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穿越之偷天换日 > 第328章 内斗(二)

第328章 内斗(二)


为官者,若是总仁慈老实,执政软趴趴,不强硬些,使些手段,怎能有些成绩?

  若是因施行政事期间,不免出现些难以预料之事,便对官员大加刑罚,动则砍头,那以后天下人谁还敢做官,为朝廷谋事?

  总之,本是就信阳州府征收赋税之事,州府长官是否有罪,最后争论到国家大政上去,最后分成两派,恽王一派,太子一派。

  恽王一派主张信阳州府长官蔡绅虽然行事有些欠妥,但其心是好的,为朝廷收复幽云诸州着想,念其发心,给予其罢官革职便可。

  太子一派则认为,这蔡绅在其位谋其政,便应担其责,又是蔡太师堂侄,处事更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关押百姓将近千人,将朝廷声誉毁于全州,致人非命,非是小事,过错重大,这样为官,朝廷不杀之,将何以平民心,推而大之,何以平天下,其罪该杀。

  最后还是皇上圣明,说道人死不能复生,蔡绅的确有错,但若是将他定为死罪,一刀杀了,也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不妨给他个机会,留其性命,免其官职,再令他赔偿一些银两于失去性命者的家属,并厚葬亡者,给活着的人一个好的保障,就此了结,也算是积德。”

  “朱老弟,皇上果然不愧为圣明之君,既然皇上开了金口,此事也算是完美结局。这当中也再无事端,也看不出还有什么后事,朝廷依然不还是好端端的。

  光凭这件事,太子系虽然与恽王争斗更加激烈了一些,但并不会翻出什么大浪来,局面目前看来,依然还在蔡太师和王宰辅掌控下,到底还有什么事,让蔡太师、王宰辅觉得还是需得我童某人回京?”

  “童兄过于乐观了,此事并没算完!经皇上调解,信阳州府那边的事情算是解决了,但国子监这边还没就此罢休!

  国子监为民伸冤,大理寺拖延推诿,皇城司擅抓读书的学子,酷吏枉法,乱拘百姓,半路截杀学子,致人命丧九泉,这样的酷吏只罢官免职了事,朝廷未免也太不拿百姓当回事了,这样的朝政叫读书人如何装聋作哑,装作看不见?!

  随着信阳州府的事情,皇上开金口,就此了结,皇城司自然是把那几个带头闹事的国子监学子给放了,然而这些学子并不感念这些,誓要给个说法!

  皇城司查察汴京,拘捕王侯将相,皆不在话下,几个区区的国子监监生,能给个什么说法。

  那拘捕的学生中有一人叫陈东,性子刚硬,在诸学生中颇有影响力,见皇城司不给任何说法,当时也没做出什么过激反应,但仅过了三天之后,便写出了一封三万余字的奏折,上奏朝廷,妄言当今朝政。

  那奏折言辞激烈,所提看法全是个人主观臆断,有失偏颇,折子递到资政殿时,本被王宰辅扣留下。

  哪知这折子除了资政殿外,观文殿,太和殿,御史台皆有这小子折子。这分明是有人做了手脚,不然一个区区的太学生的奏折怎么可能流通到诸多要衙,无奈王宰辅蔡太师我等当时并不知晓。

  又在过了几日的大朝会上,皇上曾漫不经心地询问王宰辅,是否有个叫陈东的太学生写了一篇长奏折,议论当下朝政,问王宰辅有没有过目过。

  王宰辅不知这是有人在皇上面前已提前布好了局,要搅动朝中政事,于是便诚恳答道,有是有,不过这位陈东的学生所写全是书生片面之见,言辞过于激烈,除了一番大放厥词,并无任何有益之处。

  是以,对这篇奏折进行了扣留,没有上呈给皇上。

  谁知皇上一听,分外震怒,胡扯,那奏折果真如王卿所说,一无是处,朕看那奏折句句皆是一腔热血,其情可嘉。

  折子中不过是对几位朝中大臣颇有微词,说你们尸位素餐,处高位,不思为民,骂你们是朝廷的蛀虫,话难听了一些,尔等便要将人家的折子不闻不问,雪藏到废纸堆中。

  扣留人家的折子也就罢了,竟又要将人家抓捕到大牢中严刑拷打,弄得满国子监的生员罢课上书,尔位居宰相,怎可行如此卑劣之事?

  王宰辅哪知这是有人做了局,还向往常一样争辩道,皇上所言,臣属实不明白,臣好歹堂堂一国宰相,焉会抓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太学学生?皇上莫不是听了哪位宵小搬弄是非?

  这时,开封府尹聂山方才出班道,大人,此言缪矣,非是宵小搬弄是非,事情闹到如今地步,是下官据实上奏而已。

  圣上面前不敢有半句虚言,不是大人指示,下官根本不知国子监有叫陈东的学生,更不会无故抓一个国子监监生。

  前几日,不正是大人亲赴开封府时,说有太学学生陈东,不知天高地厚,妄议朝政,抨击朝臣,胆大妄为,不抓捕治罪,不足以扼杀国子监歪风邪气。

  那时下官根本不知这位叫陈东的学生写了一封奏折,以为这位叫陈东的学子真如大人所言,妄议朝政,传播歪风邪见,败坏国子监学风,是以才将其抓捕大牢。

  今日圣上问起,怎可将抓捕之事撇的一干二净?”

  太学生陈东?

  杨云听着这诉说,心中忽地想起,首称徽宗身边这几位上位者大臣为国贼的,正是这位太学生陈东。

  只记得在历史课本上,金军南下,快要打进汴京时,汴京城内,几位掌权的上位者前怕狼后怕虎,焦头烂额,如一群热锅上的蚂蚁,是战是与金人举行以和为贵的谈判,踌蹰不定,毫无头绪,引起汴京上下一片愤慨。

  遂有这位叫陈东的太学生愤而上书,于是便有了斥蔡京、王黼几位大臣之流为朝廷六贼,误国误民。

  杨云记得前世的时候,对靖康之耻这段历史感兴趣,后面还百度了一下,这位陈东后面的结局是被高宗皇帝赵构所杀。

  这人有点类似于清朝戊戌变法时的谭嗣同,或者五四运动时那些闹游行示威的爱国大学生,是位真正的大英雄。


  (https://www.shubada.com/38101/11110900.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