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 > 第64章 给这小子请个赏才是

第64章 给这小子请个赏才是


顾老头看着赵老头这震惊的样子,就知道今天自己这一趟亲自过来是走对了。

  看来那纸上写的自己看不太懂的东西,确实像自己孙女说的那般好。

  顾老头有些得意地说道:“自然是苏誉写的。”

  “苏誉教给他那书屋新雇的掌柜,长乐看到后,觉得不错,便誊抄了一份说要送给你看。”

  “怎么样?”

  “老头子我看不懂这些,也分不出个好坏来。”

  “你要是看不上,那我就拿回去?”

  说完,伸手就要把东西拿回去。

  赵老头的手赶紧往一边挪了挪。

  “嗳,别……”

  看赵老头的反应,顾老头不禁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

  刚刚还装得很。

  说什么就苏誉的水平,写的文章还不够不上让他来看。

  如今倒是都不舍得还给他了。

  “不装了?”

  顾老头直白地调侃道。

  赵老头懒得理他,又低头看了第二遍。

  等到看完,他才问道:“你说这是苏誉那小子教给他店里掌柜记账用的?”

  “可不是么?”顾老头回他。

  “你还没说好不好呢。”

  都问第二次了,赵老头也不好再避而不答。

  这次倒是不再装了,老实地回道:“好!”

  “太好了!”

  “这记账法,比现在的记账法更为先进完善。”

  “老夫觉得,不止户部可以用,就连大周全境都能用推广此种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弊端太多,都不用一一列举。

  就户部每年年底对账,就够痛苦的。

  苏誉这种记账法,比他们目前用的先进完善得多。

  而且他还详细写了出来,甚至各种类目和要设置的科目都已经在纸上完整写下。

  也就是说,这东西,是他们能直接拿来就用的!

  从古到今。

  一样东西的完善,都是有一个过程的。

  得从无数先人的经验中不断地经过完善,才能最终成型。

  可如今苏誉却能跳过这些步骤,直接给了他们一个完整完善过的记账法。

  赵老头第一次看的时候,手微微颤抖,那是激动的!

  别人可能不知道这东西有多好。

  但曾经作为户部尚书的他,绝对比任何人都知道新式记账法对朝廷的经济发展有多重要!

  这小子,怎么还会这种好东西啊!

  顾老头听他说整个大周都能推广来用,自己心里也有些震惊。

  昨天顾长乐跟他说这东西好,顾老头还没太多实际的感觉。

  如今看到赵老头的反应,他才清楚领悟到。

  苏誉写这东西有多好。

  这孙女婿,果然是个有大前途的!

  顾老头越发得意,装模作样地叹了一口气。

  “唉,也就我那孙女婿整天不务正业,才弄得出这种东西来。”

  “若是换了别的读书人,只顾着读什么圣贤书,满嘴之乎者也,肯定是连记账都不懂的。”

  这是来给苏誉找回场子来了?

  赵老头昨天说的那番话,今天就被啪啪打脸了。

  确实打得有些疼......

  赵老头拿人手软,但还是嘴硬地反驳道:“老、老夫也不过是关心后辈。”

  “多少人想要老夫我的教导,若是换了别人,老夫都懒得说他们一句!”

  这倒是事实。

  顿了顿,赵老头又有些谨慎地问道:“你今日拿这东西给我看,所以这是能公之于世的东西吧?”

  “苏誉那边是无所谓的吧?”

  顾老头也得意够了,这才正常地回道:“长乐问过他了。”

  “他说若是大家觉得好,尽管用便是。”

  赵老头都忍不住心里赞了一句:“好小子!”

  “这就是格局!”

  他承认,先前说苏誉不务正业的话过早了。

  这种对朝廷对社会有用的不务正业,还是值得赞扬的。

  “老夫要写个封奏疏送到京城去,让户部赶紧着手去推广这记账的法子。”

  “对了,得给这小子请个赏才是。”

  “这可是于国于民都有好处的大好事!”

  赵老头说着,也坐不住了。

  直接干起来,就要回书房去写信。

  “你这是要往朝廷送信?”

  顾老头喊住他:“我孙女婿,这事还不能让皇帝知道。”

  一旦知道两人成亲,皇帝绝对要宣顾长乐和她夫婿上京面圣,以示恩宠。

  朝廷正在讨论削藩的时候。

  这时候要是被召到京城去,不就是妥妥的人质么?

  顾老头是绝对不会允许这个发生的。

  赵老头笑道:“这事用不着你说,老夫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放心,我要当今表彰的,是一个叫做苏誉的农家子,与你们顾家没有任何关系。”

  顾老头也知道这个老伙计是个值得信任的人,于是也不再打扰他了。

  东西送到,又嘲讽够了,便心满意足地离开。

  赵老头回到书房。

  暂时顾不上刚刚没画完的画,先把顾家送来的这份记账法誊抄了一遍。

  又提笔,写了一封奏折。

  先写了这记账法的先进完善之处,后面才提起写出此法的人。

  又大力赞赏了一番,顺便请了个赏。

  做完这一切,都快大中午了。

  赵老头丝毫不觉得肚子饿,唤来自家的下人,让他们把奏折送出去。

  这才坐下,又照着苏誉这四脚账研究了一遍。

  研究着,他也发现了新的问题。

  “全是采用现银结算,好像也不够完善......”

  “朝廷每年往外拨款,很多时候夏涝都是提前拨的秋粮。”

  “有时候国库空虚,甚至会把明年的秋粮都先算上。”

  “可今年灾时的粮价与明年丰收的粮价却大有不同。”

  “如此一来,这记账法就不太够用了......”

  赵老头作为曾经的户部尚书,他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多看了两次,就看出了这记账法其中的一个不足之处。

  苏誉的小书屋用不上这么复杂的东西,所以写得也没有这么复杂。

  但赵老头左思右想,除了增加多几个账目分开记录外,一时也没有太多头绪该怎么完善。

  “顾老头说了,这记账法,是苏誉教给他书屋掌柜用的。”

  “他一个小书屋,基本都是用的现银结账,涉及不到预支与赊账之类的操作,确实很是适用这种办法。”

  “可要我短时间内把这些不足的地方完善出来,老头子我也做不到......”

  赵老头想了想,决定摊手不管了。

  “罢了,老夫现在可是闲赋在家的。”

  “总不能一个年轻的小后生能把这么复杂的记账法给构建出来,朝廷衮衮诸公却不能在这基础上完善。”

  “所以剩下那些要想的,还是靠朝廷诸公努力吧。”


  (https://www.shubada.com/36565/11111295.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