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辽东的成果
第418章 辽东的成果
根据熊廷弼的策略,对待建虏就要三面合围,以逸待劳。
这三面便是内喀尔喀,辽东,朝鲜。
但这三面之中的辽东跟朝鲜两地,朝廷完全可以派兵驻扎,但内喀尔喀方向怕是要依托于林丹汗跟翁吉刺特部了。
特别是以后打的话,怕要以就要以他们为主力,出兵对付投靠建虏的内喀尔喀余部跟科尔沁部。
虽然林丹汗实力究竟如何,能不能打赢,朱由校还是有疑惑的。
但现在他至少还有些威望,到时候肯定会会牵制建虏出兵,因此不管如何都要拉拢。
“行吧,那就这么先定了。目前西南跟辽东都是朝廷第一要紧的事情,你们一定要紧盯着。”
既然大事已定,朱由校知道他们三人事务繁忙,便不再留他们了。
“谨遵圣命!”
三人见状也当即领命,随即躬身告退了。
等众人一走,偌大个乾清宫后殿很快便只剩下朱由校与何宁等人了,不过朱由校看着摆在自己面前一叠题本,就明白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于是他只是起身伸了个懒腰,暂时起身出殿外散了一会步,觉得心情舒畅不少后,便又回到乾清宫后殿,继续批阅起了题本。
所幸现在大事基本上都有了计划,许多事情都已经布置下来,他要做的便是等待下面好好执行并汇报成果即可。
朱由校对于这种汇报工作还是很喜欢的,这种形式对朱由校来说就像升级打怪后爆金币,能够让他有些许成就感。
当然,他放心安排下面人做事是有前提的,便是派下去执行的人都得有真才实干才行。
所幸朱由校穿越而来,他正好有后世先知的优势,知道谁是能人,谁是庸人。这也让他布置下去的工作能很快得以推进,肆意拖延的人极少。
比如现在手中的这个卢象升的题本,便是汇报他目前的工作进展。
按照卢象升所言,他现在跟张维贤抵达辽河口,那边目前只有一小地方,名为娘娘宫。此地海运舟由此入辽河的必经之地,因为地理位置重要跟产盐,因此有一两千人在这里居住。
现在根据辽东都司的规划,把娘娘宫为中心,方圆七十里左右的土地都划归新置府县,至于名字都起好了,先叫辽河县,县令便由卢象升担任。
而娘娘宫东北方向还有一地为梁房口关,那里是盖州卫北上前往海州卫、辽阳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距离辽河县最近之地,也被辽东都司废关设县,名为营口县,县令便由张维贤担任。
看到这里,朱由校不禁为他担心起来,心中隐隐有一些后悔。
如此看来辽东情况甚是艰苦,历史上也只有建国后才开始大规模开发,其中病虫害、水患等问题不可计数,现在派卢象升两人去了,如果他们有什么闪失,那真的是自己的过错了。
但是令他欣慰的是,卢象升到了以后一点都不觉得那里苦,反而还在题本上说,那里虽然人烟稀少,但开发潜力巨大。
辽河口外一沙岛,其岛屿硕大,以后可以作为港口(现在的营口市)。
并且他通过跟当地老人聊天,得知每年辽河如同黄河一般,裹挟泥沙而下,致使大量来水泛滥河道。
其辽河东部为丘陵隆起地带,恰好其西侧,也就是娘娘宫的位置,正好是沼泽低洼地可以堆放大量泥沙,于是辽河口频繁西迁,大量泥沙在西侧沉积,因此那里水草丰美,树林茂密。
但万事有利也有弊,正因为泥沙在辽河出海口西侧沉积,导致其原本的出海口不断南移,现在其北部平原是人迹罕至的沼泽地带,当地人称“南大荒”。
因此如果只是开发辽河县一带那也没有什么,想要发展起来也颇为容易。
但以后如果要进一步拓展的话,那就必须向北拓展,整治“南大荒”,围堤疏水,修建沟渠,这个没有一二十年怕是整治不好的。
看到这里朱由校刚刚提着的心立马放下来了。
只要辽河县目前能住人,能开垦就好。至于其北部的“南大荒”,那就慢慢整治嘛,完全不急。
想到此处,他又见卢象升又说,目前杨涟给他拨了五千流民,以及相应粮草器械,他会趁着冬天安置流民,修建房屋,规划土地。等到明年一开春便组织耕种,定不会误了农时。
并且根据当地人说,在冬天的时候辽河口并不结冰,因此冬天也可以在此地航行。
所以卢象升也会按照朱由校的吩咐,会把港口修建好,这样冬天也会有一个补给物资的渠道。
<div class="contentadv"> 看到此处朱由校顿时放下心来,在他的记忆里,后世的营口市便在辽河口的位置,而营口港就是后世中国最北的不冻港,现在看来现在就可以利用起来,也方便以后运输物资。
不过只有一个海港是万万不行的,于是朱由校立马开始在其题本上写了批语。
