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597章 货币调节

第597章 货币调节


万历皇帝显然没有仔细读过《国富论》,他的经济学思想基本反映了大明朝廷中没有读过该书的官员普通水平。

    明朝人对经济学的理解普遍认为天下的物产是有限的,朝廷所发行货币的数量应该根据天下这有限的物产计算得来。

    古人倒不是没有观察到经济发展的存在,不过对于此时的观念来说经济发展的本质其实是实业的发展,朝廷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农业生产,比如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通过赋税手段促进农民开荒等等。

    百姓能种出的粮食更多了,天下的物产自然增加,朝廷所发的货币数量才能相应增加。

    而且古代的士大夫阶级还很有量入为出的观念,儒家士大夫从孟子时代就开始强调保护山林、保护渔业资源等等,与其说古人都爱环保,这更像是一种大家长治理全家产业的思维。朝廷就是一家的管理者,一个好的大家长应该要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多存钱少花钱,还要教育百姓们也学会勤俭度日,不要当败家子。

    这种思维明显和中华文明深厚的农业传统有关,好处就是中原王朝只要不乱整,往往能够有二三百年的国祚,不过中原王朝长期只把目光放在实业,甚至仅仅是农业上,对于许多金融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中国古代的研究也就相应减少。

    王文龙在《国富论》最终同样为了迎合大明的时代特点也只讨论了工业分工的好处和货币的本质,对于许多金融学的内容点到即止。

    以至于万历皇帝虽然总想着多印钱给自己捞好处,但却同样认为这种印钱的方式是一种作弊手段,一边花钱一边良心不安。

    王文龙回答道:“回圣上,若按经济学观点,货币的适当超发乃是正常现象。”

    听闻此言,不光是万历皇帝,就是李太后和陈矩都好奇看向王文龙,他们很好奇王文龙会如何解释超发货币的合理性?

    王文龙继续说:“大明在律法之上将印钞发钱之权收归国有,全国所有货币按照法律都应该由朝廷发行。理论上若是货币不超发,则从洪武年间至今,市面上的货币就不会增加。然而我大明兴盛二百年,人口增长,洪武十四年全国只有一千零六十五万户丁口,而到万历六年,全国的户口数已然过亿,人口增长接近十倍。太祖年间战乱方息,除如今南北二京之外,中原腹地几乎无一大城,而到本朝,山东、河南、两湖之地,城郭连绵,城市人口增长比之太祖初年只怕二十倍也有余。”

    “城市人口不务农桑,生活日用皆要以钱钞购买,单单如此计算,本朝之钱钞总数便应该是太祖年间的二十倍有余了。”

    “二百余年间钱钞总数至少增加二十倍,计算之下单是为了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多发行的钱钞数量就得是之前总数的百中取二点七。这些钱若是发的少了,民间便会出现钱荒的景象。”

    王文龙讲的内容非常容易理解,三人都听懂了,他们以前以为朝廷多发钱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一种被动货币贬值的手段,是损害百姓利益的,听王文龙一讲才明白如此情况,朝廷要是不发钱,百姓日常生活便根本无钱可用。原来朝廷发钱,还真有正当性,而且这个钱不能发少了。

    常年在外朝办事的太监陈矩也有些经济学的技术思维,但是听到王文龙这个理论还是有耳目一新之感。

    万历皇帝笑道:“我总听官员上书,表示各地缺钱,百姓困苦,原来是这样道理!”

    李太后不好干预外朝事物,没有发表议论。

    老太太过去对于经济学也没有什么兴趣,但因为王文龙讲的够直白,老太太也听懂了王文龙所说的理论,心中颇有学会新东西的满足感,虽然不好就此事开口夸奖王文龙,但就凭王文龙说的让她觉得有理,李太后心中便已将王文龙当做是一个有才人物。    

    万历皇帝对于可以多发钱这事儿颇感兴趣,点头说道:“过去发钞总是地方上发现钱钞紧缺,于是上书朝廷,如今照王爱卿所说,朝廷本该以每年百中取二点七的比例,主动多发行货币才是。”

    见到万历皇帝兴奋的表情,王文龙心里一笑。

    王文龙知道万历皇帝乍听到这個数字,肯定觉得自己手中可以印更多钱来用,然而只要计算就会知道大明历代所印的宝钞增速远超过百分之二点七的数字,不然也不会导致钞法废驰现在只能重新接受银本位。

    万历皇帝如果真叫人来计算就会发现,按照这个数字他所能印的钱不是更多而是更少,那时也不知是怎样表情。

    王文龙回答说:“若按微臣观点,这数字应该比百分之二点七再高一些,超发货币会导致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也是一种商品,数量多了,价钱自然就会便宜下来,这就叫做货币贬值。”

    王文龙停顿了一下看三人的表情,发现三人都能听懂之后,继续道:“假如说十年前一两银子能买一石米,十年之后只能买半石,如果一个人十年前借了一两银子,需要卖一石米才能还,那么十年后这一两银子的债,他只需要卖半十米就能够归还。所以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借钱是件划算的事情,百姓会更愿意借债去发展。”

    “圣上、九莲菩萨,臣所说的借债在此处只是一种经济学行为,并不只有败家之人才要借债,比如一个佃农想要增收,往往便会倾向于借贷去购买耕牛和农具,以一个无地庄户想要拥有自己的田产,便会借债去雇人开垦荒地,乃至于工匠商人,天下百业,初创之时都需要靠借债才能有第一笔资金。如若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或是朝廷想要戍边屯田、活跃某地市场,那么增发货币非但不是不好的行为,反而还有利于帮助实现朝廷的目的。”

    “当然这种增发还是要限定在一定限额,如原本多发百分之二点七的钱币,在增发之处便可以转为百分之三,甚至于百分之四,但若是再多,恐怕就会有货币贬值伤害百姓之忧了。”

    王文龙道:“臣以为这种使用货币去帮助发展的手段可以叫‘货币调节’。”

    王文龙最开始的论述李太后还听得懂,但是说到货币超发的好处,李太后渐渐就有些跟不上了,直到最后王文龙总结之处,她又找了回来,只觉得王文龙所说的有道理,但又不确定是否正确,于是选择不说话。

    万历皇帝则明显对这论述感到新奇,扭头问一旁的陈矩道:“陈大伴以为王爱卿此言如何?”

    王文龙原本以为陈矩肯定会模棱两可的说话,却没想到陈矩只是稍微思索便笑着点头:“老奴以为王舍人所说极有道理,将老奴以前不少迷思都解开了。”

    王文龙不禁对陈矩投去讶异的目光,陈矩能够被外朝官员信任,甚至被称为“陈佛”,其来有自,他在太监群体中属于相当靠谱的人物,有一说一,比许多外朝的官员还要正直。

    万历皇帝点头,对王文龙道:“人都说王建阳创立一经济学,论及经济事务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如今一看果然是身具才干呀。”

    (本章完)


  (https://www.shubada.com/36909/11110749.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