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穿越之偷天换日 > 第239章 品评历史人物(三)

第239章 品评历史人物(三)


“呵,有意思,有意思。同样是人,吕布悖主,人称其为三姓家奴,屈突通悖主,却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爱卿认为是因为二人心里有没有装着百姓所导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荣华者,终不得荣华。为民者,不为荣华,终得荣华。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朕读这句话也读过不计其数,也听过朕的臣子向朕劝谏这句话有无数遍。

  朕的朝臣中,向朕解说这句话都是皇上治国理政应遵循圣人之言,把百姓视为首位,圣天子执政,当以仁为本,俭以养德,勤勉爱民。

  朕要修个园子,有官员上奏,民为贵君为轻,皇上兴土木,颠倒民贵君轻,开支无度,加重百姓赋税负担;

  朕微服私访,察查民情,有官员上奏,也来一句民贵君轻,皇上不自爱,不坐中枢,肆意枉游,置自身于大险之中,又是一句皇上有违民贵君轻的仁本准则,倘有不测,将置百姓于水火之中。

  朕要多添后宫,有利于多增子嗣,兴旺皇族,有官员上奏,也来一句皇上违反民贵君轻,皇上多添美色,民间女儿泣父母哭,百姓父女骨肉相离,民间怨腾四起,民怨不平,民心不伏,天下不安,皆皇上违圣人之言,倒悬民贵君轻……。

  总之,朕只要想干个什么事,就会有官员反对朕,动不动就拿民贵君轻来劝谏朕,事事都能扯上圣人的民贵君轻,朕对民贵君轻,耳朵里都听出老茧子了!

  爱卿是第一位竟然从为臣角度来阐述这句话的,民贵君轻,圣人此言,不光是对为君者帝所言,更是对为臣者所言,有趣,有趣,实在是有趣。

  坦白说,朕一听你说民贵君轻,朕原以为以为你也向朕的其它臣子一样,又是老僧重谈,不知又要向朕推销什么观点,朕实在提不起多大兴趣。

  呵,好,居然有这一种说法,  言之有理,令朕耳目一新。

  君有君纲,臣有臣道,每一个为臣者,若是能像爱卿一样明白圣人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圣人不光是教诲为君者,也是教诲为臣者,在以职,忠一事,人人忠心,忠的不是权力不是自己的前程,而是普天黎明社稷的福祉,凡事忠于公理,忠于公义……。如此,天下何愁达不到河清海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治社会。

  好,爱卿的这个角度说清了何为臣道,一个忠字,里面大有学问。

  回头你写一份专门阐述为臣者如何践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奏折给朕,朕要传诸于各部大臣,让他们好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全面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才是真正的臣道……。”

  我特么…………!!!!!

  杨云心下一惊:“皇上,万万不可,臣乃不过是一介浅薄秀才,久居乡野,大放厥词已是大逆不道,犯了大不敬之罪,承蒙皇上厚爱,容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以为罪,臣感激涕零。

  但臣这些不过一点拙知拙见罢了,岂敢写成奏折,传诸于朝野,岂不是鸡飞鹤群,狗登龙堂,让人笑掉大牙!!!??

  臣自知朝廷博学之士多如过江之卿,善论之士多如高空飞雁,哪一位都比臣的见识不知要高出多少倍,臣这些见识算不上什么高知拙见,怎敢行鲁班门前耍斧头之可耻行径,请皇上收回成命!”

  果然,想发挥新意,讲点觉得不一样的话,不落俗套,是有好处,但也给自己下了个套。

  就事论事,瞎扯一通可以,没想到皇帝这么认可。

  这好是好,可是要写成奏折,到时候还要广传于各大臣阅览,这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反而是天大的坏事。

  枪打出头鸟,人红是非多,现在自己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小秀才,可以说是身份低到如尘埃里的灰尘,根本没有什么资格讨论国家大事。

  无缘无故上一篇奏折上给皇帝,皇帝看后大加赞同,然后如获至宝地把它传诸于众臣,让众臣也好好学习学习自己的看法。

  如果真是这样,不用多想,自己今后肯定是要倒大霉,注定将来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不是自己心眼儿小,而是多少还是得对人情世故有所清醒,正所谓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个人可以傻点,智商低点都无所谓,可是不能像小白一样对人情世故一点也不通。

  自己现在只是个秀才,已然能得皇帝召见,获得皇帝高度欣赏,这已是亘古难闻之事了。

  这要是传出去,不知道要遭多少人羡慕,同时也遭多少人眼红。如果还不知天高地厚,还不适可而止,真的不识眼色大言不惭地上一份奏折,然后奏折被皇帝喜爱拿出来做榜样,广传于大臣当中,皇帝还要在群臣中开学习研讨会,要大臣们讨论学习自己奏折中的观点和思想……。

  想想,那还了得!!!一个秀才一下子青云直上九层天,奏折要作为全体大臣的楷模学习之作,皇帝要大臣们好好学习研究,真要到了这个地步,且不说三公九卿这样的大臣到时候会对自己有什么什么什么看法,就是事事都爱说个一二三四五子丑寅卯的御史言官们,也绝对不可能对此不闻不问。

  一个区区的秀才,何德何能,竟敢狂到迷惑到皇帝到这种地步,这还了得?秀才获皇帝召见,这本已是不合规矩的事了。秀才上奏的奏折再作为朝廷百官学习的标杆……。

  朝廷难道没人了吗,朝廷的举子进士,朝廷的三公九卿,哪一个不比一个秀才的见识高,阅历深……。

  秀才能获得皇帝的信任认可与垂青,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秀才是不是会什么媚言媚术、邪法妖言,蛊惑了圣心。如此蛊惑圣心之人,不除,将来朝廷必遭大患……。

  不用多想,到时不知有多少朝廷大臣不把自己从脚指头找到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里,掘地十尺,追踪祖宗十八代,也要找出自己这个奸人的毛病来。就算找不出,也总会给自己安排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来。

  如此……,到时给自己整出个谋反心怀不轨的大罪都算是轻的,指不定遭灭门九族之灾都不是不可能的。

  人没到应该被捧的时候,可千万别渴望有大人物来捧自己,功未建时名不可高,捧的越高,将来摔的也会越惨。


  (https://www.shubada.com/38101/11110988.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