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 第323章 廷议

第323章 廷议


北部战事崩坏,可以预期的未来,这里都会变成黄巾的地盘,已经完全不适宜朝廷班子继续逗留。

    刘协的朝廷班子一路逃亡十分狼狈,却也不忘正事,刚刚喘下气来,身为大汉之主的刘协还是召集臣子举行了一次廷议。

    虽然是所谓廷议,然而实际上眼下他们还在荒野扎营,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廷”,君臣议论的场所,其实就是在营地的一片平坦地方。

    等待大臣的时候,刘协坐在椅子上,微微仰起头看向老天,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或许是在感叹,自己堂堂大汉天子,如何能沦落到这朝不保夕无处安身的地步。

    不过也不容他多想,很快,朝廷的一干大臣陆续抵达,除了刘协当下最为信任的傅燮之外,大臣队伍中最为显眼的就是站在前方的董承与伏完了。

    这两人,董承是一路协助天子东归的关键人物,也深得刘协信重。

    而伏完就更不必说了,那是当今伏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大汉的国丈,这关系更加亲近。

    刘协确定,如今的朝廷班子里,许多人都如他们一样对自己足够忠诚,但可惜的是光有这种忠诚没什么用,如今的大汉朝廷连一万的军队都掏不出来,在当今天下只能处处受制。

    这世界还是很现实的,即便顶着个天子名头,拳头不够大别人也不会太当回事。

    所以,今天廷议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朝廷招揽力量。

    眼见众臣在前方站好班列一同行礼高呼陛下,刘协也就直接说起正事来,一开口,便是昨日为刘备许诺封官之事。

    “朕昨日约见刘备,才知此人乃我刘汉宗亲,为中山靖王之后,却是朕的自家人,这令朕十分欣喜,如今朝廷困苦,正是缺乏人才的时候,而朕一番交谈下来,深觉此人身负大志可堪重用。”

    说到这里,刘协看了众多官员们一眼,心里有些忐忑。

    昨日虽然对刘备许诺的时候口气很大,但刘协其实也不知道此事能不能办成,如果众臣都觉得不合适,那这事多半要黄。

    即便站在眼前的这些大臣都是相对的忠臣,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会对刘协事事点头。

    皇帝说话能有多好使,那取决于皇帝能有多大的威望,显然刘协并不具备一言而决天下事的威望。

    朝中事情,多半都是大臣提议,很少有刘协主动提出的议题。

    即便刘协提出来了,那也需要与大臣们商量着来办,眼下正是如此。

    下面众臣闻言,都是心中了然,天子这是要拉拢人才扶持心腹了。

    对此他们倒是没什么意见,这其实是好事。

    眼见臣子并没有什么反应,刘协也就慢慢放心下来,随后继续说话起来。

    “且不说这些,光是刘备在战败之后的救驾之功,朝廷也不好亏待了他,是以,朕意委其朝廷要职,诸公以为如何?”

    话音落下,众臣略微小声议论一番,很快董承就站了出来。

    “陛下英明,刘备早年便征伐黄巾屡有建功,又曾追随卢植钻研学问,如今所率的一支小队亦是精锐悍勇,其才能毋庸置疑,的确是朝廷可以倚重的人才。”

    事情如此顺利,这让刘协有些惊喜,不过很快他也释然了。

    毕竟这事儿本就对朝廷有利,眼下朝廷的境况,每一分力量都值得尽力争取,封个官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用不着那么吝啬。

    “既如此,诸臣以为该如何委任最为合适?”刘协笑道。

    大臣们已经商量结果,董承再度进言。

    “臣等以为,眼下朝廷大事以军事为先,刘备以军功发迹,委以军职最可使其发挥光热,或可封刘备北军中候,节五军校尉。”

    北军中候.

    听到这个军职,刘协有些意外,这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更好。

    北军中校掌制北军五校,而北军五校是自光武帝刘秀时就设立的中央精锐编制,这个职位多为皇帝亲信和心腹担任,不可谓不重要。

    不过转念一想,刘协心里就叹了口气。

    只怕朝臣给官给的这么痛快,最大的原因还是这军职只是個名头而已,朝廷除了给个名头,再也拿不出一兵一卒供刘备调遣。

    朕已经给你能给的最好了

    刘协突然对朝廷的寒酸有些羞耻感,只能在心里如此嘀咕一下,然后就以一句“如此甚好”的话结束了这个议题。

    一路颠沛流离的刘备,终于是在天子身边开始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理想,也终于是有了第一个体面的职位,虽然一个空头官职分量不算太高,但这已经是以前的刘备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解决了此事,随后就是朝廷接下来的去向问题了。

