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
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左良玉不管跋扈也好,不听调遣也好,但是大半辈子都是明臣,纵然不看好大明朝廷,甚至对左梦庚别有安排,但是此刻说出的话,却是情真意切,一点假都不掺。
如果他还有数年寿命,左良玉未必能这样这样,但是如今寿命终结的时候。左良玉也想给自己留一个好名声。
马士英说道:“国公没有别的要说了。”
左良玉呼吸渐渐平缓下来,似乎睡着了。
马士英只好走了。
马士英回去之后,直接去了原楚王府,现在的皇宫之中。
弘光帝早已在等着了。
“辽国公如何?”弘光见了马士英迫不及待的问道。
弘光虽然一般不怎么管事,躲在后宫之中醇酒美人,但是并非什么都不懂。
他很明白,他之所以上位,在于两个人一文一武的辅佐,一文就是马士英。
马士英还是有手腕的。
这几个月来,安顿了两广贵州,乃至湖南四川一些的地方,即便上做到了政令通畅。
明年改元的消息,已经传遍各省。
再过几十天,就是弘光元年了。
武将就是左良玉。
如果在崇祯十七年之前,天下是不是乱世,还有疑惑,但是崇祯自杀之后,天下没有正朔,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乱世。
是天下士绅的共识了。
弘光也知道这一点,在乱世之中立足,不凭借武力是不可能的,故而他才特别看重左良玉,如果左良玉有一个亲生女儿的话,左良玉就可以改名为左国丈了。
可惜没有,但是即便如此,也让左良玉插手皇后的选拔之事。
很明显是想与左良玉拉近关系。
只是局面变化太快,左良玉一败,已经让弘光有一种天塌地陷的感觉,而今左良玉一病,对局势的影响更加大。已经让弘光坐立不安了。
但是马士英不得不告诉他这个坏消息,说道:“陛下,辽国公恐怕撑不过三日了。”
“这---,这---, 这如何是好?”弘光一时间乱了手脚,说道。
马士英立即安抚弘光说道:“左将军为殿下出最后一策,移驾长沙。”
弘光眼睛一亮,说道:“真的吗?马先生,您也这样觉得吗?”
马士英在路上已经想过了。
这样的局面已经思考过了,现在武昌岌岌可危。移驾长沙,已经是最后的办法了。
马士英即便再考虑弘光的政治影响力,但也要先保证弘光政权先生存下来。
即便他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认先生。
“臣无能,不敢让守住武昌,只能让陛下颠沛流离了。只是这个想法,仅仅是臣的想法,至于何大人,还没有与之商议过。”马士英说道。
马士英,何腾蛟,左良玉,是武昌小朝廷的三巨头。
很多事情就是三个人一言可决,而反过来说,这样的大事,也必须三个人点头。
弘光说道:“快,快去请何先生。”
离开武昌,是弘光一直以来的想法。在武昌这个地方,他从来是缺少安全感。
一直以来,弘光都想撤到南边。
不过马士英没有同意。这才实行不了,而今马士英松口,弘光还不立即敲定。
过了一会儿,何腾蛟也过来了。
马士英与何腾蛟商议一会儿,就有了共识。
那就是撤离武昌。
说实在的,弘光定都武昌,而不是南京,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好处不是别的,没有太多人指手画脚。
不管在南京,还是北京都是有大批自命清高言官。他们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抨击朝政。
而武昌毕竟不是两京,没有这么多的政治资源。
连六部班子,都没有搭配齐,言官等人的影响力自然少得很。
马士英,何腾蛟都是务实的人,三言两语之间,就敲定了这一件事。
不是两人有共识,而是现在这个局面,武昌根本守不得了。
“只是武昌毕竟是大明的行在,陛下南巡,当留人镇守,不能轻易放弃,只是却不知道应该派何人留守?”何腾蛟说道。
武昌即便不能守了。
也不能轻易放弃,不单单是因为武昌地理上原因,还有政治上的原因,都不能容忍轻易放弃。
所以留守之人,就必要精挑细选。
首先武昌城现在情况,留守的人,很大可能要从死守到守死而已。
而且要一定能力。还要忠心耿耿,不会投降曹营。
否则这边前脚离开,他们后脚投降。
岂不是难看之极。
而今朝廷正在用人之机,真正有能力,并且忠心耿耿,有更愿意赴死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更是稀缺人才,马士英与何腾蛟夹带之中,这样的人才也没有几个。
即便是有,这样的人才,谁愿意扔在武昌这个注定失陷的城池之中。
马士英一时间也想不到这样的人,忽然一个人在马士英心中冒了出来。说道:“或许有一个人选。”
“何人?”何腾蛟问道。
“唐王。”马士英说道。
“
宗室亲王?”何腾蛟皱起眉头说道。
大明限制藩王干政,早已成为惯例了。马士英安排亲王留守,让何腾蛟下意思的表示反对。
随即他细细想来,对唐王,他还是很了解的,他当过南阳知县,与唐王有过一段交往。
也知道唐王不是宗室之中的酒囊饭袋。从某种情况情况来说,他过的比寻常百姓还苦。
他从小爷爷就想将他父亲的继承权剥夺,传给他叔叔,对他父亲百般加害。唐王从小跟着父亲在凤阳高墙之中长大,可以说艰难困苦之极。
他二十八岁都没有请名,也就是没有上黄册。
后来,他父亲死的不明不白,这才引起文官注意,其中就有何腾蛟,给老唐王施加压力。才为给他请名。确定的嫡孙名分。
当老唐王死了之后。他继承了唐王之位。
他因为非同一般的幼年经历,让他有与别的藩王不一样的想法。
他想建功立业,随即他又被他这个想法付出了代价。
在崇祯七年流寇入河南,唐王请增护卫。被崇祯拒绝。 崇祯九年,清军入关,崇祯下令勤王。唐王领兵三千勤王。被崇祯下凤阳高墙。
他又回到了这里。
当他放出来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还没有娶妻生子。在其他藩王之中,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也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养成唐王不一样的性格,读书广博之极。绝非不学无术之辈。
而且,从某种情况之中,亲王留守,也符合朝廷体制。
而且一藩王而已,死了也就死了,不影响朝廷正常运转。
就在两人沉吟不说话,似乎在思索这一件事情,合适不合适的时候。
弘光才不管那么多,说道:“既然马先生觉得皇叔可以,那就让皇叔作为武昌留守吧。”
“先说说如果撤离吗?”
“怎么走?”
弘光一锤定音,马士英与何腾蛟对视一眼,似乎唐王是一个可以凑活的选择。
而且既然弘光开口了,他们也不好驳了弘光的面子。
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如何从武昌移驾到长沙的。
跟随弘光走的人,并不会仅仅是一个人,在武昌好不容易搭建起的文武百官的班子,自然要跟着弘光南下。
这样一来,南迁是一个不小工程。
不好好安排一下,怎么能行吗?
只是他们他们还没有商量出结果的时候,就听到了辽国公府传来消息,左良玉咽气了。
“立即封锁消息。”马士英立即传令下去,说道:“务必不能走漏任何消息,在外面就说,左良玉留守武昌。”
(https://www.shubada.com/50175/44465484.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