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北大荒那些年( 六十八)
真的,人家想使绊子,绝对让你有苦说不出,那些染上出血热的红袖章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特意去医院找人打听过,那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后遗症。
倒不一定是云汀兰下的手,但只看农场无一例死伤,或是有后遗症的人,再对比附近村镇出血热的死亡率。
那触目惊心的数据,就能让人明白,这人碰不得,这可是救命的活菩.萨呀!谁也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就会需要她救命。
所以说,这夫妻俩简直有毒。
谁碰,谁死伤!
不过知青闹起来,也给了他机会,行不行的总要试一试。
他爸妈也不用他照顾,有小徒弟私底下帮着干农活,他们的日子过得还可以,每半个月还能去劳.改.学院“学习”一段日子。
用他妈的话来说,他顾好自己就成。
事实上还真是如此,不是瓦罐里的钱,他也得饿肚子,嘴馋那一回,还掉沼泽里差点没了命。
所以呀,还是顾好自己吧。
中午吃的捞面条,撒上芝麻盐,浇上蒜汁,再抓上一把黄瓜丝,喜欢吃辣椒的自己加,简单省事还好吃。
徐建民自己吃了两大碗,摸完嘴,就絮叨那些知青不懂事,还生气农场的有些职工存了外心,农场还能亏待他们不成,跟着那些知青瞎闹腾。
利益所趋,私信作祟罢了,趁机剔除就是。
宋今寒没说话,把闺女吃不完的面条拿过来倒自己碗里,闷头吃,如今这样的饭菜,他吃着也极顺口。
奕宁和奕安一人抱着半个大西瓜,用勺子舀着吃,两人都在换牙,尤其是大门牙,一笑,露出牙豁子。
看着可乐的很。
电厂的人来的很快,还是那个工程师带队,本来用不上他出面,但人家说有些问题需要找宋今寒探讨。
来了,没见他和宋今寒聊什么,倒是和奕安粘糊在一起,一大一小两个脑袋凑一块,在那拍画片。
若不是奕安一口一句干爸的唤着,云汀兰都以为沈工程师在弥补自己缺失的童年。
她有点牙疼,就问宋今寒,“怎么回事?”这熊孩子四处认爸呢。
宋今寒能说他也懵着嘛,随后他旁敲侧击的弄明白了,这沈工程师是独身主义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这一生都要奉献给国家。”
奕安就说认他当干爸,以后给他养老送终,把沈工程师给感动的呦,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他显然把认干亲的事当了真。
这不一找机会,就来看他干儿子了,还给奕安带来一艘轮船模型。
一看就是纯手工制作,应该是按比例缩小的设计雏形,还能在水里航行,徐建民看的眼睛放光,拉着沈工程师就追问,能否做成真船。
云汀兰只觉得脑门突突的跳,这熊孩子怎么形成的认知,这么执着于给自己认干爸?
年前,这熊孩子才给自己认了一对干爸干妈,这就又给他们一个大“惊喜”。
说起那两人,也是云汀兰的旧相识。
看到陈丹丹和王恺相携同来,云汀兰还有些诧异,实在好奇这两人怎么走到一起的,姐弟恋,还差六岁。
陈丹丹只说工作中认识的。
云汀兰也就没细问,只是告诉陈丹丹,她身体早些年受寒伤了根本,不易受孕,如今又是高龄孕妇,真想要孩子,只怕得调理个一两年。
如今路修通,从县城到农场,开车半个小时就能到,夫妻俩来得勤了,奕安那小子也和陈丹丹他们熟络了。
不知是王恺有意报恩,还是陈丹丹真的喜欢龙凤胎,反正衣服鞋子各种糕点几乎全给包了。
然后干爸干妈就这么认下了。
如今听到儿子又认了一个干爸,宋今寒险些按捺不住送给儿子一顿竹板炒肉。
云汀兰摇头,心说这熊孩子的打,真的都是他凭实力讨来的,他只觉得多个干爸,多个对他好的人,可是傻孩子,你承了别人的香火情,你就得说到做到,真把人家当长辈奉养着。
她都能想象得到,将来过年时他得在各种探亲路上忙得团团转,更加同情未来儿媳妇,这是无端多了好多公公婆婆呀。
但不得不说,这小子挺精明,认的干亲没一家背景差的,多多少少算个领导。
徐建民看着傻乐呵的奕安,也是感慨,这小子贼精,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小郑拿着孩子当借口,四处逢迎,认干亲。
但真相,却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但又不得不说,这孩子把几家给联系到一起,无形中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至少这个县,任何风吹草动他们都能了如指掌。
如今这时局,这就很重要。
考试来的太快,方式有些猝不及防。不过知青们却很高兴,只是在看到黑板上临时写的题目时,都懵逼了。
看不懂,更不会,原以为就是什么电路电阻线路图,可这画的是什么呀?
质疑吧,人家说这是日后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你不会就别逼逼,指望着进电厂现学?
闹呢!
他们电厂需要的是能干活的员工,不是当摆设的祖宗,有现成有底子的员工不招,他们干嘛费劲去培养,吃饱了撑的吗!
也别说啥开小灶,不公平,你们也可以去学相关知识呀,只不过这批是赶不上了,下次招工再来吧。
几句话把那些质疑的人,怼到墙上,再然后就把人给打发了。
宋今寒这才出面,然后,他们就看到他和那些招工的人走到一边儿嘀咕着什么,半晌,那位明显主事的人才又回来,对着一群人说道,“你们运气好,郑顾问开口了,咱们总要给个面子,这样吧,电厂还需要一批人去架电线杆子,你们要是愿意,就去。”
他看着人群里的女知青,“不过咱们丑话说前头,这活累人,女同志真干不了,男同志体力差的也不行,只有四个名额,其他的……咱们也要照顾一下周围村镇的父老乡亲。”
原本一听活累,不少人都迟疑了,可再一听才四个名额,都上头了,他们知青点的男知青都二十多个,更何况还有农场子弟。
哪里还顾得了许多,再次争执起来。
(https://www.shubada.com/41145/1111112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