    而一提起这个,刘协就不自觉变成了一脸的愁容,一想到北方的局势,他就对未来充满了悲观。

    “眼下战事虽然尚未结束,但诸公皆知玄夏已经不可阻挡,剩下两处战场即便打得再漂亮,也不可能挽回整体的局势,此后我大汉北境恐怕要尽被玄夏所控。”

    说话之时,刘协眉头紧锁,年纪轻轻就已经开始背负着不属于自己这个年岁的沉重。

    家国大业倾覆在即,自己却不能有丝毫力量改变局面,这种无力感实在是令人折磨。

    “还请诸公教朕,朝廷今后该迁往何处?”刘协看着下方诸公,长叹一声。

    这会儿,不仅刘协心情抑郁,下面的大臣们也好不到哪儿去。

    但他们还是强打精神各自议论起来,不多久这里就响起七嘴八舌的讨论声音,刘协静静的听着,很快就从他们嘴里听到了许多名字。

    如陶谦、刘表、刘璋、曹操、刘繇、甚至还有袁术。

    朝廷在北方已经待不下去,而关中已经是一片炼狱根本没法回去,他们只能考虑去南方的州郡立足,他们言语所说,正是如今各地的势力。

    大汉朝廷再怎么衰微,真要过去的话,各方诸侯倒也不至于不给这个面子。

    大臣们讨论十分激烈,毕竟这关乎到朝廷往后每一个人的着落,他们每提出一个名字,也都有各自的理由,好半天过去之后,也没讨论出来个结果。

    到最后,刘协都有些不耐了,他干脆直接开口,提出了这当中自己最有好感的一个名字:“朕以为,兖州曹操一片忠心可以托付,朝廷或许可以迁往兖州。”

    此言一出,众臣都是相视一眼,有人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张了张嘴还是没有吭声。

    天子甚少直接表明态度,偶尔来这么一次,还是不好去驳了天子的脸面。

    而且他们也都知道,天下诸侯多半都是一路货色,即便是刘表这种汉室宗亲,也未必能比袁绍之辈好到哪里去。

    朝廷不论迁去哪里,其实多半都少不了被诸侯钳制的命运,所以去哪里都没有什么区别。

    此前争吵了小半天也没个结果,众人也懒得再吵了,天子都已经明确表达意愿,便没什么必要去唱反调。

    众臣相视一眼,渐渐有了默契,随后齐声行礼:“陛下英明!”

    两件大事相继确定下来,彷徨的刘协总算是安心不少,他能祈祷的,也就是以后事情都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朝廷大军随后也就主动往兖州进发,只是此时的兖州之主曹操,却还在为北部尚未结束的战争而奋斗,也不知他若是晓得天子主动奔赴兖州,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不过现在的曹操连自己都顾不过来了,只怕没有心情操心这些东西。

    汹涌的火光在营地肆虐,连沉重的夜幕都被驱散,整个营地都惊慌失措的大叫,曹操慌张的跑出营帐,一看到眼前的画面就大感不妙。

    还不等曹操回过神,就看到荀彧匆匆跑来:“曹公,黄巾袭营了!”

    其实不用荀彧提醒,曹操只看眼前这场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汹涌的火光让他感受到不到丝毫的温度,反而让他的心慢慢凉了下去。

    完了,全完了,营中粮草尽被烧毁,这一仗还要怎么打?

    不过这时候不是顾虑这些的时候,曹操极快做出反应,当即翻身上马在营地奔腾,一边跑一边还疾呼起来。

    “谁敢造乱,立即处死!”

    “谁敢造乱,立即处死!”

    曹操急迫之下,巨大的吼叫声竟是隐隐盖过营地的喧嚣,一时间许多士兵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一看到曹操出现,许多人本能的就安定下来。

    士兵们自然对自家将军十分熟悉,慌乱是因为缺乏领导,眼下将军站出来主持局面,士兵们慢慢也就能镇定下来。

    毕竟这骚乱也才出现不久,曹操反应堪称灵敏,及时避免了事态的恶化。

    当然,能这么快稳住局面,还有很大的原因是曹操不仅这么喊,也是真这么做。

    他在营地来回奔跑叫喊时,但凡见到乱跑乱叫的士兵,都毫不犹豫挥剑斩杀。

    如此铁血之下,士兵们自然是心中畏惧,这才能快速镇定下来。

    不过事情到这里,显然还没有结束,曹操目光看向营地外围,那里的战事还未平息,黄巾依然还在与己方士兵展开厮杀。

    “全军听命,舍弃营地全力作战,无论如何要逼退贼军!”

    曹操眼神冷冽决绝,说话之间,已经抽出了自己腰间配件,然后前指黄巾。

    (本章完)


  (https://www.shubada.com/34975/11111036.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