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长缨御风 > 第269章 冠冕堂皇

第269章 冠冕堂皇


自从大皇子被迫退位让贤之后,他带进宫内的所有妃嫔全部被送回了大皇子府内。

  她们被送回去后也不能四处走动,怕泄露秘辛,全部被关了禁闭。

  好在太皇太后仁慈,只是关了人,没有以除后患。

  皇宫的殿宇因为她们的离开变得空旷不少,因此乾清宫里各个官员的逼迫声音就显得格外的大。

  秦昭去时,大殿里剑拔弩张。

  太皇太后坐在高位,微瞌着眼帘,浑浊的目光落在下方大放厥词的官员身上。

  此官员显然是六皇子的簇拥,站在大殿中指着上苍言之凿凿:“如今唯有六皇子有继承大统的权利,他太皇太后如此贪欲权柄,如何对得起先祖们?”

  也有人附和:“是啊,我等一向敬重太皇太后,可如今明明能让六皇子继承大统,太皇太后非要阻拦,到底是何居心?”

  一声声质问落在太皇太后心间,嘹亮的声音却咄咄逼人。

  在这严寒的冬日,百官的诘问显然更让人寒心。

  太皇太后看起来无比苍老,她脸上布满皱纹,鬓角的发丝灰中带白,虽然脸上多少施了粉黛,但人老珠黄,如何打扮都再也没有往日年轻时那般神采。

  她坐在高堂,任由百官唾弃谩骂,似乎什么都不关心一般。

  秦昭看到这副场景,一时心中只觉得堵塞。

  虽然权力斗争中她也只是其中的牺牲品,可皇祖母对她的爱护从不作假。

  她是感受得到的。

  如今那位护着自己的老人站在权利顶端受千夫所指,可从没打算低头,而是将所有诋毁全部接下,这对于年迈的她来说,又需要何等的勇气?

  秦昭不忍心对方被如此对待,因此毫不犹豫的踏入了那扇大门。

  她声音坚定且清脆:“各位大人如此想立新皇,难道就不怕重蹈覆辙吗?”

  有官员听到秦昭的声音,皆是回头看去。

  连高位上端坐的老人也缓缓睁开了双眼。

  秦昭先是安抚的朝着皇祖母依一笑,随后看着百官的目光不躲不避。

  她眉眼英气,脊背挺得笔直,好似这世间所有磨难都无法将她压垮一般。

  刚出言不逊的官员脸色一黑,对着秦昭道:“我道是谁,原来是云阳郡主。”

  “郡主虽有将军之衔,能破例参与朝政,但此事事关江山社稷,岂能儿戏?我等殚精竭虑为大庆排忧解难,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他说得信誓旦旦,但眼神里丝毫没有对秦昭的尊重。

  显然秦昭身为一个女子,要不是先帝破例,根本不会有参与朝政的可能性。

  秦昭自然看得出对方眼里的不屑,但她并未恼怒。

  四周官员为她让开位置,秦昭一步一步走到百官的前方。

  她扬声问道:“大人又如何保证,新皇一定不会重蹈覆辙呢?大庆本就经受过一次错误,如今可经不起第二次了。”

  她显然是来给各个官员施加压力的,若今日群臣拥护新皇,那日后新皇出了岔子,便是在场所有人的责任。

  但这罪责,也不是所有人都敢担保。

  一时,下方的官员心思各异,都将目光转向刚刚义愤填膺的官员,企图让对方再说些什么来坚定自己的心意。

  那官员是太常寺卿,此刻突然被所有官员的目光死死盯住,一时头脑冒汗,只觉得压力巨大。

  他伸手擦了擦自己脑门的汗水,声音发虚:“六皇子乃人中龙凤,是先帝之子,自然能统领大局。”

  秦昭笑了一声:“难道大皇子便不是先帝之子了吗?吴大人说话可要当心着些,若是被有心人听见,觉得你故意抹黑先帝,必然会叫人参你一本。”

  太常寺卿被她一席话呛得满脸通红,指着秦昭你了半天,一句话说不出来。

  秦昭看向底下其他人,所有人都避开了秦昭的目光,显然不敢与她对视。

  过了好长时间,太常寺卿终于平复好了心情,又兴奋起来。

  他道:“郡主休要血口喷人,大皇子自然是先帝亲生,只是大皇子一贯不显山不露水,我们也不曾得知他的能力,可六皇子不同,他一早在先帝的同意下入朝听政,自然是比大皇子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是吗?”秦昭笑盈盈的看他,只是这笑容根本不达眼底。

  她问:“那你可敢将这言语当着大皇子的面再说一遍?”

  太常寺卿挺了挺自己的胸膛以示自己的坦荡:“自然敢。微臣直言纳谏,就算是当着先帝的面,也敢如此说。”

  他这番说辞终于让拥护六皇子的官员找到了突破口,一致跟着附和:“事关政事,郡主还年轻,无理取闹一些老臣们也能够理解,只是也望郡主体谅,我等见不到新皇登基,心中一直担忧啊!”

  “担忧什么?”秦昭掀袍大刀阔斧的在阶梯上坐下,目光俯视着下面所有人。

  她问:“从大皇子退位开始,大庆已经开始走上正轨,一切有丞相定夺,所有事情都商量着来,最后还有太皇太后兜底,你们到底怕什么?难道就因为没有皇帝,所以你觉得你所做的一切便都是没有意义的?那岂不是让天下百姓寒心?”

  “自然不是......”几个官员被她怼得语无伦次,“我等做这些事情,自然是为了大庆。”

  秦昭哂笑:“为了大庆?你们理由倒是找得冠冕堂皇,可到底是不是为了大庆,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大庆规制一直很完善,所有政事一律上报给御史大夫,最后由御史大夫交给丞相一一过目,这些日子我也看到了,但凡有问题,丞相大人都会亲自核对,与你们共同商议,而每一次的结果我不说完美,但确实是适宜我国国情的。就这么运转下去,我大庆暂时根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纰漏,无需这么着急的拥立新皇。”

  “我也知道,南方战事吃紧,北方也要御敌,各位大人辛苦劳累,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难道你们觉得拥立新皇登基,你们的辛苦就能有所减缓吗?并不会,只会因为新帝登基事宜让大庆本就饱和的各部无法运转,最后若新皇与各位理念再有任何不一致,你们又如何自处?”


  (https://www.shubada.com/36300/11111090.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