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 第137章 青唐扫荡计划

第137章 青唐扫荡计划


说到青唐,就不得不说到熙河开边,也就绕不开王韶王厚父子。

  曲折多变的过程不必多说,只说结果。

  王厚最终算是成功了,青唐大大小小的羌人势力归降的归降,消灭的消灭。

  崇宁三年(1104),克湟、鄯、廓三州及河南等地,计招降到首领二千七百余人,户口七十余万,前后六战,斩获一万余人,开拓疆境,幅员三千余里。

  改青唐为西宁,青唐城也成了大宋的西宁城。第二次设立陇右都护府,管理青唐吐蕃部众。

  大观二年(1108)年,“师逾青海至节占城,地辟青唐之外”,将西北疆域伸入塔里木盆地的且末县,连黄头回纥都归降。

  熙河开边,可以算是北宋最辉煌的战绩。

  熙河开边的最终目的当然是形成对西夏的包围圈,灭亡西夏。

  为了能够稳定河湟局面,彻底斩断西夏伸向河湟的触角。

  政和五年(1115年),赵佶诏令童贯领军兵发湟州北攻西夏。

  宋夏两军于古骨龙城激战,在宋军持续不断的打压下,西夏因寡不敌众大败。宋军随即占据了古骨龙城,并斩首夏军三千级。

  此战之败,西夏势力基本被逐出河湟地区,“唃厮啰之地悉为郡县”。

  至此,宋军可以说彻底稳固了河湟之地。

  此后数年,大宋与西夏的战争持续,双方互有胜败,但西夏始终无法改变大局上的劣势,被宋军形成包围之势的西夏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可惜,时不待我,此时东北大地的金国已经崛起。

  宣和二年(1120年),大宋与金缔结海上之盟,开始联金灭辽。

  西夏也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机。

  历史上,由于北宋被金国攻灭,灭亡西夏的大计也就付诸东流。

  随着赵素的横空出世,金国两次南下的计划被挫败,两国暂时停战。

  他理所当然要继承熙河开边的初衷,继续灭亡西夏的大业!

  眼下,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

  只剩下一个小小的隐患,那就是青唐地区反反复复叛乱的羌人!

  这几年由于大宋忙着对付金国,抽调了大部分西军,羌人趁机反叛,陇右都护府名存实亡,黄头回纥也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所以,赵素需要在大宋全面展开对西夏进攻之前,派人去解决这些墙头草!

  因为一些大势力的吐蕃人已经被灭,反叛的都是一些小势力,兵马最多不过一两千,少则数百。

  再者,赵素并不想打草惊蛇,所以不打算派大军前去。

  他的计划是派一小股骑兵去扫荡一番,神不知鬼不觉地清除这些障碍。

  如此一来,这就成了一次风险非常高的行动。

  一旦被包围,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赵素当然不舍得推荐韩世忠和岳飞等人,所以他一直没有对赵桓提及这个扫荡青唐的计划。

  如今刘光世和张俊“送上门来”,还死缠烂打,他便拿出了这个计划。

  两人不接受,那就走,他也懒得和他们纠缠。

  两人接受,就看他们的运气好不好了。

  如果成功了,他不介意给他们一次机会。若是失败,世间不过少了两个老六,不见得是坏事。

  听完赵素的话,刘光世犹豫了。

  他现在已经是河东运转使,就算是为将,也应该是一路主帅才符合他的身份。要他去当区区一千骑兵的主帅,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张俊却毫不犹豫道:“国师,末将愿往!”

  他很明白自己与刘光世不能比,无论是出身还是战绩,亦或是如今的身份,所以他必须要抓住每一个机会!

  在没有大牛可以巴结的时候,他只能拼命。

  赵素欣慰道:“很好,张将军,贫道马上就向官家推荐你,你且回去做好准备!”

  “喏!”张俊激动地对赵素行了一个军礼。

  赵素端起了茶杯,两人不得不告辞。只是一个一脸兴奋,一个一脸泄气。

  出了国师府,一个径直回驿馆,擦拭长枪盔甲;一个径直去了李纲府上,继续争取机会,或者说是投机取巧。

  当天,赵桓便下了诏令,封张俊为侍卫马军统制,带领一千骑执行横扫青唐反叛羌人的任务。

  接到诏令的张俊也不耽误,当晚就带着亲随出了汴京,一路向西,往秦凤路狂奔而去。

  驰骋在官道上,他豪气万丈。

  他出身贫寒,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弓箭手开始,一刀一枪拼到了这个位置。

  如今,不过是再拼一把罢了。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一定可以拼出一个荣华富贵来。

  历史已经改变,他的命运也在这一刻改变。

  没有了赵构,他失去了巴结的机会。多了一个赵素,他坚定了再次拼命的决心。

  张俊,打响了灭夏的第一枪!

  经过一周左右的明争暗斗,在紫宸殿的大朝会上,赵桓终于公布了灭夏之战最终的将帅人选。

  中路主帅依然是侍卫马军副指挥使,建武军节度使王禀,无可撼动。

  不过他的麾下多了一个副帅,赫然就是刘光世这个老六。

  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当然还有贵重得无法拒绝的礼物上,李纲考虑到这个老六的家族毕竟在西军经营多年,熟悉环境和西军,便向赵桓提议让他给王禀给一个副手。

  赵桓征求赵素的意见,收了礼物的赵素也没有再反对。

  反正他也做不了主,让他去捞点战功也没什么。不过他是得吩咐一下王禀,别把重任交给这个老六头上。

  湟州路的统帅人选是侍卫马军都虞侯韩世忠!

  这当然是赵素鼎力支持的结果,他觉得是时候让韩世忠独当一面了。

  会州路的统帅人选是秦凤路马步军副总管刘锜。

  有这个结果,一方面,是看在刘仲武的面子上;另一方面,刘锜在之前的西夏攻城战中的确表现不错,很有大将风度。

  这算是朝廷对西军的一个小小妥协。

  任命一公布,这些人便要马上前往秦凤路,接收军队,开展训练,准备作战!

  灵宝观上,赵素正在为岳飞饯别。

  他没有食言,按照约定把岳飞安排进了王禀的中路大军,成为大军的前军统制。

  职位虽然不高,但是却是捞取战功最好的位置。当然,这也需要自己有这个本事。

  岳飞一脸不舍道:“多谢先生的推荐!今日辞别先生,岳飞一定不忘先生这段时间的教诲!岳飞会在战场上奋力杀敌,回报先生的推荐之恩和教诲!”

  想到这段时间和先生的相处,还有先生的谆谆教导,岳飞的眼角已有了泪光,一时无语凝噎。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数月的相处,突然要分离,赵素也有点伤感。

  武松和岳飞朝夕相处,更是悲伤得背过身默默抹泪。

  不过好好的气氛很快就被姚平仲的大嗓门破坏了。

  “国师,俺呢?怎么没有俺的份?说好的让俺也重回西军的呢?”


  (https://www.shubada.com/41223/11111222.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