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明末求生记 > 第八十三章 西进之机

第八十三章 西进之机


  第八十三章      西进之机  

          “陛下,杨将军从成都回来了。”李辅国说道。

          “哦。”张轩心中一震,说道:“快请。”

          张轩算算时间派杨绳祖去见成都,想来也就结果了。

          不过片刻之后,杨绳祖被人引了进来。张轩起身说道:“杨兄,吴三桂如何?”

          杨绳祖说道:“陛下,吴三桂狡诈非常。恐非信人。”

          张轩微微一笑,说道:“三姓家奴而已,他要是信人就怪了。”

          杨绳祖知道张轩不止一次说过吴三桂是三姓家奴,心中却有一个疑惑,暗道:“乱世之中,朝秦暮楚之辈,数不胜数,却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对吴三桂另眼相看。”

          不过他也不会去问,就将他此去见吴三桂的行动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张轩听了之后,冷哼一声,说道:“好一个狮子大张口。”

          杨绳祖与吴三桂谈的就是盐马,换粮食的交易。说实话四川毕竟是四川,纵然在战乱之下,粮食有些紧张,但那也是民间粮食紧张,吴三桂只要用力收刮,手中想要存一些粮食,还是相当容易的。

          故而张轩细细一算,要足够盐与马,一年贸易额就要百万两左右。

          也幸好,朝廷不过是专卖出去,盐这一部分,是由两湖百姓买单,朝廷说不得还能赚一个辛苦钱,当然了,更多就不可能赚了,毕竟张轩不是为了赚钱,更多是为安顿世面。

          但是花在马上的钱就多了。

          在九边上好的战马,三五两银子也能弄一匹。但是到了吴三桂手中,一百五十两银子,概不还价。

          而且他的战马也比不上九边的战马,并非吴三桂手中没有好战马。四川与青海相连,青海鬃,河曲马,都是有名的,未必比蒙古马,辽东马差劲,但是上乘好马,都被吴三桂垄断了,不会给夏朝的。

          而且他从青海西藏弄马,也是需要成本的。

          所以说,他不过是翻了十倍而已。

          而且最多有两千匹而已,再多了就没有了。

          张轩细细算来,如果按它这个马价,将来张轩想聚集十万骑兵,在北伐中抵消清军骑兵优势,耗费何止百万。大夏朝廷而今一年下来,结余不过百万两上下,这还是好的,一旦有些其他开销,比如莫名爆发的台湾之战,朝廷最少亏空了五百万两。

          这钱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些银子,且寄存在他吴某人的手中。”张轩冷

  笑一声,问道:“你观关宁铁骑如何?”

          杨绳祖说道:“不过尔尔,除却各将领家丁之外,不过有马而已。如果我曹营精骑尚在,尔等不足为虑。”

          张轩听了曹营精骑,心中微微一叹,虽然仅仅是数年,但是局势就有极大的变化,当初曹营以骑兵为主,已经转化为水师与步卒,火器为主了,可以称为曹营精骑的军队,不过两三万而已。

          甚至随着时间,战事消磨,这数万骑兵,有减无补。这也是马价再高,张轩都必须咬着牙也要从吴三桂那边买而已。  

          张轩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清廷没有注意到你吗?”

          杨绳祖说道:“注意到了,甚至有八旗包衣上门,与我谈了一些生意,无非是一些江南器物,全是,苏样。还有几个戏班子。以战马换。”

          这个时代的苏州,是全天下的流行风尚,如果比如今,就好像是巴黎一样,苏州流行什么东西,都会在极短的时间之内,风传天下,人称苏样。

          张轩细细品味其中意味,暗道:“多尔衮倒是有手段。”

          他之所以带着有些光明正大的做这件事情,其中挑拨离间的意味也很浓,只是没有想到多尔衮能生生的将这一件事情按下去,当做什么也不知道,说不定还向吴三桂示好。

          “只是,有些东西的存在总是要解决的。不是想掩饰,就能掩饰过去的。”张轩心中暗道。他随即想到了郑家,吴三桂之于清廷,就好像是郑家之于夏朝,看上去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暗潮汹涌,总就是隐患。

          张轩说道:“老杨,我也不多问你了,只给我说一句话,如果打四川,你觉得动用多少人?能拿下来了。”

          “用不了多少。”杨绳祖说道:“我细细看过了,也走了一趟云贵,见识过滇王麾下将士,凭借云贵总督府,与重庆一镇的兵力就足以平蜀。”

          张轩听了大吃一惊,说道:“此话当真。”

          杨绳祖说道:“臣不敢欺瞒陛下。”

          “臣细细查访过,吴三桂可破者有三。”

          “其一,兵马不精,吴三桂蜀中有雄兵二十余万,看似不少,但是起中近三分之二,都是川军降军,或驻守一地,应旗倒戈,吴三桂调度不动,即便是他重新整编的川军,一时间实力也不强。

          “其二,民心不在东虏。”

          “豪格在川中大加杀戮,所过之处,几近不留鸡犬,即便是献营数次入川中,荼毒之深,唯有东虏之深。百姓咬牙切齿,视之为贼,徒以雄兵镇之而已,百姓

  都供奉杨将军牌位,思之甚切可见一斑。”

          “其三,川中民心未定,军心不服,吴三桂所能用的徒以数万精锐而已,不过,吴三桂手腕不错,看上去四川大致安堵,然高山深涧之中,大军难到之处,不知道有多少留汉家衣冠,只有大军一出,所过之处,群起相应。”

          “只是。”杨绳祖说道:“有两点却要担心。”

          张轩看杨绳祖,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觉,当初杨绳祖跟着他的时候,冲锋陷阵,倒是把好手,却未必有这等分析。

          果然,他不是当初的他了,杨绳祖也不是当初的杨绳祖了。

          “那两点。”张轩说道。

          “第一。就是这些情况,吴三桂不是不知道。”杨绳祖说道:“吴三桂人品有暇。但是手腕却是不错,如果拖得时间长了,只会越来越难下。”

          “其二,就是攻川中,清军必将响应,西北,汉中之军,必然南下支援。西北素来出精兵,到时候局势如何,臣就想不出来了。”

          张轩起身,缓缓的踱步,长出一口气,轻轻一叹,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杨绳祖已经听出来其中惋惜之意了。

          杨绳祖连忙补充两句,说道:“臣以为,吴三桂之所以要与我朝达成协议。恐怕就有缓兵之计。”

          “我知道。”张轩说道:“可惜,吴三桂需要时间,本朝也需要时间。”

          “东南海上,刚刚闹了这一出,实在不可在西方再打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

          很多人都觉得世间少的是机会,但是张轩却觉得,机会总是有的,更却是是将机会抓在手中的实力。

          而今这机会,张轩觉得抓不住。

          杨绳祖见状心中难免有些失望,说道:“臣遵旨。”

          张轩说道:“这几年之间,朕不欲与东虏大战,你且安心忍耐,暂且去讲武堂任职。将来大战的时候,自然有用你的时候。”  

          杨绳祖说道:“是。”

          张轩送走了杨绳祖,一人独处的时候,更觉得意气难平了。觉得可惜,想了想,西方大事,不可不问李定国。将杨绳祖所言种种,都写了书信送往云南。

          张轩忙完这一件事情之后,将一封奏疏拿了过来,打开一看,说道:“算算时日,澳门那边的谈判也应该开始了。却不知道谈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在他想来,双方在小事之上,或许有些分歧,但是在大略上却有几分情投意合,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https://www.shubada.com/50175/63312523.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