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大明:我为天下师 > 第659章 枪怎么玩

第659章 枪怎么玩


第659章  枪怎么玩

        当军队主战武器从刀剑变成了火器这种高频射击的远程武器,那么旧有的一切战术战法都要被推倒重来。

        他们见到过机关枪如雨一样倾泻的密集火力,也看到过突击步枪的中距离射击威力,还有冲锋枪的短距离扫射,更有狙击步枪的长距离精准狙杀。

        这各种不同的枪械组成,完全可以形成全新的战术体系,而他们作为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新武器的人,也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做这件事。

        起义军现在虽然也早制造火炮,但无论如何也比不过朝廷军近三十年的装备存量。

        在火炮这样的重火力方面,起义军无疑是绝对劣势的,那么如何在重火力的劣势之下,充分发挥新武器的战术优势,将是起义新军的重要课题。

        “校长,学生觉得以枪械为主力火器的军队,完全可以摒弃旧有的战阵体系,我们不必再追求大军团的密集作战,而是可以以不同单位的小股军力分散作战。

        这种分散,并不是冷兵器军队士兵之间分开数米这样的分散,这在重火力打击之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学生所说的分散,是指哪怕只是几个人组成的作战单位,在必要时候相互之间也能隔开十几米,甚至是二三十米远的这种分散。

        一旦这样,我军的作战区域将会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广度,如果这种战术可行,那么在极为广阔的战场区域上,敌军的重火力打击效率将极大的降低!”

        “我给你们制定的计划,是分别取两省之后,两军会师东取浙江及安徽之地,至少我们要掌控南方大部分地域,如此才有足够的底气和朝廷周旋。

        许良看向说话之人,此人正是新军成立之后发掘出来的优秀青年。

        也就是这个时候,有人高声附和起来:“有道理,我们起义军由于枪械武器本身的火力优势,并不需要密集阵型也一样能发挥足够的战斗力,这样的话把只要战术阵型布置的足够分散,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敌军重火力的威胁。”

        但是这样,他们在面对火炮集群打击时候就会非常惨烈,火炮打击巴不得敌人都扎堆。

        两广的新军就这样持续的在训练中渡过,许良不仅仅是抓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同样也在抓思想宣导工作,这让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兵,也都至少明白自己所在的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也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自己在为什么而战。

        当新军训练两月之后,许良便命令黄萧养邓茂七各领两万新军,一支进入福建承宣布政使司,一支进入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思想的建设无疑有巨大的意义,这可以帮助军队真正凝聚起统一的意志,某种程度上是给他们赋予了灵魂,从效果而言,新军确实一直都保持着很好的精神。

        朝廷军打破了大明北方起义军和地方的平衡,那么自己也可以打破南方的平衡。

        这些讨论出来的战术方向经过论证和演习之后,会慢慢成为将来新军的训练内容。

        他的这番话,无疑是很有见地的,大多数人还没有从旧的战争逻辑中脱离出来,他却能先人一步意识到枪械武器的战术特性。

        其名为邓茂七,出身底层佃农,靠着建业新政才摆脱了穷苦命运,并且还有机会接受教育,一直到新皇即位之后,大明的情况就急转直下,建业年间民间的富裕繁华一去不复返。

        打造军队无疑是一件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而且光是训练的话,那一定是不行的。

        在学员们彼此的讨论之中,许良听到了他们许多建设性的想法,而其中的一部分都是后世曾经流行或者淘汰过的东西,这让许良对新军素质有了底气,至少新军的军官们,都具备不错的素养。

        起义力量不能只是龟缩在两广之地,而是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实控的区域越大,那么起义军可调配的资源也就越多,同时军事纵横也就更广,无论从什么方面考虑,许良都觉得把新军拉出去练一练是有必要的。

        许良很清楚,只有经过真正的战争试炼,新军的战术战法才能得到验证,新兵们也才能蜕变成老兵,所以在李景隆带兵平叛的时候,许良也并没有闲着。

        冷兵器军队再怎么分散,也不能分的太开,因为他们需要密集阵型保持战斗力,不然的话被敌军一个冲锋就要一下崩溃。

        生于建业年间的新一辈人,人生都离不开建业新政这个大事件,到后面又必定会因为朱允熥即位而走向低潮,正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一切,才会对许良制宪的主张那么共鸣。

        这也是为什么火炮一经出现之后,不论打谁都完全具备碾压优势,因为面对火炮的军队必然陷入这样的两难境地,分散是自寻死路,但密集阵型更是只能被动挨炸。

        此言一出,盘坐在校场听课的学员们无不是若有所思,他们越想越是觉得此言有理。

        此时接话之人,也同样是在新军出头的学员黄萧养,生于广东的雇农家庭,同样是最底层走出来的年轻人,人生履历也和邓茂七十分相似。

        <div  class="contentadv">        或者说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是随波逐流的,人生轨迹都会和时代变迁息息相关。

        新军多半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一辈,黄萧养和邓茂七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将来也必定会是带领新军战斗的起义将领,至少许良对他们是十分满意的。

        后来他受到许良制宪思想的号召,便毅然决然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并且顺利从军校脱颖而出。

        如今南北两地,朝廷和我们都意图打破地方僵持局势,虽然他们比我们更早动作,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们完全抛弃火炮,轻军前进的推进速度至少也能赶上许多。

        时间方面我并不做限制,只看李景隆什么时候腾出手来的时候,你们就要停下攻势整军备战,打他一场大决战!”

        无论邓茂七还是黄萧养,无不是肃声应是,他们眼里燃烧着火光,无疑对接下来的实战练兵充满了期待。


  (https://www.shubada.com/36/11509394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