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68章 二水来去生死门

第68章 二水来去生死门


“嗯嗯,可以的,药量调整一下,患者不拉肚子,干呕比较严重,半夏多一点,干姜换成生姜,人参1块钱1g呢,可以换成党参……

  你刚刚摸的手感咋样?加量……经期,可以加点炮姜。”

  李介宾拿着架子,吹毛求疵的点评了一下。

  其实路天正开的方子已经不错了,不过如果自己不精益求精的微操一下,怎么能突显出领导的作用?

  这感觉很过瘾呀,李介宾意犹未尽的又开始考校路天正。

  “小路呀,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这里的生姜换为干姜吗?”

  路天正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生姜重在温胃止呕,干姜在于温阳止泻……她如今只呕不泻,所以用生姜更好。”

  李介宾满意的点点头。

  基础扎实就是这点好,虽然临床经验稚嫩,但是一点就透,属于那种看一眼就怀孕的类型。

  据说在国外,那些洋鬼子防中国人跟防贼的一样,仪器呀,什么的,用的时候都是隔着玻璃箱……没办法中国籍的科学家太牛逼,看几眼摸几下,回去就能自己造出来,而且又皮实又耐用还便宜。

  稍微改了一下方子,打发路天正去抓药。

  李介宾往椅子上一靠,突然感觉多个能打的小弟,这感觉还不错。

  原来平时爷爷使唤爸爸跟自己,就是这种感觉呀。

  酸爽。

  路天正很快抓齐了中药,然后送到后面煎药室煎了。

  一路上他还在琢磨刚刚李介宾那手艾灸。

  没想到刚刚弄明白了脉诊仪的谜题,转眼又来个新问题。

  一边煎药,还在发愣想事情,突然一个声音问道:

  “小子,在琢磨什么呢?”

  抬头一看是李介宾爷爷。

  “李爷爷,就是,刚刚宾哥…阿宾给病人艾灸的那个,为什么一灸阴陵泉,那病人就不呕了?阴陵泉不是止泻的嘛?”

  李爷爷眯起眼来,随后突然笑了起来,慈眉善目的说:“这个呀,好学,我教你。”

  “真的?”路天正有点意外之喜,他还以为李爷爷会在意门户之见呢。

  自己真是太肤浅了,像李爷爷这样家风门楣,怎么可能敝帚自珍呢。

  李爷爷捏着胡子,沉吟片刻,说出来一段话:“二水来去生死门……”

  路天正赶紧掏出白大褂兜里的纸笔,一边认真听,一边认真记。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五输穴中,阴井木,阳井金。

  木火土金水,那就是属水。

  二水来去,难道是这个意思?

  随后看着记的东西陷入沉思,然后不断自行脑补,思想逐渐迪化……

  东南方位吐纳,西北方位施灸……没想到还涉及了九宫八卦。

  好玄妙呀,没想到只是简简单单的施灸,居然如此博大精深!

  不过为什么感觉刚刚李介宾灸的很随意的样子呢?

  路天正刚动念,就被打断了。

  “药好了没有,小路!”

  路天正看入神了,一看时间到了,赶紧把药打包好然后去前台递给了患者。

  待患者付款离去,李介宾问道:“怎么耽搁那么长时间?”

  “刚刚在煎药室遇到李爷爷了。”

  说罢,他掏出来刚刚记的“秘法”给李介宾看:“李爷爷果然胸怀宽广,丝毫没有门户之见,教了我方才你施灸的手法。”

  胸怀宽广?你确定是说的我爷爷?

  什么玩意儿?我刚刚做个艾灸还有啥说法?

  还“秘法”?我怎么不知道?是不是老东西藏私了?

