而其他边军,虽然称不上精锐,但是也是与清军直接交锋的,也可以说是能战。

  但是大西军就不一样了。

  孙可望进入云南的时候,不过数万人马,不出数年,一

  跃有数十万之众,其中固然有虚张声势的地方。但是也看出来,孙可望建军的思路。

  似乎除却当初的大西军之外,他的军队都打不得硬仗,看李定国与孙可望的对阵,也能看出一点。

  而且云南本就是贫瘠之地,抽调这么多人从军吗,也有不堪重负的感觉。故而他对整理军队,裁除老弱,还是毕竟赞成的。

  张轩又问贺虎头说道:“虎头,你觉得重庆当有多兵额?”

  贺虎头说道:“如果单单镇守重庆,两万兵额足够。但却要有一支得力的水师,单单是陆师恐怕受制于人。”

  这样一算,恐怕有些不够。

  “臣有一策。”李定国说道。

  “滇王请讲。”张轩说道。

  “臣请在云贵设总兵,总领屯田士卒。云贵本就是夷人多,汉人少。故而土司屡次作乱,前明多次平定,不能久镇,这就是根结所在。陛下裁撤士卒,与其让其回内地屯田,还不如让他们就地屯田,他日归为府县,也可久镇云贵。且云贵道路难行,从湖南运粮入云贵,耗损太多,于当地产一石粮食,就是节省两石粮食。”李定国说道。

  张轩心中微微感动,他明白,这也是李定国表明心迹的举动之一。

  张轩说道:“好,如此云贵总督府额兵十万,设贵州巡抚,云南巡抚,贵州总兵官,与云南总兵官,掌管征兵,屯田。至于屯田兵的额度,待各官到任之后,报于朕知。”

  “谢陛下。”李定国说道。

  打仗的时候,屯田兵也是兵。张轩只想一步步收回权利,不用想,张轩派过的的巡抚与总兵官定然是自己人,这些屯田兵收到枢密府。也算是插手云南的第一步。

  不过,张轩心中还有很多话,要与李定国说。只是而今不是时候。

  张轩说道:“朕给重庆镇额兵五万,再从长江水师分出一支船队驻守重庆。而襄阳镇额兵八万。”

  一时间很多人都嗅到了一股味道,就是对四川动兵的味道。

  没错,张轩是一个打算。且不说四川居上游之势,随时都能对武昌形成威胁,也不说四川一省进入版图,对夏朝财政上面带来的支持。单单说如果收复四川,就可以以汉中,陇西为边界,如此一来,就不用千里设防了,边军不但不用增加,还可以减少一些。

  还有两个理由,让张轩不得不将四川当做主要目标。第一个是马。

  夏军缺马,

  已经成为普遍事实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夏军没有补充战马的地方。只有云南能采买些滇马。

  但是滇马不能作为战马使用。而且战马也是有寿命,一匹战马最多能用十五年,十五年后,就进入暮年了。

  也就说甚至不用打仗,单单是过上七八年,夏军仅存的成建制骑兵,都要面临着无马可骑的地步。

  本钱夏军在骑兵上就稍欠清军,一但拖到那个时候,夏军纯步兵北伐,结果未必好到什么地方去。

  故而马的问题,相当迫切。

  而四川,却是一个少数处于南方,还能采买马匹省份,只要拿下四川,就有一个战马来源,这个战马来源,在清军高层之中,或许并不在意,但是在夏朝之中,却是举足轻重的。

  第二个原因是盐。

  两淮产盐,供应全国很多省份,虽然沿海各省或多或少都产盐。但是两淮的产量却是最高的。而今两淮盐断绝各地的盐价都升上来了。

  张轩已经想办法提高各地各地的食盐产量,但这都是一个见效慢的办法。而四川的井盐也是大大有名的。如果能四川井盐的产量能为张轩所用,也可以省了张轩的好些工夫。

  更不要说,北伐的话,千里平原,骑兵不足的情况之下,处处受制。而且一不好,就控制不住作战规模了。

  而四川是一个封闭的战场,双方投入的兵力也能限制,不至于一败之下,收不住阵脚,重蹈罗玉龙的覆辙。

  而且吴三桂在四川几乎是半独立的姿态了,距离北京实在太远了,一旦开战清军,即便是想增兵,从北京到四川也要走几个月才行,但是大夏的禁军,逆流而上,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进入四川。这种增兵速度也站优势。

  各方面权衡之下,张轩觉得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就罢了,先与清军相安无事,但是一旦朝廷有一战之力,那么进攻四川,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

  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大夏核心重臣,故而张轩也没有对他们保密的意思。几乎已经明示了。只是而今仅仅是准备而已,真正开打,却要看大夏的财政状况了。张轩而今仅仅是做一个铺垫而已。

  张轩说道:“而枢密院事务繁杂,需一名重臣坐镇,却不知道那位将军,愿意回京掌管枢密院,助朕一臂之力?”

  张轩一边说,一边看向曹宗瑜。其中的含义再明显不过了。


  (https://www.shubada.com/50175/63648164.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