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刘大壮穿书 > 第3章 号院

第3章 号院


刘清泉回到家后,伤心了很久。

  要不是有刘大壮,他估计也挺不住。

  对于这种事,在这个世道简直司空见惯。

  乡村还好点,大不了就是佂粮,城里死人是每天都在发生。

  直到刘大壮长大,要娶媳妇了,得有房子和聘礼,刘清泉愁眉苦脸时,想起了那半块大洋。

  那段时间他总是失踪,就是去找那个人去了,他是厚着脸皮去的,是真的没办法。

  房子房子没钱盖,聘礼聘礼没着落,所有希望都在这一次进城了!

  刘清泉来到了当年那个院子里,里面只有一个老仆。

  他把半块大洋给老仆看了,老人收起了大洋,在屋里拿了一个信封给他,然后说道:“你以后也不要再来了!当年主人没有挺过去,一个月后就走了!走的时候找了娄半城,用一些东西,换了个钢厂的工作,还有几间房子的房契,都在信封里。

  要不是等你,我早就走了!”老头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刘清泉尴尬坏了,他要早知道,不就屁颠屁颠的来了吗?还用等这些年?这一趟跑的,房子工作都有了!找谁说理去?

  出来以后,按照地址,刘清泉找到了东直门外的钢厂,把信给了门卫。人家一看还是厂长的信,叫了一个人,带刘清泉去了厂长办公室。

  娄振华看了一下信和房契,这些都是他让人办的,不会有错。

  他叫来秘书,让秘书去处理入职手续,他自己根本没当回事。

  秘书带着刘清泉在人事科办理了入职,又带他去看了房子,刘清泉还因此有幸坐了一次小汽车。

  从钢厂到住处有段距离,对于这些人来说不可能走过去,一路无事,两人很快就来到了位于南锣鼓巷  95  号院。

  根据房契,前院东厢房还有耳房,都是刘家的。

  厢房都是矩形的,长约  10  米、宽  4  米,也就是  40  平,算上耳房有个  20  平,加在一起  60  平。

  在四九城,有这样几间房,绝对算得上有房一族了。

  四合院建房是有规制的,厢房是主房的一半,耳房又是厢房的一半。

  所以别看是耳房,它可比厢房的侧屋大不少。

  秘书把钥匙交给他,说道:“你先安顿家里,事情办完了再来厂里找我,我会安排你进车间。”

  等秘书走后,刘清泉就开始参观起以后的家了!

  他们的到来也引起了对门一位妇女的注意,不过她没敢过来,因为她见过轧钢厂的秘书。

  看完房子以后刘清泉高兴坏了,比他家的土坯房不知道好多少,锁上门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回到家他也没告诉刘大壮,想等稳定了直接把他接过来,就怕他在村里乱说。

  这个年代的人,都怕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标准的恨人有恨己无。

  刘清泉从家里拿了点粮食和一床铺盖,就去城里上班了。

  到了城里,他先收拾了一下,第二天就跟着秘书去了三车间。

  秘书带他找到一个老师傅,这个师父叫郝大山,比他大八岁。

  从此以后,刘清泉就踏踏实实地上班,休息的时候回家看看刘大壮,发了工资就给家里置办点东西。

  干了一年,刘清泉在三车间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台。

  作为钳工,只有得到师父的认可,给你安排了工作台,你的工资才会上调。

  因为现在还没有等级制度,全是师父和车间领导评判,你是否可以独当一面。

  只有上了工作台,别人才会叫你一声刘师傅。

  直到今天,刘清泉觉得钱也够给儿子娶媳妇了,就赶紧回家带刘大壮去提亲。

  最主要的是,现在的钱买不到多少东西,他想趁着还有用早点花掉。

  至于说为什么是秦淮茹,那是因为刘清泉和秦淮茹他爸是老相识,还去过他家,见过秦淮茹,他觉得这姑娘当儿媳妇最好,人不但长得漂亮、又勤快又孝顺。

  爷俩一路聊到了城里,在租车的地方还了牛车,又腿着往家走。

  到了九十五号院,进了大门就是外院,现在的外院倒座房已经住了两户人,还有一间是空的。

  过了垂花门,就看到一位近三十左右的男人在那里浇花,穿着一席青色长衫,带着一副无框眼镜。

  “吆!清泉回来了……这位是?”男人看到刘清泉父子,连忙打招呼,并在他们的手里瞄一眼,谁都看的出来这是啥意思。

  “哦!是闫老师啊!这是犬子刘大壮,你们以后可得多亲近亲近。

  大壮啊!叫人……这是咱们钢厂附属学校的老师闫埠贵,你叫闫老师就行。”

  刘清泉给二人作着介绍。

  “闫老师好!”刘大壮抱拳问道。

  心里想着:“这就是那位有名的算盘精?二十七八的样子,应该还没有练到水火不侵的程度。”

  “好好……”阎埠贵也双手抱拳,还了一礼说道。

  看着壮得像头牛一样的刘大壮,闫埠贵心里想的是,这个院里以后可热闹了!

  “那就先这样?闫老师,我们刚刚回来,还要收拾一下屋里,您先忙着!回见!”刘清泉说道。

  “行,您忙着!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吱个声!”阎埠贵也回道。

  来到家门口,掏钥匙打开门锁,父子俩进到屋里。

  作为地道的农村人,出门锁门已经刻在骨子里了!

  这间屋子有  30  平左右,右手边是个通炕,看起来很新,应该是父亲找人砌的。

  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北方地区的人们经常在炕上设置储物柜,用来存放衣物、被褥和其他生活用品。

  这种储物柜通常是由木头制成的,长方体形状,高度和炕面大致相同,宽度和长度则根据炕的大小而定。

  它通常有几个抽屉或者格子,可以用来分类存放不同的物品。

  储物柜的表面通常涂有油漆或者贴上纸张,以保护木材和增加美观度。

  有些储物柜还会有锁,可以防止贵重物品被盗。

  在那个时代,炕上的储物柜、是北方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家具之一,它不仅可以提供储存空间,还可以作为装饰品,为室内增添温馨的气息。

  他们家也不例外、谁让他们是农村来的?左边又是客厅又是吃饭的地方、有一张八仙桌、木制的洗脸架。

  看起来就有年代、也不是什么好木头、上面的漆都掉的差不多了、不过总算是能用、比他在农村的家、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https://www.shubada.com/42542/1111135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