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达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 第125章 削藩铁幕

第125章 削藩铁幕


第125章  削藩铁幕

        “谋反?”

        朱高煦的眼睛里转起了圈圈。

        饶是以他的狡诈,一时半会儿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他一把拽过手下,脸庞变得狰狞,恶狠狠地问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给本王说清楚!”说话间,腰刀已经按上了他的脖子。

        那士兵都快被吓尿了,当即磕磕巴巴的,把朱瞻基尽起北直隶部队,包括天子亲军与精锐中的精锐三大营,总共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山东乐安州杀来的消息告诉了他。

        而理由,便是汉王派人暗通陈国公,意图谋反被揭发。

        朱高煦听完,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这可是谋反大罪啊!作为和朱棣一起从那个时候走过来的老人,他当然知道面对一个全盛时期的朝廷,是有多么难以对付。

        当年统领北直十余万大军,八王联合举事,都是废了好大的功夫,顶着巨大的压力。要不是南军冯胜傅友德没有战心,李景隆又很明显不是朱棣的对手,他们根本不可能一次次以少胜多直到兵临京师。

        现在呢?自己只有三护卫几千人,乐安这么一座小城,对抗朱瞻基二十万人,等于是刚出新手村,就要打大BOSS……

        简直是十死无生!

        至于自己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造反”,以他的聪明,自然是片刻间便想明白了原因。

        朱高煦也只能咬着牙说一句:

        “大侄子,你好狠!”

        现在已经逼到墙角了,就算不想反,也只能反了!

        宣德元年十月,朱高煦正式于乐安州起兵,掌控全城,软禁官吏。

        谣言,就这样变成了现实。

        ……

        既然已经叛乱,要不,干脆就闹他一闹?

        朱高煦原本还是有着这样的想法的,但是当看了地图之后,瞬间,汉王朱高煦就变成了咸鱼朱高煦。

        打?那什么打?

        靠着自己的几千护卫,去打城高池深的青州,亦或是济南?

        别闹了,这两个地方的守军都比自己的人多。

        于是,在大军从北直隶出发一直行进到乐安城外足足半个月,朱高煦这支叛军,没有丝毫的动静,眼睁睁地看着朝廷的平叛大军来到了城下,黑压压的一群,包围住了城池。

        甚至都不需要分主攻方向、次要攻击方向,就这么一座小城,明军能够四面主攻,并且做到每一面的攻城人数都是朱高煦手下的数倍。

        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这还玩个屁啊!

        几千打二十万,孙武再世,都不知道能不能有点胜算,反正他不行。

        朱高煦下令准备投降,并且和自己的亲人进行了最后的告别。

        毕竟造反大罪,多半是活不了了。

        不过也有不识时务的,比如部下王斌就跟他说,既然已经起兵,宁可战死,也不投降。

        我可去你的吧!

        不是哥们,你作为我的部下,我到底想不想造反,伱不知道吗?

        于是他装作被劝服,回到了自己的指挥部。

        然后打开了侧门,溜出了城。

        “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

        劳资命摆在这里了,你看着办吧。

        可笑的朱高煦叛乱,就此结束,从朱瞻基大军来到乐安城下,到朱高煦投降,叛乱平定,仅仅只有两天。

        而朱瞻基,也展现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宽宏。

        他居然赦免了朱高煦的罪行!

        在派遣了一个叫于谦的小御史臭骂了朱高煦一顿之后,他放过了这位汉王爷。

        看着他伏在地上战战兢兢的样子,朱瞻基知道,自己的叔叔在生死的面前,最终选择了屈服。他不是因为于御史的痛骂而战栗,他是恐惧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他害怕的,是那个可以轻易置自己于死地的皇权。

        朱瞻基满意地笑了,他知道自己这个叔叔已经破了胆气,他再也不可能掀起风浪了。

        <div  class="contentadv">        于是他饶了他一命。

        还可以传扬宽仁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这个御史的口才学问,倒是也很不错。

        朱瞻基这样想着。

        或许可以委以重任。

        不过,现在最要紧的事情,还是借着汉王谋反的余波,迅速展开削藩。

        赵王收到了宣德皇帝亲自写来的信函。

        里面附着许多御史的弹劾奏章,甚至还有“赵王与汉王勾结谋反的证据”,户部尚书陈山甚至建议皇帝回师时顺便去彰德(赵王封国)将赵王一并拿了。

        朱高燧在他的府邸里抖得像筛糠一般。

        好在其中还有“侄之本心,但欲两无嫌疑,同享贵富于永远,非有他也”这样的话,这给了朱高燧希望。

        他是聪明人,知道自己这个侄子的意思。

        宣德二年正月,赵王上书,言道:

        “臣谢陛下之宽宏,赦臣必死之罪,此恩同再造。”

        “陛下能容忍臣之罪行,然而臣仍保留重兵,臣实在恐人言未弭。”

        “谨将常山中护卫及群牧千户,并仪卫司上下官校,全部归还朝廷,以拜谢陛下保全之德!”

        朱瞻基满意地笑了,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赵王数千卫兵,尽数被削。

        下一个,是晋王朱济熿。

        一样的理由,勾结汉王谋反,不同的是,他可不是朱瞻基的三叔。

        宣德二年四月,晋藩在复位不过二十年之后再度被废,软禁凤阳,太原三护卫归朝。

        接着是秦王朱志堩,由于西安被设置为西京,所以他的封地改到了汉中府,也被指控参与了永乐十八年时候的秦府安定王朱尚炌谋反,身边更有参与过当年事情的人。

        有点扯淡,因为当时已经是宣德四年,距离安定王谋反已经过去了足足十年,但是还真就有秦王护卫中一个叫张嵩的随即举报秦王欲反。

        大明的王爷,就没有傻瓜。

        晋王还在凤阳呢。

        求生欲很强的秦王当即上书,请削汉中三卫,宣德客气一番,收下了两护卫,象征性给他留了不到千人的一卫。

        接着平江伯陈瑄之子陈仪上书,言道楚王府富庶,兵强马壮,恐有异心。

        楚王当即上书,请削武昌两护卫。

        六年,蜀王请削成都两护卫。

        而当年跟随朱棣起兵的几个王,也都莫名其妙有了反心,受到了御史们的弹劾。

        都是聪明人,知道大势所趋,再加上到现在为止,除了晋王之外,其余自觉些的,全都被朝廷重重地赏赐,富贵不缺,反抗的心,也就淡了。

        他们也上书,辞去了自己的护卫。

        直到那一天的到来。

        “肃王请辞所部两护卫,仅留一卫听用!”

        坐在龙椅上的宣德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自此,从建文帝开始,使得一帝自杀,数王被软禁,这持续长达数十年的削藩终于落下了帷幕。

        感谢“读者1504435735196188672”的打赏,感谢!为大佬加更~待会儿还有一章。


  (https://www.shubada.com/3490/115793791.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