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华商大会
沈庄精心筹备的华商大会终于在沈阳成功召开了。
大明商界精英齐聚辽沈昌集团公司大楼,除了山西、直隶、山东、浙江、湖广和福建等早在辽东设立商会会馆的省份外,江西、陕西、广东、四川等省也派来了不少代表。
有的省还来了好几个商帮,比如直隶的徽州帮、苏州帮、扬州帮,浙江的杭州帮、宁波帮、龙游帮,江西的南昌帮、吉安帮、建昌帮……
山西商帮更是多得数不过来,沈阳城内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会馆都是山西人开的,什么平遥会馆、榆次会馆、潞州会馆、太原会馆、平阳会馆……
每帮代表少则三、五人,多则三、五十人,好不热闹。
就在这个大会上,沈庄首先围绕着上次和辽王谈的农垦话题,和商人们谈起了第一个商业合作项目。
“各位老板,凡是申请承包建设一个十万亩的大农场,就可以同时获得同晋商一样建立买卖城的专营权。”
“沈指挥,这些农场在哪里?”
“咱沈庄明人不说暗话,都是两、三千里外的蛮荒之地。所以辽王决定,可以买一赠一,建一个农场,授权你们在那里建一个买卖城。而且每个农场只收五万两银子作为押金,只要每年达到两千户以上农户,开垦耕地达到十万亩以上,三年之后押金如数奉还。”
“沈指挥,从内地组织两千户移民,首先要官府的批文才行啊。”
“官府批文,你们可以和当地王府合作开具。实在没有门路,辽王府也愿意帮忙,不过这要费点时间。”
“既然是蛮荒之地,如果遇到当地蛮人抢劫闹事怎么办?”
“每个农场附近都有大明驻军保护,请各位放心。”
“我们帮辽王府组织移民,费时费力费银子不说,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收益?”
“投资有风险,也有高回报。别看这些农场地处极寒之地,但是一斤土、二两油,光是三年粮食收入也在三十万两银子以上。那里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如果你们诚心合作,我们在丈量时稍稍放松一下尺子,多个两、三万亩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三年之后,每个农场都是一个城镇,买卖城的利润又是一笔收入。”
“既然是三千里外的蛮荒之地,三年之内买卖城只能是花钱赚吆喝,三年之后能否盈利,现在也没有定数。不知王府能否把那里的貂皮、鹿茸、虎骨等生意也开放,允许我等内地商人去做?”
“这个……只要大家诚心诚意,投资农场,这个我可以做主,辽王府放开这几项生意。”
为了兜售这买一赠一的生意,沈庄现在也是豁出去了,终于松口让出了沈家垄断的几项传统生意。
当然,也有人还有疑问。
“沈指挥,如果当地发展起来后,买卖城经营权有几年?”
“自签订契约之日起算共有八年,八年之后,价高者得。”
“才八年!能否延长到十年?”
“不能。辽王说了,只有帮辽王府建农场,才能显示合作诚意,才有机会和辽王府谈下一步合作……”
听说辽王府把建设农场作为与辽王府合作的前置条件,一些人马上妥协了:
“那好,咱们申家冲着辽王仁义,就先承包一个农场项目。”
“咱们渠家冲着沈指挥豪爽,也承包一个项目。”
晋商中的潞州申家、祁县渠家介入辽东生意最早,深知辽东农垦之利,率先各自承包了一个农场。
申家、渠家一带头,其他晋商人纷纷出手,或单独或合股,一下子承包了八个农场,还都是离松原或富锦较近的好位置,移民和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这些商人脑袋都削尖了,可精着哩。
山西算是北方第一人口大省,偏偏地瘠民贫,连晋王府都吃不上新鲜大米,每年靠辽王府救济,过得比叫花子好不了多少。
晋商们早就想明白了,只要把辽东亮晶晶的大米往老百姓饭桌上一摆,谁不想跟着出来?
他们故意磨蹭半天,只不过是讨价还价,想从辽王府争取更多的好处罢了。
晋商抢了风头之后,山东、直隶、浙江等省商人也不甘示弱,开始了抢单。
他们亲眼见到辽东盛产水稻,而这几个省最不缺的就是会种水稻的农民。
一天下来,沈庄竟然帮辽王卖出了二十六个农场项目。
晚上,沈庄屁颠屁颠跑到辽王那里邀功。
“王爷,你猜,我给你小老人家卖了多少个农场?”
