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老乡相见
王磊,万能集团董事会主席,现年已经六十六岁,身形挺拔,面庞清癯,温文尔雅。
坊间传言,这是一个年少时靠家庭背景得以保送大学,年轻时靠身为某地高官的岳父得以赚到第一桶金的男人。
翻开他的履历,在同时代人中,他的人生像是开了外挂,从创业到把万能集团做到龙国民营房地产开发商前三甲,一路顺风顺水。
除了能力之外…
杨泽的手指滑过手机屏幕,视线定格在王磊的籍贯上,有些哭笑不得:
他和这位素未蒙面的传奇人物,竟然还是同乡关系。
回到酒店,杨泽换了身西服,刚坐下来不久,艾米丽领着客人到来。
杨泽带着安菲儿站在客厅里迎接,和万能的管理团队握手,王磊在旁一一做介绍。
对于万能集团的高层而言,面前这对年轻夫妇不论是从颜值气质上,还是从对万能的善意上,比那对矮胖的兄弟更顺眼更亲近。
他们到来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想知道这个不请自来的白衣骑士,对万能有哪些诉求。
双方在会议室坐下后,杨泽笑着用家乡话问王磊:
“王伯伯,不知道您有多久没回过柳城郡了?”
突兀的语言模式切换,让包括王磊在内的万能高层均是一愣。
王磊听着亲切的乡音,心里的疑惑更甚几分。
侵淫商场三十年,他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同乡,深知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老乡见老乡,都是两眼泪汪汪。
王磊微笑说:“今年清明刚回去过。”
杨泽主动用家乡话和王磊套近乎,只是为了释放出善意,让他接下来的话顺理成章。
“王伯伯,您可能不知道,我从小便是听着您的传奇长大的。”
杨泽把语言模式切换回普通话,让大家都能听得懂。
“若是不好好读书,就连去给王磊打工的机会都没有。”杨泽笑着对安菲儿说:“这是在我的老家柳城郡,父母们教导孩子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安菲儿嫣然一笑,并未插话。
会议室里的气氛因为这句玩笑,变得更轻松了几分。
“我从少年时便离开家乡在外奋斗,没想到家乡人民还记得我,”王磊感慨说道:“在对家乡的建设上,我却几乎没有出过什么力,实在惭愧。”
“咱们家乡的发展前景,并不是谁出力谁不出力就能解决的。那里的大环境是怎样的,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杨泽拿老家的官府开涮,接着把话题引入正题:“您是我从小到大的偶像,我这次突然间出手,只是因为不愿意看到你们苦心经营多年的成果,被不怀好意的外人窃取。”
“去年我曾说过,我对于宝科系成为第一大股东,是不欢迎的。”王磊重申他对于险资试图控股万能的立场:“他们用短债长投的方式强行进入万能,信用不足、能力不够、短债长投,风险极大,就是一场赌博。”
他说着看向杨泽这位小老乡,顺势问道:“杨总即将成为我们的大股东,不知道你对集团公司接下来的运作,有什么指示?”
有什么指示是一句柳城郡的俚语。
在杨泽老家,这句话是小年轻们约酒时的口头禅。
但放在这个会议室里,这句话就变成了对杨泽的质询。
“指示是没有的,倒是有一个请求。”杨泽摆手笑笑,说道:“您和您的团队把万能管理得很好,所以我这个门外汉不会对你们的工作指手画脚。更不会像那些野蛮人一样,试图掌控万能这艘巨轮。”
“我最近在和辽东府体育局商量,想要收购辽东足球俱乐部,手上正好缺少一面旗帜。所以我想请求您的管理团队批准,让我以万能集团的名义运营这支球队。
当然,运营足球队的资金由我这边自己出。”
万能董事会成员面面相觑,心说钱你自己出,名让我们拿,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情?
国内的体育产业本身并不挣钱,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
足球也好,篮球也罢,他们的母公司只是把旗下的球队当成一张名片,用来打响知名度或者和所在地官府达成某种交易。
王磊面带不解,说:“现在的足球领域已经进入烧钱的时代,如果没有其他领域的收益,你在足球队身上的投资恐怕只能打水漂。”
“我明白的,我也不指望能从足球队身上赚钱。”
面对疑惑,杨泽故弄玄虚的说:“只是有些企业利用假数据不断的从银行和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大肆拿地扩张地盘,诸位都是行业大拿,自然清楚他们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杨泽意气用事的说:“我人微言轻能力有限,就只能想着在足球领域把他们拉下神坛。”
这话一出口,在座众人已然明白杨泽要针对的目标,正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大恒集团。
这样看来,他突然插手宝万股权之争的动机也能说得过去。
王磊从杨泽的话里听出另一层意思,似乎在暗指大恒的所做所为,已经到了祸国殃民天理不容的地步。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却不好问出口:你收购我们集团股份的几百亿资金,从哪儿来的?
杨泽心里明白,不解释清楚资金来源的话,不足以让面前这些人放心让他继续安心持股。
他看向安菲儿,微笑说:“她这些年在国外赚了些钱,现在她决定把未来的工作重心转移回国内,所以…”
他耸了耸肩,让众人自行脑补下文。
安菲儿适时的将名片分发给众人。
她名片上的头衔只有一个:安菲儿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以她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在过去两个月里,向遭受水灾的地区捐款捐物的总额超过一亿,只是并未大张旗鼓的向大众宣传而已。
杨泽说:时机未到。
他这些年在底层摸爬滚打,深知对于沉默的大多数而言,最得人心的不是那种捐了几十万,便主动在媒体上大肆宣传,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的所谓慈善家。
而是默默的做了很多好事,在被人欺负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不得不自证清白的好人。
被坏人欺负的好人,才更能激起国人的共鸣和恻隐。
(https://www.shubada.com/44431/11111249.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