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去大明扶贫 > 第354章 张镇长也腐败了

第354章 张镇长也腐败了


因为有辽王的支持,李严又大胆办理了几起贪腐案,其中一起还是牵扯到了辽王最得力的助力张镇长张信。

  张信这几年虽然利用后世的经验为辽王办了不少事,也把后世的捞钱手段也带了过来。

  他负责出售田产时,要悄悄送上几两银子,才能买到收成更好、离水源更近的水田;负责工程时,只有悄悄送上几十两银子,才能从他手下分包一些项目。

  辽王让张信发挥组织部长的特长,和黄湜共同负责县令培养班,为辽东培养管理人才。他竟然把手伸向那些穷困潦倒的落第秀才。

  如果这些人想当个负责一县民政事务的六品断事或经历,先得给他送上二十两银子。

  特别是黄湜调离沈阳后的一段时间里,张信更是在沈阳城一手遮天,竟然把价码提高到五十两。

  有些到辽东的落第秀才本来对辽东充满期待的,结果因为张信的吃拿卡要,最后又回到内地,或者像李犇一样,长期被闲置、冷落。

  对于张信的事情,辽王早有耳闻。

  在从应天回到辽东后,在对朝廷派来的礼部官员进行考核时,他专门又给了那些落第秀才三十个名额作为补救措施。

  再到后来,他又干脆让新来的方孝孺接管县令培养班一事,不让张信再负责人事工作。

  然而,张信并没有意识到辽王对他态度的变化,在主管辽东税务后,胆子越来越大,和不法商户勾结,随意减免税款,让辽王府损失巨大。

  坊间虽有传闻,辽王也未深究。

  在辽王的团队里,若论治理地方,张信是最为得力的助手,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张石。

  辽王三令五申,辽东官员养的老婆不得超过三个,他张信穿越后彻底释放自我,养的女人,到处都是,不下十个,得用天干地支编号才行。

  这些本来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跟辽王穿越来的沈老板、收钱王子,哪个不是女人一大堆?

  问题是,这些胸大无脑的女人在外面总喜欢做些类似坑干爹的蠢事,竞相攀比炫耀张信捞钱的本事,终于让李严轻而易举地抓住了把柄。

  李严自然要把案子报到辽王这里请示。

  辽王只好把反腐的第二刀砍向了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张信,同样收了他在辽沈昌的股份,罚了他二十万两银子,流放到海参崴效力。

  为了让张信心服口服,辽王在张信临行前,专门召集朱大能等几个穿越兄弟姐妹在王府行宫为他送行,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

  “大家都知道,你这几年追随我开拓辽东,既有苦劳,更有功劳。广宁城和沈阳城的繁荣,辽东的富足,都离不开你。王府产业我本来给你也留有股份。你收点小钱也没关系,关键是你不能买官卖官,监守自盗。”

  “伟人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我觉得,对制度的贪污和对人才的浪费才是你最大的问题。《辽东税收章程》是你亲自制定的,你自己又亲手破坏了他,王府公信力何在?”

  “这几年那么多北方落第秀才到辽东效力,来了又走,就是因为你张信买官卖官,不知寒了多少人心,错过了多少像李犇这样的人才,不知耽误了辽东多少年的发展……”

  在辽王一番语重心长的教导下,张信痛哭流涕一番,表示要痛改前非,愿意到海参崴戴罪立功,改过自新。

  辽王并不敢相信张信的话。

  他早已见惯了贪官那些公式化、格式化的镜头秀,悔恨当初如何没有加强学习,如何没有坚守初心,如何没有经受住诱惑……

  实际上,自古初心难保留,唯有套路才是真。

  张信走后,刚好方孝孺要举行一期县令培训班开班仪式,辽王还是亲自去讲了一课,拿出张信的案子以案说法,进行警示教育、廉政教育。

  他从来不相信有什么长效机制、一劳永逸、一抓就灵之说,但有些东西搞与不搞,效果还是不一样的,至少在短期内还是有效果的,能唬住一批胆小的。

  他知道,随着辽东经济的调整发展,腐败肯定还会继续下去,反腐当然也会继续下去。

  他会尽量用后世的经验把握反腐与建设之间的平衡,但在面上还是尽量营造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氛围。

  同时他还要努力把握反腐的度,不能过猛,也不能太松。

  严格地讲,大明的法律不够合理,辽东的法制还不健全,他只能凭感觉把握这个尺度。

  郭氏兄弟和张信接连被处理后,辽东反响巨大。商户们开始积极纳税,官员们也不敢把手伸得太长。

  到了年底,明月一算账,辽东全年的财政收入竟然达到了六百五十万两,其中罚金收入就达到一百二十万两。辽王府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当然也有少数人觉得这几年在辽东已经捞够了,赚够了,开始跑路到内地。

  方孝孺和李严连忙报告辽王,请求通报刑部,发布海捕文书,将他们抓捕归案。

  辽王却吩咐他们不要阻拦,说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他们回到关内死得更快。”

  后世的一些官员和商人在内地捞足了钱后,总喜欢移民到国外,最后却发现国外反腐的政策比国内更严厉,光是洗钱和偷税漏税两项罪名就会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辽王感觉,此时的辽东就如刚开放的后世大陆,充满了机会,充满了活力,政策也最宽松。如果连辽东都忍受不了,在内地更难活下去。如果大家把心思放在正道上,挣的总比捞的多。

  不过由于大明官员待遇偏低,以解缙为代表的礼部官员在内地占小便宜搞习惯了,在为辽王办事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虚列一些开支,多报点小账;为百姓办事时,也会收点土特产,捞点小钱。

  李严抓住这些人的把柄,也是一通猛搞,差点把这些人都吓回内地去了。

  辽王不得不将李严调离沈阳城,这是后话。


  (https://www.shubada.com/42020/1111100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