“十个?”
“再猜?”
“二十个?”
“再猜?”
“三十个?”
“差不多,总共卖了二十六个。晋商包了八个,我没想到鲁商竟然包了六个。”
“这有什么好奇的。历史上浙江赋税占天下四分之一,山东收成好的时候也占五分之一,如果不是老是闹水灾,山东不比浙江差。你给我卖了多少钱?”
“没卖一两银子,我还要让出辽东三宝的专营生意。”
“我和你这不是都是亏了么?”
“账不能这么算。辽王府虽然三年内不能征收赋税,但不知比你亲自布局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海东地区,要节省多少人力物力,少操多少心。”
“你好像说得也是啊。”
“我给你算笔账:建一个十万亩的农场,至少需要二千户以上移民,一次性投入银子六万两以上,还要操心建房子,买耕牛……现在我们采取不予不取的政策,让这些商人们自己投资、自己受益,风险自负,辽王府至少可以节省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虽说现在辽王府的银子多的是,可是你老人家的精力有限。只要你少昏倒几次,多活几年,比什么都强……”
辽王听后,觉得脑洞大开,不由亲了一口沈庄,说道:“你真是我的亲哥哥,明天你就当这个驻沈阳办事处主任算了,再带两个徒弟。”
第二天,沈庄最终成为辽王府驻沈阳办事处主任,相当于沈阳市长,一脸春风地和各地商人代表谈起了合作,开始落实那些纳税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起来。
沈庄首先要搞的就是房地产。
他最初在辽王就藩广宁时就建议搞房地产,但是辽王当时把这个当成暖心留人的民生工程亲自在抓,不敢完全放开,只是让他和郭氏兄弟陆陆续续拉了几支工程队,有事就抓来用一下,没事就不管了,导致工程队人员不固定,素质参差不齐。
但是现在辽东人口越来越多,钱也越来越多,辽王府也不再大包大揽,搞福利分房了,市场需求又如此旺盛,光是建会馆、建别墅、建学校、建医院就不得了,游击队式的工程队已经不适应形势需求了,必须要建立专业的工程队伍。
由于沈庄以前和山西移民有较好的合作基础,这次承包农场,晋商又第一个表态,沈庄就把合作成立房地产公司的机会专门留给了晋商。
接下来,沈庄又花了足足三天时间和其他商家进行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谈判,成立一系列合资的厂矿企业。
晋商拿到了一个水泥厂、两个煤矿和两个马厂项目,鲁商拿到两个车辆厂和四个砖瓦厂项目,闽商拿到两个玻璃厂和一个大理石厂项目,苏商拿到两个纺织厂和两个制衣厂项目,浙商拿到两个皮革厂和两个鞋厂项目,广东潮商拿到了供应南洋木材的生意……
同时辽东资本也继续走出去,与秦商在西安和兰州两地建立纺织厂,方便西域军民的后勤 保障,与徽商、赣商合作在直隶池州府和江西饶州府建立铜矿,与楚商合作扩大大冶铁厂规模……
辽王府原先与各大商家的合作项目也有调整或交换。
晋商老是喜欢打擦边球,在各个买卖城偷偷地违规销售铁器,别的人家十年才买一把菜刀,他那的牧民一年能买十把菜刀。你说这正常么?
沈庄就毫不客气地又象征性地罚了几万两银子,并规定晋商永远不得经营铁制农具和五金类产品。
因为辽王提出要打造辽东文化产业,沈庄又将造纸、印刷厂项目从徽商手中收了回来,送给曹无忌,同时也是给曹楚材这位政治新星一个面子。
作为交换,徽商获得了五金产品的销售权。辽东生产的螺丝、弹簧、合页、锁具,到了内地都是抢手货。
独眼龙郭铨一直任劳任怨,沈庄就把收回来的铁制农具生产权和销售权都留给了郭铨。辽东还要建二十多个农场,不知还要多少犁、杷、锄、锹之类,想想这项利润都很惊人。
沈庄还想到了一个新项目,组建一个运输公司,专门跑沈阳到锦州、金州和长春之间的客运和物流。
当然,这在后世也不算是什么发明,可是一经提出,各路商家都表现出深厚的兴趣。
沈庄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留给辽王安置退伍老兵。
到了秋天,有一万多老兵同时退伍,总不能让他们都去种地、当保安吧?
(https://www.shubada.com/42020/11110933.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