  也不对呀,没道理亲孙子不传,传给外人……

  李介宾一边想着,拿过来一看,看了半天,抬起头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路天正。

  二水来去生死门?这不是我那时候……

  路天正以为是他介意家传泄漏,连忙赌咒发誓说只是自己参考,绝不外传。

  李介宾最后没说什么。

  他忍的很辛苦,但是不能拆自己爷爷的台儿。

  小路呀,你慢慢研究吧,说不定真能研究出来什么……

  随后一连来了好几个感冒咳嗽的,最近一段时间新冠又流行起来了。

  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一开始都说是小儿支原体,其实很多查的支原体都是阴性的。

  省儿童医院那边很多都是头孢加阿奇一起用,有质疑这不符合指南呀。

  那边大夫霸气回怼,先治病再说,等治完病指南也要改了。

  本来以为只是流行一阵儿,结果11月、12月、1月……一直都没停。

  支原体~甲流乙流~腺病毒~新冠。

  李介宾自己卜了一卦,预测立春之后,“五鬼拍门”。

  可惜呀,东汉末年疫情出了个张仲景,明末清初疫情出了个叶天士。

  如今天下太平,河清海晏,不知道会不会再出个厉害人物。

  看着一旁还在研究的小路,李介宾终究是心善,想帮他一把,想了想,开口问道:

  “小路呀,对于刚刚这半夏泻心汤,你有什么想问的嘛?”

  别说,路天正还真有!

  这半夏泻心汤是最常用的经方之一,要是单论消化系统方面,甚至可以把之一给省了,在医院里很多消化内科的西医大夫都会开。

  有位不肯透露名讳的名中医,去给市里几家西医三甲医院上西学中课,为了让这帮没什么基础的西医大夫掌握几个经方,直接用最朴素的语言给他们讲:

  “记着,这个半夏泻心汤治疗肠胃炎。”

  这帮西医大夫听的昏昏欲睡,冷不丁听了一个自己能听懂的,心想我才不信呢。

  虽然我学西医的,但是也知道你们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哪有你这样教的。

  就这?还全国名中医呢,徒有虚名之辈。

  结果消化内科的大夫听了之后暗记下来,回去给几个恶心、反酸、烧心、腹胀、腹泻的患者,半夏泻心汤原方开上......

  那结果是,真香呀!患者喝一个好一个,一剂见效,大大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加快了科室床位周转率。

  院周会上点名表扬了消化内科,调高了科室绩效档次,消化内科主任那是笑得合不拢嘴。

  别的科主任都打听这消化内科究竟是吃了什么药?业务水平咋就提高了一大截?

  话题扯远了,总之这个半夏泻心汤简单易学且效果奇佳,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友好的方子,因为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

  对于学习中医日久的,上了临床就会有各种疑问了。

  比如说:

  “我老师说这里的干姜是止泻的.......肠道寒则泄泻,所以干姜补阳而实大便,我原本深信不疑。

  但是后来我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太阳阳明合病泄泻的病人,病人好了之后,我突然想起,这里面是黄芩、黄连止泻。”

  “那这泄泻到底是寒是热?而黄芩、黄连、干姜都能止泻?”

  这不巧了嘛,我八岁的时候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是只有参与了临床,并且真的开方治好了病人之后,会有的疑惑。

  没亲手治好几个病人,对于理论知识是朗朗上口的,反正只要自圆其说,怎么说都行,嘴强王者谁不会呀。

  但当实践过后,收到了患者的反馈,不由自主就会产生自己的想法跟看法,当这种看法与之前的理论相悖的时候,就会产生类似佛教所说的知见障。

  理论学的越扎实,那么知见障就会越深。

  类似武学高手,也像修仙大佬,越是实力高深,这心魔就会越强。

  李介宾心里想着,随口回答道:“你这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被绕进去了,回到最初开始,何为寒热?”

  “寒热便是?”

  “不用着急回答我,好好想想,等几天你再说。”

  多琢磨琢磨这个,至于那二水来去生死门……好羞耻呀……不提也罢。


  (https://www.shubada.com/36505/11111287.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