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恩将仇报
却不想,当天晚上,村长惊慌失措的敲响了季晚晚家的门,那二位工部大人自然也被惊动了。
“出什么事了?”
“大勇媳妇,两位大人,有人潜进村子里,放了火,把地里的作物烧了,有好几亩地遭了殃......”
听说作物被烧了,二人随意披了件外裳便匆匆往外跑。
他们可是奉了皇命而来,为的就是土豆和红薯,要是这两样被烧没了,影响了产量,他们怕是都要被问责。
这会功夫,村里人都陆续起了来,纷纷举着火把,说是亮如白昼也不为过。
待看清地里那些七零八落的叶片,还有不少被掘开的土地,露出里边被损毁了一些的作物,工部两位大人脸色也惨白中带着愤怒。
“是谁!竟敢毁坏神物,本官定然不会放过他!”
村长适时上前:“两位大人,破坏神物的人已经被捉住了,但他们已经破坏了近二十亩地,许多秧苗被损毁,不知道会否影响到时候的收成。”
村长口中的几人便被村民们押了上来。
六人,为首之人郝然是他们昨天才见过的冯启。
“居然是你,季安人好心放你一马,你不知感恩便罢,竟然还敢恩将仇报,企图损毁神物。”
“哼,好心?她不过是害怕我冯家罢了,竟然敢关本少爷一天,把本少爷同那些蛇虫鼠蚁一室,我就要把你那什么红薯土豆毁了,我倒要看看那个女人还怎么往上升。”
“夸下海口亩产几千斤?我倒要看看你到时候产量没那么多,她的命还留不留得住!”
冯启这个草包,自以为破坏收成,让这次红薯和土豆的亩产在两位工部大人面前与上次上报的数字相差甚远,季晚晚就会被治个欺君之罪,一命呜呼。
却不知,正是因为亩产高,所以圣上重视,两位工部大人更是重视。
在知道红薯和土豆产量的时候,京中选人前来考察学习两种作物的时候,他们是抢破头才争取到的这个名额。
要是真的能够那么高的产量,他们负责推广种植,又是除了清水县外最了解两种作物习性的人,在以后的史书上都会提一笔他们的名字。
等到过个几年,宁国的土地上都种满这两种高产量作物,宁国百姓再也不缺粮食,粮仓富足,官职升迁也是迟早的事。
他们可以对冯启之前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贸然得罪同僚不值当。
可现在,冯启动了他们的利益,谁能忍!
“好好好,你到现在还不知罪,本官倒要看看你的嘴是不是一直这么硬!”
“本官定要参冯侍郎一本,问问你此次是否受他指使,包藏祸心,妄图削弱我宁国国力!”
二人甩袖离开,村长连夜把人送去了衙门。
柳县令知道冯启做的荒唐事,更是大发雷霆把他关了起来,甚至还修书一封打算质问越州冯家所在管辖的县令。
也不忘给梁知府去信,字字谴责,句句不忘带上冯启口中的朝中有人。
田里作物被破坏的人家,连夜补救。
天将露白,才忙完一切。
秦风三兄弟回了家,却并没有立刻回屋。
秦雷:“娘,那个冯少爷这次怕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辛苦你了,劳碌了一整夜,你们都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再去休息。”
屋内一家六口齐聚,几人俱是熬得眼眶微红,眼中却是忍不住的笑意。
秦风微微叹了口气:“没想到冯启竟然手段这般下作,为了让娘治罪,竟然不惜毁坏作物,置百姓于不顾。”
“可惜是个蠢的,”秦书吃着炸酱面,冷静无比,“不过是在牢里呆了一夜,再被二哥几句话一激,就兴冲冲的上套,注定要被放弃。”
明面上是让秦雷去求情,但要真的求情,昨天就可以。
她故意拖了一夜,冯家的身份在那,即便她不求情,想来那两位工部大人也会开口卖冯家一个好。
与其如此,这份好,她选择自己收了。
当然,冯启不会接受这份好。
一个自小锦衣玉食,被人捧着的少爷,待在脏乱的牢里,看着路过的老鼠虫子,积攒了一夜的害怕愤恨,在看到秦雷的时候,那愤恨只会更大。
秦雷再意有所指的透露,这次季晚晚便是因为发现并种植了红薯和土豆这两种高产量作物,让圣上龙心大悦,提升为六品安人。
相信再等半个月,村里的这两种作物再次成熟,产量再创高收,定然会再次受封。
只要到了五品,有资格参与圣上生辰宴,定然会当着朝中大臣的面告他伯父一状。
于是,本就小心眼的冯启回了客栈后,想起在街上当场被扣押的狼狈样,以及在牢中的那一夜,让他越想越咽不下这口气。
季安人想要继续升迁?
想要去京城状告冯家?
那他就断了季安人的升迁之路!
古代本就没什么娱乐活动,所以大家也睡得早。
要不是季晚晚特意让自家儿子掐准时候‘无意’出门查看,怕是会有更多田地遭殃。
冯启是个少爷,五谷不分,再加上黑灯瞎火做这种事情,本来就心虚,完全不知道哪些田地里的作物是红薯和土豆,便无差别破坏。
好在冯启知道做坏事不宜声张,所以带的人不多,村里大部分田里的作物还没来得及遭到破坏就被捉住了。
到底红薯和土豆也有好几亩地遭了殃,谁也不知道会否影响到成熟后的产量,所以即便只有一亩地遭殃,工部的那两位也不可能隐瞒下来。
到时候再要推脱禀报,就是他们的问题了。
没两天,秦雷从镇上回来,便给她带了个消息。
冯启被打了二十大板,依旧关押在大牢。
不止如此,柳县令还把冯启的所作所为张贴出来,顿时引来百姓们的谩骂。
自从蝗灾之后,朝廷派来赈灾了两个多月便能停下了。
渝州县村庄大多都被蝗虫啃了些粮食,即便朝廷减了一成田税,到镇上卖粮食的村民也不多,因此镇上的粮食价格比起去年要贵了不少。
他们本还听闻此次季安人发现了新的高产作物,能够一年两季。
本想着再等不久粮食成熟推广下去,镇上的粮价也能降一降,谁想竟然在快要成熟的时候被人破坏了。
(https://www.shubada.com/43604/11111224.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