他要求辽东都司要修建一条从辽河县到营口县的道路。
营口县本来就在前往辽阳的主干道上,这么修既方便辽河县补给,也可以让辽河县卸载的货物,迅速运往辽阳,提高辽河县的区位优势。
写完以后朱由校长舒一口气,自己能做的事情都给卢象升做了,剩下的就看他自己了。
不过这个时候,朱由校不知道想到什么,缓缓扭头给一旁的何宁嘱咐道:
“何宁,把杨涟那一份关于辽东‘以工代赈’的题本给朕拿过来。”
“奴婢这就去。”
对于这些朝廷重臣的题本,按照朱由校的嘱咐都是单独存放的,没过一会何宁便把朱由校要的题本拿了过来。
刚才朱由校要辽东都司修路要求并不过分,因为经过最近一年杨涟的反腐与到各地巡视监工,辽东都司的效率要比之前高不少。
特别是今年遭灾以后,自己专门拨款给辽东救灾,嘱咐杨涟在辽东实行以工代赈后,杨涟便开始让各地兴建水渠,新修道路,并且自己亲自监督,要求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
经过巡抚的反复巡视,经过将近半年的工程,目前辽东已新修水渠、堤坝七十六处,新修道路二百八十六余里,可谓是成绩显著。
对此朱由校也十分满意,以工代赈总比简单的赈济要好,既可以改善民生,也可以让百姓有收入来源。
当然这其中还不包括从去年开始屯田的成绩,这个成绩更是显著。
自从去年朱由校嘱咐杨涟在辽东力行屯田以来,杨涟跟熊廷弼就把这个作为头等大事,不断发文要求下面各卫所开垦田土招募流民。
杨涟为此还不断巡视地方,杀的官员都不下十数人。
于是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辽东、辽南以及广宁等地都把屯田作为头一等大事,是万分不敢懈怠。
根据朱由校手中杨涟的成绩汇总,现在辽东新开辟或者购买的屯田已有八千余顷土地,招募流民将近五万户。
虽然今年有大旱影响,再加上第一次耕种,亩产比之前低很多,只有一石左右。
但即使这样,抛去给百姓自留的口粮,以及其他花费。现在辽东都司单单屯田一项可净收入二十五万石。
虽然朱由校对其真实性还抱有疑惑,但他对于杨涟还是信得过的,相信只要有他在,这个成绩哪怕再有水分,也会好上不少。
朱由校也了解过,辽东一个战兵一天补给是要一升半粮食,这个粮食足足可以供给四万五千人左右。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其中损耗,贪墨、外加马料等等,这个数字肯定少于四万五千人。
但朱由校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在他心里哪怕能供给一半人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看中的是因为屯田跟“以工代赈”让辽东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能够让更多的流民能以安置,如果再加上鼓励商贾来辽东运粮贸易等政策,辽东的粮价也定会慢慢降下来。
现在沈阳粮价就已经降到三两半到四两了,与去年九月份七两一石相比,几乎降了一半。
因此朱由校相信,只要这般稳扎稳打,好好弄好辽东的“内政”,把辽东粮价再降到一半都是有可能的。
到时候朝廷的负担就会大大缩小,辽饷也不用每年将近六百万了,自己也可以继续向辽东移民,缓解关内的人口压力。
所以朱由校之前看到这个题本以后,便向辽东都司发文,要求杨涟继续推行“以工代赈”跟屯田,继续把此事当成除战事以外的头等大事去办,不得耽误。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对于辽东局势都是辅助作用。朱由校知道,要彻底解决辽东问题,开展所谓的大规模移民,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建虏问题。
只要建虏一日不解决,他在辽东也只能是试点工作,慢慢改革,大刀阔斧动摇军心的事情一律不能做。
不过按照现在的局势,他倒不是很担心这个问题,现在局势要比之前好太多了,他现在要做的便是稳扎稳打。
先把西南解决,下一个就是解决建虏!
(https://www.shubada.com/3442/116005775.html)
1秒记住书吧达:www.shubada.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bada.com