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新手学起梅花易数 > 第7章 以怒治思话脾脏(一)

第7章 以怒治思话脾脏(一)


对症下药,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有病就要去医院看病、打针、吃药。

  其实,生病的原因有很多种,药物也不是能够包治百病。

  中医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医生们在疗疾祛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病都要吃药才能医治,我们先来看两个“以怒治思”的故事。

  故事一

  据《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记载,齐王因为思虑过度而生疮。派人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断。

  文挚看了齐王的病情,对太子说:“我可以治好齐王的病,但是,治好了齐王的病,齐王必然会杀我。”太子问文挚:“为什么呢?”

  文挚回答说:“齐王的病只有让他发怒才能治好,但是让齐王发怒的后果就是我会被齐王杀掉。”

  太子为了治好齐王的病,就坚持让文挚治疗,并且说:“如果先生治好了齐王的病,如果齐王要杀您。

  齐王最爱我与我母亲,我与我母亲都会为您求情,因此请先生不要担心这个事情。”

  文挚推脱不过,只好说:“行,我就拼死为齐王治病。”

  怎样才能激怒齐王呢?

  太子请文挚给齐王看病,文挚连续三次都不去,高高在上的齐王就很生气了。

  太子第四次请文挚,文挚才去给齐王看病。

  文挚到了齐王的房间,不脱鞋就上齐王的床,还故意踩齐王的衣服,齐王就更怒了。

  文挚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气鼓鼓的,不回答。

  文挚又以很重的使人发怒的话激怒齐王,齐王愤怒到了极点,一边骂,一边跳起来,病就好了。文挚最终仍旧因为齐王发怒而被杀。

  点评:

  文挚是春秋时期一位水平高超的道医,“洞明医术”,诊断准确,治疗方法恰当,治好了特殊病人齐王的病。

  文挚是一个“智者”,就是拥有大智慧的贤人,能够预先知道自己的命运,并且不逃避。

  文挚是一个勇敢者,一个“大医精诚”的医生,为了医治患者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真正做到了药王孙思邈所说的“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这就是令人钦敬的“医者仁心”。

  故事二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以怒治妇人失眠。

  有一个大富人家的妇女因过度思劳,脾虚引起失眠,两年多都治不好。

  张子和看后说,两手的脉都缓慢,气血都虚,是虚证,这是脾受损引起的。

  因为《黄帝内经》认为“脾主思”,他决定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用让妇人发怒的方法来治疗。怎么去激她发怒呢?

  他把她的诊金收了,跟她要很多钱,大吃大喝,然后不给她开任何处方,也不做任何治疗。

  妇人想,张子和这个名医太不像话了,竟然勒索她的钱财。因此非常气愤,就发起怒来。

  发怒的时候出了不少汗。她怒够了、气够了,晚上累了,就睡得特别好。

  这之后她也就能吃能睡,胃口也好了,最后脉也正常了。

  点评:

  “思之甚”就是过度的思虑可以使人的行为和活动发生障碍凝滞,导致正气不行而气结,或者引起阴阳不调,阳亢不与阴交,晚上失眠。

  而治疗的方法就是“以怒以激之”,

  当怒气激之时,因为怒气会往上走,就能把结聚之气冲开,兴奋之阳因汗而泄,有足够的阳气把它泄掉,所以阴阳平衡而愈。

  而且发怒时出汗也是一个排毒、排泄的过程。这就是用怒来治死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什么是“思”?《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中说:“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欲念(意)存留下来叫做志;为了实现志向而反复考虑怎么做的过程,叫做思;因思考而分析预测后果的过程,叫做虑。

  《易经》中就有“匪夷所思”的说法,就是发生了无法思考遇见的事情。

  “思”属于人的情志之一。

  人有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思是精神高度集中地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

  当人在过度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等情况。

  孙思邈在《孙真人养生铭》中就说“思多太损神”,就是说过度的思虑会影响自己的精神系统的活力。

  同时,过度的思虑会损伤脾脏的信德能量,“人无信不立”,信德能量不足,人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就会生病或者发生亚健康。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有一段故事“娘娘因思念皇上过度,哭瞎一只眼,皇上听了深感愧疚”。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

  明英宗朱祁镇的夫人(皇后)因为过度思念而哭瞎了一只眼睛。

  投资少回报高的养生妙招

  这位85岁的幸福老人,如何做到“逆生长”?

  谈癌不必色变——一位中医师及家人与癌共处的十年

  脊柱对心身健康的重要性超乎您的想象(附简易方法!)

  源于伏羲,黄帝与老子的养生理论

  中医元典《黄帝内经》中指出: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从《黄帝内经》的揭示来说:

  “德”并不仅是西方哲学简单定义的,

  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规范、

  只是一种品质与品格。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能量性,

  丢失了道德能量的滋养,

  我们也将失去身心健康!

  以道德能量为养生总纲

  将养生融入饮食起居

  行住坐卧的生活之中

  累计帮助逾三百万人身心成长!


  (https://www.shubada.com/39220/11111255.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